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在重庆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结果。该螨在本地区11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越冬滞育状态。早春随桑发芽开叶上树为害,全年发生高峰期在5—7月。气温、降雨、大风、天敌对螨害发生有明显影响。桑品种以桐乡青、黑油桑耐害性较强。防治方面已筛选出防治该螨有效药剂有克螨特,NA—73(杀卵剂)、氧化乐果、辛硫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螨繁殖方式可行两性生殖与产雄孤雌生殖。个体发育,雌螨自卵开始经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4个螨期。在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9—10天1代,早春、晚秋1月左右1代,1雌最多产卵78粒,平均43粒,雌螨寿命20天左右。雄螨寿命15—16天,早春越冬雌螨产卵繁殖的第一代,发育齐一,第2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寄生植物除桑外,还构树。  相似文献   

3.
1.世代年生活史饲养方法,探索出以盛水皿膜方叶法较优,此法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单皿养螨数量多,饲养成功率高,并适合饲养桑上多种叶螨。 2.该螨可行有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发育从卵到成螨,雌螨经过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四个螨期,雌螨产卵期平均20天左右,一雌产卵最多可达78粒,平均33粒。成虫寿命雌螨20天左右,雄螨15天左右。卵期、早春、晚秋10天以上,5、8、9三月7—9天,6月上旬—8月中旬,4天左右。 3.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10大左右1代,早春晚秋一个月左右1代,5月、9月15—17天左右1代第一代发育整齐,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4.该螨除害桑叶外,尚可取食构叶。勉强取食柘叶,蒿叶,文献尚记载取食算盘子,但未见采到材料。重庆地区、只见害桑,未见害构现象,可能是当地桑树密集,食料丰富,以桑最喜好为故。迁移扩散主要是爬行,速度因光滑变异,光滑纸面每小时爬339厘米,桑叶叶面每小时253厘米,叶背210厘米,泥沙土120厘米,干河沙70厘米。  相似文献   

4.
1、由于桑始叶螨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桑叶组织吸食汁液造成被害叶水分和养分含量降低,致使叶质变劣,提早硬化,影响到蚕儿的食下和消化,导致蚕儿生长发育缓慢,蚕茧品质降低。 2、螨害叶对小蚕的影响较小,对大蚕的影响很大。在茧质方面饶有兴味的现象是:一龄与一至二龄食螨害叶以后改食无害叶区比一至五龄一直食无害叶的对照区成绩更好,而五龄及四至五龄食螨害叶区与一至五龄一直食螨害叶区成绩相差无几,是否有这样的规律拟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3、上龄食螨害叶,下龄开始改食无害叶,从食无害叶开始龄期经过有缩短的趋势,相反,上龄食无害叶,下龄开始食螨害叶,龄期经过则延长、到大蚕期延长更为明显。 4、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有桑叶螨为害的蚕区可试行在小蚕期尽早采摘枝条中、下部的被害叶喂蚕,这样既可降低叶螨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又促进枝条上部叶片充分成长,从而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真可谓两全其美的事。  相似文献   

5.
龙眼顶芽瘿螨(Eriophyes dimocapi Kuang)又称龙眼瘿螨,是龙眼的一种新害螨。为探明此害螨在广西南宁一带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为害是否导致龙眼植株出现鬼帚症状等问题,作者从1996年6月开始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螨在南宁市全年均可发生,其中1~3月和7~8月为害稍轻,5~6月和10~11月为害较普遍,种群数量较大。龙眼鬼帚病株的病梢上,顶芽有螨芽率平均达75.28%~80.56%,健株上的顶芽有螨芽率为41.81%~44.58%。龙眼健株上的未萌动顶芽有螨芽率平均为67.50%~87.92%,巳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院桑园桑瘿蚊为害逐年有所上升。桑瘿蚊为害桑树顶芽,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致使桑树新梢顶芽弯曲畸形,为害严重的顶芽萎凋脱落,止芯封顶,造成枝条短小,如多次被害,侧芽萌发,层层开叉,呈"扫帚状",若几年连续被害,会造成树势衰败,叶型小,硬化早,产叶量低。现将我院桑园桑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报道于后,仅供参考。1发生为害规律1.1蔓延扩展快在调查中发现,桑瘿蚊成虫有较强的飞翔力。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了近几年广西区技术推广总站桑园桑螟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该虫在南宁市桑园一年发生8~10代,3月初孵化第一代,5月至夏伐期间是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正> 桑红叶螨(俗称:红蜘蛛)是一种桑树害螨,在四川各个蚕区都有分布,自80年代起,我省蚕桑事业迅猛发展,桑树数量猛增,特别是间作桑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桑园的复种指数,也带来了桑园害虫的复杂性、多样性,更有利于桑红叶螨的蔓延,桑红叶螨也在90年代由桑园次要害虫跃升为主要害虫。在四川的常年春旱区绵阳、德阳、广元、南充、凉山、攀枝花等地年年成灾,一般在5、6月桑叶损失最大,致使20~30%的桑叶变成“火风叶”,根本无法养蚕。为了更好地防治桑红叶螨,现将桑红叶螨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扼要介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的生活习性观察与发生规律调查,了解到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年发生20代,冬季高温干燥、夏秋季干旱少雨以及桑园管理不当,均会加重朱砂叶螨危害的发生。提出以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树势、人工摘除螨叶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为主,使用30%氧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 000倍液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四川桑红叶螨的分布为害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调查表明已涉及的全川60余个主产茧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部分县(市)已上升为当地主要害虫,严重发生时早春刚萌发新芽即不能开展,4—6月短期内大面积被害桑树一片枯褐,状如火燎,完全失去饲料价值。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该螨在四川年发生20~21代,各螨态历期,早春、晚秋,卵期12~14天,幼若螨期14~16天,盛夏、卵期3~4天,幼若螨期6~7天,一雌最多可产卵162粒,成虫寿命一般20天左右,越冬代可达4月之久。食性极广,除桑外,尚喜食豆科植物及益母草,风轮草等杂草;幼、若、成螨常聚集叶背两叶脉间叶肉部分取食为害、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2.
桑红叶螨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总科、叶螨科,别名朱砂叶螨,属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蚕区,为四川省桑树主要害虫之一。该螨食性杂,寄主种类多,近年发生危害不断加剧。据报道,用螨害叶饲蚕可使全茧量下降32%,茧层量下降42%[1],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经多年调查,笔者基本清楚该  相似文献   

13.
野蚕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野蚕的年生活史野蚕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而以3代为主,世代重叠,发生极不整齐。以卵在桑树枝干上(少数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也有迟至7月中旬才孵化的。盛孵期在6月中旬,约占越冬卵的58%左右,从  相似文献   

14.
席伟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0-52
朱砂叶螨是川北蚕区对桑树为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新形势下,朱砂叶螨防治用药有了新要求。必须准确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行及时防治,才能确保桑叶的产质量和养蚕制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山植叶螨是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螨在苹果树枝干裂缝隙中和树干基部土缝中越冬。成虫3月上旬开始出蛰,3月底、4月初出蛰量猛增,进入高峰。4月中旬为产卵高峰,5月初为若螨出现高峰,7月上中旬为成虫全年为害高峰。9月以后绝大多数进人越冬状态,在果园很难找到成螨。 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有1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捕食螨中的苹果巨须螨,具瘤神蕊螨,中华植绥螨,深点食螨瓢虫(俗称小黑瓢虫),六点蓟马,小花蛤,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等。其中以捕食螨、深点食螨瓢虫、六点蓟马的数量较多,小花蝽次之,其他天敌数量较少。 防…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桑疫病威胁蚕桑生产安全的问题,研究了桑疫病发生的病症与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进行了防治方法试验,总结归纳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家蚕多化性蝇蛆病,是由于多化性蚕蛆蝇(Exorista sorbillans)产卵于蚕体上,孵化后幼虫钻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蚕儿死亡的一种病害。广东每年春蚕期开始发生,夏秋季最严重。1961年未推广“灭蚕蝇”前,我省因蚕蝇蛆病而损失蚕茧10~15%。1962年推广"灭蚕蝇"防治蚕蛆蝇获得成功,该病危害得以控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该病危害又有明显增加。对此,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四个县八个乡镇,在1 986~1987年对1879个户批  相似文献   

18.
1 生物特性与发生规律1 1 在闽南地区一年发生 5~ 6代 ,严重为害期4— 10月 ,无冬眠现象 ,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为害时 ,视各类果实的成熟度 ,一般是果实接近成熟、果皮转色有果香味时为害特别严重。食心虫成虫似小蜂 ,像飞蝇 ,故果农俗称“蜂仔”、“果蝇” ,属双翅目害虫。食心虫成虫金黄色呈暗褐色 ,可在全天进行羽化 ,成虫羽化 11~ 13天后达性成熟 ,雌雄开始交尾。雌虫交尾后 2~ 3天开始产卵 ,每头雌虫产卵量 2 0 0~ 4 0 0粒。食心虫从羽化到产卵所需的时间 ,随不同季节而有显著差异 ,一般夏季约 2 0天 ,秋季约 2 5…  相似文献   

19.
盐城市地处黄海平原,气候温湿,土地肥沃,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优质茧生产基地.现有桑园2.8万hm2(1989年有5万hm2),由于受气候、环境、害虫抗性等作用,从1980年以来,本市共发生6起暴发性桑病虫灾害,大约间隔4~5年暴发1次,暴发的病虫种类达9种之多.历次因病虫害暴发所投入的劳力、农药和农业减收累计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影响较大.通过20多年对暴发性病虫害的调查、观察及防治实践,初步摸索出本地区暴发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从而减少了暴发频率和为害程度,消除部分蚕农对暴发性病虫害在心理上的恐惧感,保护了培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桑园面积获得了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桑疫病病原性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发生普遍,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在桑疫病的分型、病原性状、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