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密集烤房供热系统的热能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开发清洁能源,研制了碳氢有机质燃料烘烤设备。与现有密集性烤房的供热系统相比,不仅增添了余热回收器(热气腔、水箱组成),提高了散热和储热效能,而且设备分为可拆卸连接和更换的燃烧炉、散热管和余热回收器3个部分,便于实际安装。试验结果表明:碳氢有机质燃料烘烤设备具有燃料利用率高,升温快,控温灵活,保温效果好;与密集烤房供热系统相比,每千克干烟的总能耗降低20.4%~36.4%,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密集烤房是进行烟叶烘烤的主要设备,该设备本身燃烧效率偏低,且烤房烟雾排放损失的烟气热居高不下,大量的烘烤烟气余热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可见,当前密集烤房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当前密集烤房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密集烤房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3.
密集式烤房的应用推广使烟叶整体烘烤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此外,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烘烤成本。在烟草生产企业的出资帮助和技术指导下,许多地方都建盖了密集式烤房,且多年来的实践效果表明,密集式烤房与普通烤房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可以为烟农和烟草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密集式烤房的应用优势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加以总结分析,进一步推动其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4.
烟叶捆绑堆积烘烤作为一种新型装烟方法,通过技术研究与常规挂竿烘烤对比试验,烟叶烘烤烟叶后劳动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明显增强。结果表明:与普通挂竿烘烤相比,体现出省工、节能、增值、增效等优势。捆堆烘烤减少绑杆、解杆工序,用工省0.49元/kg,装烟量增加34.1%,煤耗量节省25.1%,电节省25%,上等烟提高9个百分点,桔黄提高7个百分点,农民每667 m2的综合效益增加281.4元。  相似文献   

5.
烟叶节能初烤房系列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烟叶节能初烤房系列设计的方法、优秀炕种选择的依据,评估烟叶初烤房的指标体系。并对选出的优秀炕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系列烤房的设计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系列烤房热利用效率均比旧式烤房提高30%以上;热交换器5年不需维修,烟叶质量平均提高0.5~1个等级;操作技术要求不高,适于烧型煤、散煤和柴三种系列烟炕。系列烤房前景广阔,每年节煤效益显著,烟农收入增多。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气化烤烟系统设计及节能与品质改善效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间接换热式烤房存在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烤烟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套以生物质燃气为能源,采用间接换热与直接换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烘烤的烤烟设备,通过这种改进,不但使烤烟房的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且由于直接换热过程中烟气所携带的CO2有助于提高烤烟的质量,加之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采用,使得烤烟质量得以保证。实验表明该系统节能及品质改善效果都较传统间接换热式烤房有显著提高,系统热效率达58.3%,烟叶质量较对照传统烤房提高了1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为了量化显示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不同品种烟叶质地和颜色的变化,以中烟100和秦烟96为材料,研究了烘烤中烟叶质地(硬度、咀嚼性、回复性和黏聚性)和颜色(L*、a*、b*、C和H)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100和秦烟96烟叶水分、色素、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质地以及颜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相对于中烟100,秦烟96烟叶烘烤中38~54℃时含水率较高,中烟100烟叶失水速度较快。秦烟96烟叶变黄期呈现较高的POD活性和较低的LOX活性,烟叶质地各参数值较大;定色期的变化则相反,烟叶质地趋于疏松,颜色各参数值趋于适宜范围,烤后烟叶颜色橘黄,色度较浓。因此,烘烤过程中烟100烟叶应适当提高湿球温度,适当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时间;秦烟96烟叶应注意以中湿变黄、中湿定色,注意关键温度点、稳温排湿。该研究为烘烤中烟叶质地和颜色变化的定量化实时监测和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烤烟上部4~6片叶进行一次性带茎砍烤和常规采烤的烘烤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带茎砍烤比常规采烤,虽采收烘烤合计用工多4个,但在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显示出良好效果。表现在上等烟比例比常规采烤提高1.95个百分点,相应均价提高2.88%,上中等烟率提高2.97个百分点。一次性带茎砍烤有利于改善上部叶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改土物料对烤烟养分吸收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一定数量石灰、白云石粉、粉煤灰、废菌棒和化肥构成7种不同的改土物料组合,以常规化肥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改土物料组合对烤烟养分吸收及碳、氮代谢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不同改土物料组合可以促进烟株对氮、磷、钾、钙、锰和锌等矿质养分吸收,提高烟叶光合色素和氨基酸含量,增强烟株光合作用,促进烟株碳、氮代谢,其中均以石灰+菌棒+常规化肥组合效果最好,其烟叶氮、磷、钾、钙、锰和锌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8.5%、80.0%、33.9%4、2.3%9、8.7%和85.1%。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5.1%、69.2%、100.0%和336.7%;烟株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高近6倍,烟叶氨基酸总量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1.54、.1、3.4和3.1.g/kg。表明石灰+废菌棒+常规化肥组合可作为福建烟区土壤较理想的改土物料。  相似文献   

10.
邵武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邵武市11个主要植烟乡镇52份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中总植物碱、总氮、钾、氯、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计算了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等指标,并由此评价了邵武烟叶的化学质量。结果表明:总体上,邵武市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主要指标达到优质烟叶标准。个别乡镇中上部位烟叶化学指标差异较大,尚需在烟叶种植和烘烤过程中进行技术优化,特别是应该注重控制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和结合烟叶素质调整烘烤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热泵烤烟系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热泵烤烟的系统特性,并为工程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热泵烤烟系统,对热泵烤烟进行了试验研究。当烤房内鲜烟装载量为2432kg时,压缩机的最大功率为12.6kW,系统制热系数达到了3.25,整个过程的除湿能耗比为2.42kg/(kW.h)。最后对热泵烤烟和燃煤烤烟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得到1kg干烟热泵的烘烤成本为2.12元,而燃煤的烘烤成本为2.97元。与燃煤烤烟相比,热泵烤烟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热泵烤烟的系统特性,并为工程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热泵烤烟系统,对热泵烤烟进行了试验研究。当烤房内鲜烟装载量为2 432?kg时,压缩机的最大功率为12.6?kW,系统制热系数达到了3.25,整个过程的除湿能耗比为2.42?kg/(kW·h)。最后对热泵烤烟和燃煤烤烟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得到1?kg干烟热泵的烘烤成本为2.12元,而燃煤的烘烤成本为2.97元。与燃煤烤烟相比,热泵烤烟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集中式烤房供热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将以8座烤房为供热对象,对传统燃煤分散供热、燃煤蒸汽锅炉集中供热、煤气化集中供气、导热油锅炉集中供热、生物质沸腾炉集中供热、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等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进行研究比较,得到优化的烤房集中供热技术路线。比较发现,传统燃煤分散供热与其他几种系统相比,能源利用率低,对环境的污染大,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不如集中供热系统;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燃烟茎烟杆的生物质沸腾炉集中供热技术为最优烤房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农村以煤炭为主的传统采暖方式能源利用率低、室内热舒适度差。为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满足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的热舒适度,以西北农村2座117 m2的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将一座单体建筑进行保温改造后,将其采暖方式先后改造成了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散热器采暖和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低温地板采暖,并在2个采暖季与传统煤炭燃烧驱动的自然循环散热器采暖相比较,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采暖方式的供能稳定性、室内舒适度和热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效果最好,在环境最低气温?10℃时,室内平均温度能达到14℃,太阳能保证率为60.3%,二氧化碳减排量为6.22 t,静态投资回收期3.34 a,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过程对热泵烤烟系统性能的影响,该文对基于等焓和等温过程的新型热泵烤烟系统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比较。在给出该系统设计参数和烤烟工艺模式的基础上,鲜烟量为3000kg时,分析得到等焓和等温过程中烤房所需最大热负荷均为37.05kW,在烤烟整个阶段,等温过程的制热系数均高于等焓过程的制热系数,且等温比等焓过程的系统平均除湿能耗比大0.13kg/(kW·h)。研究结果还表明得到1kg干烟,等温比等焓过程的热泵系统的烘烤成本降低了0.06元,节省总烘烤成本28.86元。因此等温过程的热泵烤烟系统性能高于等焓过程的热泵烤烟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的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技术可获得不同的环境条件。该文分别就热风炉采暖、湿帘风机系统降温与火炉采暖自然通风降温的分娩舍、保育舍二种猪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使用的温室柴油热风炉存在的热利用率低和排放污染问题,提出了利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来提高柴油热风炉热效率的方法,并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温室内应用的全数字式智能监控柴油热风炉EGR热交换设备,并阐明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引入的废气量最好为总进气量的50%~70%;当EGR率为60%时,与无EGR率比较时,可提高热利用率17.6%,节约了能源,并且还降低了排放污染。它是替代传统柴油热风炉加温方式的理想系统,适用于大多数柴油热风炉上。  相似文献   

18.
PJK-200平板式节能烤烟房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烤房解决了我国多数烟区几十年来使用的“火龙”式烤房的几个突出问题。采用平板散热、立式火炉、型煤燃烧等措施后,使供热系统效率提高20%,排烟温度降低100℃,脱水耗热量降到4300kJ/kg,为国内提供了一个耗能水平低的新型炕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烟草农业碳效应核算体系,运用调研获取的陕西省烟草专业合作社393户烟农数据,对农户在烟草种植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汇量、碳效率、碳密度和碳强度等多项综合碳效应指标进行测算与分析,探究陕西省烟草农业碳效应水平,更具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以促进烟草农业的低碳化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区域烟农种植的641.17 hm2烟田总计碳排放量为3 276.27 t,每公顷碳排放量5.11 t。其中农用能源消耗排放量最大,占碳排放总量的68.21%;其次是农资投入环节,占碳排放总量的24.88%;农业废弃物处理、农田管理以及农田耕地土壤N2O排放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较低。各地区每公顷碳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宝鸡、商洛、安康、汉中。调查烟田的总碳汇量为1 361.86 t,每公顷碳汇量2.12 t。通过秸秆还田、免耕、化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等措施引致的土壤固碳占总碳汇量的81.12%。各地区每公顷碳汇量排序为商洛、宝鸡、汉中、安康。总净碳汇量为-1 914.41 t,每公顷净碳汇量-2.99 t。研究区烟草农业总碳排放量大于碳汇量,呈现负的净碳汇效应。此外,汉中烟草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调整管理经营模式、优化农户投入结构、提高农资利用效率、改进烟草农业技术和转变农户耕作方式等措施,使其碳效率、碳强度和碳密度等综合碳效应均呈现为最优,每公顷净碳汇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散煤减排效果的现场评估还非常缺乏,且均为基于短时间测试方法,无法反映炉具全天实际排放情况。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某生物质成型燃料及配套炉具推广示范村为例,采用全天24 h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的燃煤炉具以及推广的自动进料和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的PM_(2.5)、CO、SO_2排放因子分别降低41.2%、54.3%、40.0%和35.3%、22.1%、20.0%,NO_x的排放因子没有降低。对不同取暖方式的户均排放总量核算发现: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排放的PM_(2.5)、CO、SO_2分别减排39.79%、52.77%、41.35%和33.41%、19.38%、27.01%;NO_x分别升高46.14%和6.69%。此外,调研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