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综合比较各处理植株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和产值等指标,以期筛选出华宁县海拔1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的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的食粒豌豆农艺性状、抗性、产量、产值存在差异,其中每亩种植密度为2.2万~2.5万株食粒豌豆的产量和产值较高,适宜在华宁县海拔1900 m种植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广泛种植的菜用豌豆品种浙豌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豌豆外观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浙豌1号的生长发育,在保障苗期不遭受冻害的前提下适当提前播种有利于增产;同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浙豌1号产量。综合考虑,浙豌1号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播期在11月中上旬,行距60 cm,株距在25 cm左右,有利于菜用豌豆产量和外观商品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旱地葫芦巴种植密度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县旱地葫芦巴种植密度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旱地种植葫芦巴播种密度以行距30.0cm,株距10.0cm,保苗33.3万株/hm^2较好,其折合产量高达2285.7kg/hm^2,纯收入3972.9元/hm^2。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为了挖掘地膜大豆的增密增产潜力,探索地膜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优选出最佳种植密度,为我县山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地膜大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旱地旧膜免耕再利用下种植不同密度的蓖麻,研究了干旱区旱地种植蓖麻的最适密度。结果显示,当播种密度为15000株/hm2时,蓖麻产量最高,为4072.5kg/hm2。回归分析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函数方程为y=-2.0778x2+44.549x+26.447,得到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16050株/hm2。  相似文献   

6.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马铃薯个体经济性状表现却是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是最佳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7.
4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肥对半干旱浅山旱地粮食作物的持续增产和早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施肥增产作用显著,其肥效为低产田大于中产田。连续施肥的平均增产率:低位山旱地为12.95%-105.98%,中位山旱为6.79%-47.50%。对不同和物的肥效淡马铃薯〉春小麦〉豌豆。  相似文献   

8.
密度和氮磷施用量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了密度和氮磷施肥水平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胡麻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施磷量、施氮量、种植密度。旱地胡麻要获得1 9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优组合方案应为施纯氮123.04 kg/hm2、五氧化二磷120.8 kg/hm2,种植密度99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晋农"豌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和播种到采收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芽苗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播种密度,分别为1.2、1.8、2.4、3.0、3.6kg/m2;设置5个采收时间,分别在生长4、6、8、10、12d后进行采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豌豆苗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生物产率和经济产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回落,播种密度为2.4kg/m2时,经济产率达到最高值,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是最佳播种密度;随着播种到采收时间的延长,豌豆芽苗菜生物产量呈增长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纤维化程度升高,在第8天采收时,产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纤维化程度低,产量和食用品质均比较理想,是最佳采收时间。综合考虑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食用品质,该试验初步确定播种密度2.4kg/m2,在第8天采收为最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法对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提出了山旱地区青薯9号的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山旱地种植的最佳密度为4.65万株/hm2,产量达到48.24 t/hm2,商品薯率可达76.1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宜宁夏海原县的绿肥种植技术模式。方法:豌豆肥力与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豌豆的不同播量对豌豆生育时期、土壤耕层养分及产量影响较大,在同等肥力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50kg/hm2时产量最高,为1981.67kg。结论:同等肥力条件下,适宜的播量应在120-150kg/hm2之间,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达到理想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温度、播种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 ℃下播种,第8 d采收,豌豆芽苗菜的产量最高;播种密度为2.4 kg/m2时,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了确定中晚熟矮秆高粱新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呈减小趋势,而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可见叶片数无显著变化;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单穗重,两者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两者对产量影响有较高的协调性。在中晚熟旱地高粱种植区,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最大。该项研究为旱地春播中晚熟矮秆高粱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对长江中游流域丘陵旱地中高产条件下湘花生3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以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湘花生3号在中高产旱地条件下播种密度以16 666~30 000株/667 m2为宜,植株配置方式以宽行窄穴双株(30 cm×12 cm×2)的产量最高,而综合效益以(24 cm×12 cm×1)和(18 cm×18 cm×1)较好。  相似文献   

15.
渭北山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的适宜品种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渭北山旱地膜侧沟播的冬小麦品种为CHA9和天94-3,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60万-42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影响不同,以密度为40 cm×25cm产量最高,达2 986.5 kg/hm^2。[结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的种植密度以40 cm×25 cm效果最佳,建议推广种植该密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从种植区域、播种技术及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青海山旱地菊芋丰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菊芋的产量可达30-45 t.h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千克,平方米、浸种24小时、温度20—25℃左右、培养8天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免耕播种技术对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旱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豫西丘陵地区,免耕播种技术不利于旱地小麦根系发育,进而影响分蘖的形成和株高的生长,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不宜推广免耕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