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BMPs在千岛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类非点源污染,也是成为构成目前水质环境恶化的一大威胁。通过对千岛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指出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千岛湖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最佳管理措施(BMPs)通过工程措施、耕种措施和管理措施共同作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根据千岛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各类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目前水质恶化的一大威胁。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于土壤的扰动而引起农田中的土粒、氮、磷、农药及其它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而大量地进入水体,或因畜禽养殖业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水体污染。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应采用最好的肥料施用措施及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污染、净化水质方面具有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田氮磷流失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的降低,还会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通过分析国内外由于农田氮磷流失而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和流失途径,提出加强污染源监控预警,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生态工程等,控制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丹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管理分类控制,将进一步确保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以陕西省丹汉江流域27个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水质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方法,进行了污染源敏感性评价和污染类型识别,进而实现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结果显示:(1)丹汉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可分为5级敏感区,且敏感区等级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干流为轴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分布格局。(2)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类型主要包括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生活排放3种基本类型。(3)敏感区等级越高,污染类型越复杂。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非点源污染是改善水质的最大障碍。在调查伊利诺斯流域改变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影响过程中 ,利用流域模型来评价不同管理措施的影响。这个模型把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在一起 ,并认为湖水水质是由农业生产所影响的并与天气情况有关的随机过程。结果表明 ,降低氮肥施用水平既可增加农田利润 ,又可改善表层水质。肥料施用时期的不同也能改善水质 ,同时使农田利润增大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现已成为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生态工程技术是防治水库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治理措施包括源头污染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功能区的湖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区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按照国家和地区对不同水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可以使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更有效率.以湖北省103个县域为对象,以水功能区要求为基础,采用ArcGIS分析法确定县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水质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解析各县域单元的污染类型及敏感性,最终划定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分区.结果表明:1)湖北省可划分为Ⅱ类水质保护区的县域单元29个,划分为Ⅲ类水质保护区的县域单元74个;2)Ⅱ类水质保护区污染类型可划分为3类,主要为单一污染源污染,敏感区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不敏感、轻度敏感及中度敏感;3)Ⅲ类水质保护区污染类型可划分为7类,主要污染类型为单一污染源污染和混合污染,敏感区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敏感;4)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可划分为3个级别,包括2个一级控制分区,6个二级控制分区,23个三级控制分区.区划结果可为湖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黄河非点源污染控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泥沙携带的大量农田、山地、村落等径流污染物质和泥沙本底物质 ,是黄河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物。黄河中下游水体中磷的超标率达 90 %以上 ,已有多种有毒有机物被检出 ,目前的这种水质状况与非点源污染有密切关系。在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的今天 ,要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非点源污染与水体响应调查、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水文过程、典型污染物水质污染负荷、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与控制等研究 ,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2方面概述了其在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提出了BMPs在流域水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与原因,运用最佳管理措施理念,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护坡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对坡面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却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土壤—植被系统质量和景观质量为构建主体,并在大类指标内又划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类指标。评价标准将工程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这些指标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与本质。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该指标体系用于赤峰—通辽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不同标段的1个工程边坡效果的应用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实际观察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指标体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工程效果状况及系统功能的持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触发的非点源污染及其危害,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为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非点源污染模型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可以反映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性,将它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结合可大大减轻非点源污染模拟难度。介绍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结合USEPA开发的BASINS系统及PLOAD模型,从数据的输入、模型参数的提取、结果的可视化3个方面分析了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浙江省剡江流域为试验区进行了模拟,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农业系统中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GOURLEY  A. RIDLEY 《土壤圈》2005,15(6):768-777
The Australian farming sector is continuing to intensify, particularly within 300 km of the east and southern coastlines.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fewer and larger farms, which will use more fertilizer, support more stock, grow more monoculture crops, and utilise more marginal soils. This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soil degradation, salt, nutrient and sediment contamination of waterway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ustralian national water policy continues to focus on land, stream and groundwater salinity issues, although there is now a greater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from agriculture. The general philosophy of policy for dealing with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en towards a voluntary rather than regulatory approach, with state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supporting a range of programs to encourag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 catchment (watershed) based approach, through the use of 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plans, is the primary way tha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ddressed at the farm and local level. At an industry level, cotton, grains, meat, sugarcane and dairy amongst others, as well as the Australian fertilizer industry, have responded to non-point source issues by investing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eveloping codes of practice aimed at abating the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of farming as well a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griculture are ver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olicy responses for Australian farm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间歇发生、随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因此, 模型化研究一直是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回顾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国外农田尺度和流域规模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的功能和研究进展,对中国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从农业生产和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探讨污染物运移特征和定量预测模型,结合3S技术,并考虑非点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将是今后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水库水源地评价中,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出发,根据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区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筛选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及干旱作为风险源。结果表明,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的生态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还发现,对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生态风险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为N元素和P元素,二者的权重分别为0.224 7和0.195 4。研究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决策提供数量化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口库区流域内18个镇(乡)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该流域全年CODer、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为6288.87t.4450.07t和1448.82t,总等标排放量为19357.55×10^6m^3,其中CODer、TN和TP的污染率指数分别为2.17%、22.99%和74.85%,故磷和氮是水口库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大小排在前3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分别为41.95%、36.81%和10.60%,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9.36%,是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各乡镇间相比较,2005年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黄田镇居第1位,达2942.14×10^6m^3,污染率指数为15.20%;水口镇和东桥镇次之。不同乡镇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黄墩办、水东办以生活污水为主,炉下镇、大横镇等以畜禽粪尿为主,梅溪镇、东桥镇等以农田养分流失为主,水口镇、尤溪口镇等以水产养殖为主,不同乡镇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各有所侧重。最后提出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定量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可为非点源污染的预报与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传统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松散式结合的方式存在数据管理与转换工作量大的问题,尝试采用嵌合模式设计和开发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SCS模型、USLE模型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实现流程.基于该系统进行了无锡市2005年非点源污染TN负荷的估算,结果显示其负荷总量为8 014.43 t.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该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系统的应用表明其简化了模型计算的复杂过程,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