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工经营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人工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纯林,杉-竹混交林和粗放经营毛竹纯林,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人工经营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3种类型林地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土壤容重表现为集约经营竹林>杉-竹混交林>粗放经营竹林,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粗放经营纯林>杉-竹混交林>集约经营竹林:说明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功能.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土壤全氮含量最低,水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则为混交林最高,说明集约经营竹林由于产出的增加,导致土壤肥力耗损,应加强平衡施肥等生态经营技术在毛竹林经营实践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杉木毛竹混交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黟县位于皖南黄山市,属长江支流、新安江支流流域,雨量充沛,土壤为红、黄壤土,pH值3.5—6.5,土层深厚肥沃。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黟县营造了大面积的杉木、毛竹纯林和杉、竹混交林。现将杉、竹混交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枫香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枫香与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竹木间生长发育良好,种间关系协调,混交林毛竹与毛竹纯林比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了13.1%、10.8%和21.9%;产笋量和产材量分别增加了48.2%和22.5%。提高了毛竹林经营效益。混交林中枫香与纯林枫香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4.2%和 38.7%。由于株数较少,混交林枫香立木材积50.073 5 m3/hm2,比纯林枫香的64.635 0 m3/hm2少,但未达显著水平, 而单株材积混交林中枫香比纯林枫香提高了177.1%。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杉木毛竹混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杉竹同时造林、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套种毛竹和裸地种竹5种林分生长状况表明:各林分成活率以杉木中龄林套种毛竹的为最高,杉森与毛竹同时造林以及裸地种竹的为最低,有随移栽母竹时林地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长竹率最高的是幼龄林种竹,为60.5%,最低的为中龄林种竹,只有47.6%。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衡量和反映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的现存立竹生物量和立木蓄积量进行调查,并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经济效益均大于纯竹林,其产值比纯竹林增多18.6%~51.3%。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的立竹生物量最多,为99 388.4 kg/hm~2,比纯竹林增多24.1%;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最多,达169.051 m~3/hm~2,为纯竹林的52.29倍;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为39 219.2元/hm~2,比纯竹林增多51.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9.
毛竹纯林与竹杉混交林竹材形态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5个竹材形态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立竹平均胸径较毛竹纯林大5.0%;立竹全高、枝下高与立竹胸径呈正相关,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9.0%、8.7%,竹杉混交林对立竹全高、枝下高增大的贡献率小,分别为2.7%、3.1%;竹林经营类型对立竹胸高、竹壁厚度的影响较全高、枝下高大,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提高6.9%;尖梢度值与立竹径级不相关,与竹林经营类型密切相关,竹杉混交林显著大于毛竹纯林,增加幅度达20.9%。尖梢度值≥0.4的为竹材匀称竹林,<0.4的为竹材不匀称竹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成林林间套种毛竹更新造林的主要方法是:在即将达到成熟林的杉木近熟林分内通过成林疏伐,在疏伐后的空地上套种一定数量的毛竹,使之形成短期的杉、竹混交林。在杉木进行全面主伐后,很快形成毛竹的有林地林分。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认为:1.植冠截留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通过本研究,将为毛竹林群落类型的科学管理及其生态经济功能发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浦城县古楼乡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4种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有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14.
湘西南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永州市6种主要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和杉木林)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针阔混交林的氮、钾元素含量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毛竹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阔叶林钾、磷元素含量较高,氮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的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重庆库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三峡重庆库区典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及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分析探讨了森林表层与亚表层土壤的抗冲时间特性和坡度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抗冲性随冲刷时间延长而增强,表层土壤抗冲性为前5 min抗冲指数变化最为剧烈,亚表层土壤抗冲性为前3 min抗冲指数变化最为剧烈,典型林地土壤抗冲指数随时间变化特征为幂函数关系;林地土壤抗冲指数与坡度关系为xK e0.0755 0.0755,农地土壤抗冲性受坡度影响最为强烈,竹林土壤抗冲性受坡度影响最小;农地较林地土壤抗冲性明显降低,林地中,针阔混交林土壤抗冲性最强,森林有较好的抵抗土壤冲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毛竹混交林改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抚育间伐、深翻等措施调整天然竹木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例 ,改善林分结构 ,对毛竹和保留树种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可增加笋、竹产量及提高木材质量 ,是行之有效的改造毛竹低产混交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毛竹杉木混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5—2008年国内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研究成果,从竹杉混交林造林效果,土壤肥力影响,混交林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水文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