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的有压滴灌系统均采用人工控制球阀进行灌溉,受长期沟灌传统思维影响,种植户不能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灌溉,而是经常人为延长灌溉时间、轮灌周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造成棉花滴灌系统运行不正常,很难达到预期的节水增产目的。2006年,十三团推广应用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1467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五团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膜下加压滴灌、自压滴灌、深层渗灌3种,其中膜下自压灌使用最广。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由于节水灌溉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节水灌溉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七师车排子垦区一二七团,地处奎屯河冲击平原下游,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59.8m m,蒸发量1784~2248m m,光热资源极为丰富,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团灌溉面积的90%以上。近几年,一二七团大力发展喷灌、膜下软管灌、膜下滴灌、地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4.
<正>1滴灌棉田棉铃虫的发生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造成灌溉方式、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棉花膜下滴灌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特点是灌水量减少,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次数增加,渗水深度变浅,特别是田间温湿度改变较明显,改变了棉田生态小气候,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滴灌是目前新疆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但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抑制了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利用磁化水滴灌棉田,水在磁场的作用下.化学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水分子偶极矩增大,电性增强,活性增加,水中含氧量增多等),  相似文献   

6.
棉花膜下滴灌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 ,本文作者根据在农六师芳草湖五场进行的常压滴灌和深埋式滴灌两种不同节水方式的对比试验 ,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影响以及成本投入、节水降本、效益等进行评价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地埋式滴灌技术具有发展优势 ,同时指出了地埋式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节水新模式,通过地下滴灌在新疆兵团第五师九十团棉花生产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棉花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在灌溉水量、施肥及棉花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棉花地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疆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超278.67万hm~2,滴灌面积占80%以上。然而,受早期节水灌溉系统设计老化、节水产品单一、产品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滴灌在增产方面所起的作用受限。因此,对滴灌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并配合农作物增效需求,发展高效节水技术为平台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化农业是新疆农业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直插式根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和根灌节水效率,在民勤荒漠区3种立地类型进行根灌和滴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林渗水性比较好,沙生植物次之,最小的是枣树试验区;(2)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阴阳离子浓度也不平衡,所以当土壤深度在0~60 cm时,土壤呈碱性,而当土壤深度在60~120 cm时,土壤偏酸性;(3)根灌与滴灌的土壤水分入渗率相比较,根灌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率;(4)试验地直插式根灌比地表滴灌节水效率高。综上所述,根灌的节水效应比滴灌高,所以在民勤干旱荒漠区可以采用根灌供水,同时也为荒漠地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区属灌溉农业,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棉花滴灌已在我师全面铺开,而棉花常压软管滴灌又以它的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水源要求不高等优势而迅速被广大农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农田节水工程得以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增产与节水效果。目前,在新疆滴灌系统中主要用于棉花灌溉,作物的倒茬轮作无法实行,对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出现了滴灌、喷灌共用系统模式,该灌溉系统在地面安装滴灌带时为滴灌.安装喷灌地面移动设施时为半固定式喷灌.可适应多种作物的灌溉要求,实现作物的倒茬轮作,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能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4年棉花生长季田间试验,我们研究了膜下滴灌棉花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其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旨在建立河北南部棉区滴灌条件下的优化灌溉模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棉花需水关键期花铃期分2次少量灌水处理,每次灌水量10.42mm,明显优于两次多量灌水和集中一次灌溉等其他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分别高达4929.0kg/hm^2和0.98kg/m^3,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3)
为了研究天津滨海地区制种黄瓜合理的滴灌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灌溉制度(常规畦灌ck_1处理、常规滴灌ck_2处理、节水滴灌T_1处理、节水滴灌T_2处理及节水滴灌T_3处理)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畦灌(ck_1),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控制在288~630 mm,可以实现节水13.9%~54.4%,种子产量增加15.8%~57.9%,灌溉水利用率提高61.9%~153.7%,增收12.0万~52.0万元/hm~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减少(T_2和T_3处理)虽然会提高水分利用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生长,造成黄瓜种子减产,不利于增产增收;灌水量增加(ck_2处理)也会造成黄瓜种子一定程度减产,不利于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采用节水滴灌T_1处理,采用滴灌方式,待黄瓜长至5~6片叶时,在授粉之前每次适宜灌溉量12 mm,授粉之后每次适宜灌溉量18 mm,灌水间隔为3 d,整个生育期灌溉总量为438 mm,可实现制种黄瓜节水增效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八十三团推广棉花膜下软管灌溉技术,到2004年软管灌面积2066.7hm2,占全团棉花播种面积的47%。软管灌有成本低、节水、增产、扩大承包面积等优点。然而,由于软管灌水源取于河水,每逢春夏气温升高或突降暴雨,河水泥沙容易堵塞毛管出水孔,以致影响棉花田间膜下灌溉。为解决  相似文献   

15.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是我国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兵团近几年结合干旱地区特点试验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节水技术。通过3年来对该项技术系统全面的试验研究,在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与灌溉制度、随水施肥施药技术、膜下滴灌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棉花半固定式滴灌技术与其它滴灌方式相比,由于其毛管采用移动方式灌溉,大大减少了毛管用量,降低了滴灌设施投入,并取得节水、节肥、节地、省机力、增产、增效等效果。本文作者就燕山半固定式滴灌在新疆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收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棉花膜下滴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棉花膜下滴灌水分实时管理与自动控制,是新疆节水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疆生产实践,自主研发的棉花膜下滴灌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方法库为技术核心,通过田间传感器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计算、分析与决策,由控制系统发送决策指令来控制灌溉设备开/闭,提高了灌溉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有机结合(优势叠加)的产物,能充分发挥节水、节肥(药)、节机力、节人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农六师农业生产属于灌溉农业,面对目前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采用膜下滴灌,逐步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农六师农业生产能否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农六师从1998年开始试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截止到2001年,全师推广应用棉花膜下滴灌面积达1.13万hm2.根据这几年的成功经验以及高密度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配套了相应的农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是我国栽培葡萄最古老、面积最大的优质葡萄产区之一。优越的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使其鲜果及加工品(葡萄干)以高品质驰名中外,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性水资源日趋短缺,节水灌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传统的地面灌逐渐被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所代替,吐鲁番盆地处于干旱内陆荒漠气候区,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在葡萄灌溉方面仍沿用着地面沟灌、大水漫灌等灌溉方式,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研究吐鲁番地极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将对西部干旱区发展高效节水葡萄种植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