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钦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钦州近岸海域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体含量介于1.9~44.7 ng/g,平均值为23.4 ng/g,与国内其他近岸区相比处于较低的含量水平,表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较小LMW/HMW(低分子质量/高分子质量)和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广西钦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l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热解-燃油污染.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虽然沉积物中PAHs含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但一些没有最低安全值的PAHs化合物(如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的存在,也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草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国控重点湖泊;草海水体中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体含量的68.59%;空间分布表现为湖心区浓度最低,受附近居民影响较大的近岸区南侧浓度最高.源解析结果显示草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和木材、柴薪等生物质的燃烧,主要通过生活污水排放进入草海.通过风险商值的方法对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AHs在12个采样点呈现低风险水平,2个中等风险,1个高风险,其中5、6环PAHs的平均风险商值占总体的64.87%.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上海市金山区罗氏沼虾养殖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水平、来源和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环境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结果表明:养殖区内,大气干、湿沉降中多环芳烃总含量及沉降通量分别为5.52~9.45 μg/g、47.99~100.42 ng/L和3.75~6.42 μg/(m2·d)、83.32~174.36 ng/(m2·d),干沉降中以高环为主,湿沉降中以低环为主;水体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342.76~1 520.83 ng/L,以低环为主,对比国内其他养殖区,研究区水体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1 000.45~2 138.46 ng/g和1 763.70~3 656.97 ng/g,高环多环芳烃含量远高于低环,相比于其他养殖区处于较高水平;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分别为46.18~134.63 μg/g和26.13~145.39 μg/g,均以4环多环芳烃为主;罗氏沼虾在幼虾期、成长期、育成期体内多环芳烃平均总含量分别为63.09 ng/g、111.89 ng/g、148.77 ng/g,存在生物富集现象,虾肉中3、4环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相比于其他养殖区水产品,研究区罗氏沼虾体内多环芳烃处于较低水平。采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区大气沉降为多污染源并存,其中湿沉降中污染源主要为石油源;干沉降中污染源主要为煤炭、木材的燃烧源;水体主要污染源为石油源;土壤中主要为煤炭燃烧源;沉积物中污染源与土壤中类似,以煤炭燃烧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为主。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终身致癌风险为1.89×10-8~1.37×10-6,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食用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浙江省农田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含量、来源及生态和健康风险,用网格布点法采集了62个农田土壤样品并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PAHs浓度范围为34.04~1 990.38 ng·g~(-1),污染物以高环类PAHs为主,研究区域内所有土样苯并[a]芘(BaP)浓度均未超过我国新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采用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其环境来源,结果显示主要来自于交通污染、煤炭和薪柴燃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87.10%的样点存在生态风险。毒性当量因子风险评价法分析结果显示,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1.53~268.27 ng·g~(-1),7种致癌PAHs为污染主体,平均占比高达99.18%。暴露量估算结果显示,经口摄入是PAHs致癌风险最高的暴露途径。健康风险评价显示,土壤中PAHs暴露暂时不会对人群产生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儿童的综合致癌风险已超过可接受范围,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淮河流域贝类体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情况,为淮河居民安全食用贝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淮河中下游干流昊小街和浮山集两处采集悬浮物、沉积物和贝类样品。样品经索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分离净化,GC—MS检测,获得美国环保局规定的16种典型PAHs的含量。[结果]淮河中下游2采样点中,吴小街处悬浮物、沉积物中PAHs总量均远大于浮山集中含量,但2处矛蚌体中PAHs总含量则相差不大;就PAHs单组分而言,2采样点悬浮物中均以低环PAHs为主,矛蚌体中均以高环为主。吴小街处沉积物中以低环PAHs为主,浮山集处沉积物则以高环为主。[结论]通过对环境介质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看出,沉积物和矛蚌尚未受到污染,但应对PAHs的潜在危害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阿哈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阿哈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情况,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哈水库表层沉积物中 PAHs 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控的16种 PAHs 中,阿哈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总含量介于107·6~142·1 ng/g,平均值为119·9 ng/g,以3环芳烃为主,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阿哈水库沉积物中 PAHs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仅苊含量介于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低值(ERL)和中值(ERM)之间,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周边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1#~3#)和12个(4#~15#)采样点,其中11#~15#采样点于2014年布设,探究土壤中苊(Ace)、苊烯(Acy)、蒽(Ant)、菲(Phe)、芴(Flu)、苯并[a]蒽(BaA)、芘(Pyr)、屈(Chr)、荧蒽(Fla)、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二苯并[a,h]蒽(DBA)、苯并[g,h,i]苝(BghiP)、茚并[1,2,3–c,d]芘(IcdP)共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运用毒性当量浓度值及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对土壤中PAHs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15种PAHs总含量为75.22~5 617.86 ng/g,均值为670.96 ng/g,其中7种致癌PAHs(BaA、Chr、BbF、BkF、BaP、DBA、IcdP)的含量为12.13~2 989.26 ng/g,均值为319.80 ng/g;2#和4#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均为中度污染,12#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为重度污染,其他点位土壤均处于轻度污染或未受污染;荧蒽、芘、菲是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除一级保护区土壤中芴含量稍高于二级保护区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其余14种PAHs单体含量均低于二级保护区;除12#点位样品外,其他点位样品土壤中3环和4环PAHs占比均大于60%;采用特征比值法分析污染物来源,显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污染,主要受区域内交通因素与上游工业、生活废弃物中PAHs迁移与沉降影响,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生物质、煤燃烧的混合污染,可能与区域内人为活动和交通因素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的总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均匀网格布点法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采集了不同利用类型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1个,利用超声提取-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土壤中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土壤中PAHs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沈北新区表土中PAHs总量为123.7~932.5μg·kg~(-1),与荷兰土壤质量标准相比,城区绿地部分点位PAHs含量超标严重,最高达10倍以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有23.8%的样点达到重度污染级别,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显著特征;基于毒性当量因子风险评价法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AHs毒性当量范围为1.39~96.41μg·kg~(-1),平均值为(17.96±6.59)μg·kg~(-1),整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对研究区人群分别进行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AHs不会对儿童和成人产生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土壤PAHs的致癌风险均低于10-6,经口直接摄入PAHs是致癌风险最高的暴露途径,且致癌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城区绿地。研究区土壤整体生态风险较低,健康风险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区绿地等,建议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避免人体直接接触该区域土壤。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郊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种类、含量进行研究,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了解京郊农田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和潜在风险,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6种PAHs全部检出的检出率为74.4%,PAHs总含量(∑PAHs)范围为7.19~1 811.99 ng·g-1,平均值为460.75 ng·g-1;土壤中PAHs的组成结构主要以2~4环为主,占总含量的78.2%,主要来源为石油和煤的高温燃烧。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京郊农田土壤已受到PAHs污染,并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中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可能的污染源,并通过计算风险商(RQs)来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地表水有13种抗生素检出,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的检出率为100%;20个采样点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磺胺增效类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是2.18~84.9、nd~1600、nd~845、1.88~3900 ng·L-1。高浓度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在水产养殖密集的下游区域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磺胺类和磺胺增效药甲氧苄啶,表明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仍是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无风险等级的比例分别是38.5%、23.1%、38.5%,表明小清河流域部分水体抗生素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瓜类蔬菜体内的分布特征和积累规律,并对南宁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摄食每种瓜类蔬菜果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丝瓜Luffa cylindrical和节瓜Benincasa hispida var. chieh-qua根系各30株和果实各20个,并分别称取茎1 kg、叶片1 kg和叶柄1 kg,用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对蔬菜进行前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部位中16种PAHs含量。【结果】16种PAHs在4种瓜类蔬菜中均有检出,PAHs的总质量分数为88.44~1 229.85μg·kg–1,其中各环数PAHs含量顺序为5环6环2环4环3环。南宁市不同人群食用瓜类果实引起的致癌风险值在1.48×10–6~7.84×10–5范围内,仅摄入可食用部分引起的致癌风险值在2.23×10–7~3.35×10–6范围内。【结论】比较同种瓜类不同部位,4种瓜皆是叶片PAHs含量最高,黄瓜果瓤含量最低,苦瓜和丝瓜果肉含量最低,节瓜叶柄含量最低;比较4种瓜类叶片,节瓜叶片PAHs含量最高,苦瓜叶片含量最低。在目前蔬菜消费量下,南宁市民摄食瓜类蔬菜果实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由2个或者多个苯环组成的具有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为了解上海金山区漕泾建国路某养殖虾塘内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体内多环芳烃的残留水平及食用风险,测定了采自2018年7—9月金山区罗氏沼虾体内16种PAHs的浓度,分析不同时期的累积特征并计算了其潜在食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除了ANY、ANA、DBA、IPY和BPF以外,其余的11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不同时期罗氏沼虾体内∑PAHs浓度范围为47.6~106 ng/g干重。PAHs优势组分为3,4环结构,其中4环占比最高,优势单体为ANT、BaA和CHR;溯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池塘内PAHs主要是来源于燃烧源。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食用罗氏沼虾引起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金山区罗氏沼虾养殖虾塘PAHs致癌风险R_(ILC)值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夏贺兰县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西北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以宁夏贺兰县为研究区,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40个,分析测试了Cr、Ni、Cu、Zn、As、Cd和Pb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县农田表层土壤Cr、Ni、Cu、Zn、As和Pb元素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仅有1.42%样点的Cd元素出现超标;与宁夏土壤背景值相比,各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和Ni元素超出背景值的点位率分别达到100%和85%;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各元素含量分布比较均匀,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Cd元素有0.71%的点位为中度污染水平,Ni和As分别有7.14%和5%的点位处于尚清洁水平,Cr、Cu、Zn、Pb全部清洁,尚未造成污染。重金属的单项生态风险指数(Eri)表明,Cd元素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7.68,达强烈风险水平,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宁夏贺兰县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Cd和Ni累积严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环境下豇豆体内多环芳烃源解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污染特征环境下栽培的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风险,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为材料,检测大棚(试验基地PAHs污染残留区)和大田(距离机动车通道100 m内)栽培的豇豆体内PAHs含量,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分析了其体内PAHs来源,并用生态效应低中值法和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评估了豇豆体内PAHs污染的生态风险,以人群日均暴露量估算了其潜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6种优控的PAHs中,大棚豇豆体内含有13种,大田豇豆体内含有6种;大棚豇豆体内的PAHs总含量为253.94μg·kg-1,以2~4环为主,其中3环占总含量的64.47%。大田豇豆体内PAHs总含量为80.60μg·kg-1,芴和菲占总含量的69.69%。大棚和大田豇豆体内的二苯并(a,h)蒽毒性当量分别为43.32μg·kg-1和10.85μg·kg-1,其对总的毒性当量贡献率分别为89.38%和88.57%;大棚和大田豇豆的人群健康风险系数分别为2.07×10-6和6.5×10-7。研究表明:大棚豇豆体内PAHs主要源于人为处理残留的PAHs;大田豇豆体内PAHs主要来源于汽油和生物质燃烧污染。大棚豇豆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大田豇豆尚不存在PAH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但需重视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和茚并(1,2,3-c,d)芘等物质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夜郎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喀斯特地质背景下重金属在河流沉积物中积累和释放过程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以贵州省普定县夜郎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Zn、As、Cd、Cr、Ni、Cu和Pb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夜郎湖表层沉积物中Zn、Pb、Cr、Ni、Cu、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75、83.76、54.97、38.60、36.61、9.47、1.50 mg·kg-1,除As和Cr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贵州省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Cr、Ni、Cu和As以残渣态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2.56%~80.21%、30.09%~70.43%、38.05%~80.77%和70.04%~94.89%,Pb、Zn易还原态比例相对较高,Cd的酸可交换态占10.93%~49.15%,易还原态占25.58%~62.49%,表现出很强的生物活性。从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来看,重金属活性高的地方绝对含量也高,且Cu与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与网箱养鱼有很大关系。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该区域受Pb和Cd污染较为严重,部分可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d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沉积物中Cd在地球化学高背景下,可能受到网箱养鱼废弃物沉积的影响。研究区基本处于轻度到中度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喀斯特地区重金属Cd的地球化学高背景与污染叠加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采集581个点位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Hg、Cr、Ni、Pb、As、Cu、Zn和Cd)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农用地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但个别点位土壤Cu、Pb、Zn和Cd含量超标,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空间分布上,Cd元素含量自西向东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他重金属元素则总体表现出中部>西部>东部的趋势。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梅罗指数平均值为0.34,处于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9.6,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其中Cd为主要风险因子。综上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呈现清洁、低生态风险状态,但局部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问题仍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ECD对我国西南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利用Mapgis等值线图进行数据化分析,并进行简要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岩溶地下河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为0.10~92.96 ng/L,均值为27.88 ng/L;水体中DDTs质量浓度为0.05~63.85 ng/L,均值为15.11 ng/L;水体中HCHs质量浓度为N.D~51.31 ng/L,均值为12.77 ng/L,各种污染物浓度分布不均。(2)通过等值线图可以看出,OCPs含量整体体现为北部>南部,沿海>内陆,高山丘陵>平原的总体趋势,这主要是与有机氯农药特性有关;局部地区含量异常主要原因是农业及农业相关生产导致。地下河是介于地表河与饮用水之间的一种特殊水体环境,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的OCPs污染形势很严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