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硒对畜牧生产的影响 硒是畜禽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饲料中的含量低于0.05mg/kg时,畜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幼龄畜常见以下病症:牛羊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桑椹心、犊牛和幼驹腹泻、雏鸡渗出性素质、脑软化、胰腺纤维化等.成年畜禽则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繁殖力低下,马还发生地方性肌红素尿症等.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被誉为“南方人参”,兼备了较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记忆力、抗动脉硬化、抗心肌梗塞、预防癌症等功效。然而,目前绞股蓝相关产品仍以绞股蓝茶为主,存在味苦、浮沫多的弊端,成为绞股蓝推广销售的主要瓶颈问题。本论文以陕西安康所产富硒超微绞股蓝茶粉为主要原料,以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甜味剂等为辅料,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与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筛选出最优的富硒绞股蓝功能性茶冻配方工艺。相较于传统绞股蓝茶,所得产品(1)克服了绞股蓝茶味苦、浮沫多的弊端,丰富了绞股蓝茶产品形式;(2)茶冻状态突破了传统茶冲泡形式下功能成分利用率低的限制,极大提高了硒等功能活性物质的摄取率;(3)以膳食纤维-魔芋葡甘聚糖为成胶成分,既使产品具有细腻、弹爽的口感、透明均匀的色泽,同时赋予其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功能特性,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功能活性;(4)以甜味剂代替传统茶冻中的蔗糖, 更适于控糖人群和代谢综合症人群食用。该研究结果为绞股蓝基功能性产品的研制与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硒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怀姜是博爱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时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农产品,富硒怀姜具有更好的保健功能。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土壤中硒的富集程度直接影响着植物中的硒质量分数的多少和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不同土壤与怀姜中含硒量的关系研究,对于博爱县怀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预防保健作用,富硒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培育富硒药食两用植物,对深入开发富硒功能性食品,对人们的营养和保健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介绍了药食两用植物富硒研究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富硒农产品开发及含硒量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讨论富硒农产品开发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研究成果和标准以及硒摄入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富硒农产品(谷物及制成品)的含硒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植物是人体吸收硒的主要来源,开发富硒农产品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发展生态农业意义重大。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业、饲料加工业、保健食品行业主要或极具潜力的重要原料,开发富硒高粱前景广阔。在对富硒农产品开发意义、富硒农产品研究现状及富硒高粱开发前景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富硒高粱开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兴垦健民开发富硒农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以富硒小麦幼苗、绿茶、枸杞子、菊花和三七花为材料,研制富硒麦草茶。采用观感评价及口味品尝方法,确定麦苗杀青条件与富硒麦草茶原料配比。结果表明:对小麦幼苗喷洒200 mg/L亚硒酸钠溶液,小麦生长良好,嫩绿,富硒;麦苗最佳杀青温度为90℃,用2%异抗坏血酸钠和0.6%柠檬酸护色效果最好;按60%麦苗、20%绿茶、12%枸杞子、5%菊花和3%三七花的配比制成的茶,外观和口感最好。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一代水稻富硒叶面肥,因为它与其它水稻富硒叶面肥有着不同,不仅有良好的富硒效果与增产效果,而且还有显著的直观效果。近年来,生产了约60t水稻富硒叶面肥,应用于40000hm2农田,取得了满意的富硒效果、增产效果与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富硒农产品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硒元素功能与研究过程,分析了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意义、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并对江苏省富硒农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硒溶出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恩施富硒茶的冲泡工艺,并考察水质和冲泡次数对恩施富硒茶硒和茶多酚的溶出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施富硒茶的最优冲泡条件为茶水比2∶50(m/V,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6min、茶叶粒径150μm;在最优冲泡条件下,硒的溶出量为385.57ng/g,且一道茶汤中硒的浸出率约为12%,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3倍和6~7倍。自来水冲泡的茶汤硒溶出量要高于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每道茶汤中四价硒所占比例为70%~90%,且溶出的硒大部分存在于茶叶溶出的小分子部分。茶多酚的溶出规律与硒相似,一道茶汤中茶多酚的溶出量达到60mg/g,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2倍和3倍。抗氧化实验表明,富硒茶茶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抗氧化性要优于自来水;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茶汤的抗氧化活性也随之降低,冲泡3次即可达到对活性成分的较大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文献调研获得的作物草谷比及秸秆养分含量等参数,测算各地级市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单位面积可收集量,并分析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8—2020年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4 168.5万t和1 944.3万t,在市级尺度上,小麦秸秆产量较高的地市依次为周口(611.3万t)、驻马店(579.2万t)、商丘(493.7万t)和南阳(470.6万t),其总占比为51.7%;四市的玉米秸秆产量也居于前列,分别为284.0万、216.9万、235.3万t和196.6万t,总占比为48.0%。郑州、鹤壁、三门峡、济源的小麦和玉米秸秆产量均较低,四市的总占比分别仅为5.0%和7.1%。河南省小麦秸秆N、P2O5、K2O养分年均资源量分别为19.8万、7.3万、72.5万t,玉米秸秆N、P2O5、K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14.4万、5.7万、31.6万t。小麦秸秆还田当季的N、P2O5、K2O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17.8、8.3、118.3 kg·hm-2,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23.7、11.0、77.7 kg·hm-2。研究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应以秸秆主产市为重点,高质高效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秸秆养分还田具有可观的化肥替代潜力,可通过秸秆科学还田实现化肥合理减量。  相似文献   

13.
麦秸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小麦秸秆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以评估其消纳养殖废水与制作商品有机肥的可行性。试验用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以小麦秸秆并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为35∶1的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各处理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时间分别为30 d、17 d、41 d、12 d和24 d,均已符合堆肥卫生标准要求的高温天数;堆肥过程中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及对照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4.00%、5.50%、15.80%、4.45%和10.70%;堆肥过程各处理氮、磷、钾含量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介于590.28 g/kg与701.86 g/kg之间;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介于46.54 g/kg与89.45 g/kg之间,其中麦秸与牛粪混合堆肥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89.45 g/kg),麦秸与沼渣混合堆肥处理次之(69.61 g/kg)。秸秆与牛粪或沼渣混合堆肥时高温时间较长,且堆肥产物养分含量高;用麦秸和养殖废水(沼液或牛粪水)混合堆肥,每处理1.0 t麦秸可消纳废水1.8 t,有利于奶牛场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析以异氰酸酯胶粘剂(MDI)胶接的麦秆刨花板为样本,分别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炭化荧光显微技术对麦秆刨花板胶接效果进行视觉分析。试验分析表明:发明的炭化荧光显微技术视觉分析,能更有效、更清晰地反映麦秆创花板胶接的视觉效果。方法更为简单、实用、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5.
试验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2饲以基础饲料(含硒量为0.01μg/g)并饮用自来水(对照)、亚硒酸钠溶液、低硒茶浸出液、人工富硒茶及天然富硒茶浸出液,观察天然和人工富硒茶叶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及其对大鼠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对富硒茶叶硒的相对利用率比对照和亚硒酸钠高,富硒茶叶硒的利用率为68.05% ̄70.40%,而对照的硒利用率为65.38%,NaSeO3硒的利用率为65.41%。显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小麦和玉米秸秆的亚临界水处理条件,并考察最优条件下处理残渣的酶解和发酵特性。【方法】采用亚临界水法分别处理小麦和玉米秸秆,以水可溶部分的总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处理温度和时间,并研究最优条件下2种原料处理后的残渣的同步酶解和发酵生产乙醇过程。【结果】小麦和玉米秸秆的最优亚临界水处理条件分别为:194℃,0min和190℃,0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小麦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处理前减少44.9%,4.9%和74.7%,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应的3种成分含量分别比处理前减少34.2%,7.2%和69.5%。小麦秸秆的残渣酶解-发酵率优于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处理后残渣的酶解率为35%,约为处理前(6.9%)的5倍;玉米秸秆处理后残渣的酶解率为28.8%,约为处理前(9%)的3倍;小麦和玉米秸秆处理后的残渣在35℃下分别发酵(残渣质量分数为11%),最终获得的乙醇质量浓度分别为12.8和10.4g/L。【结论】亚临界水预处理能有效去除小麦和玉米秸秆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保留90%以上的纤维素,提高了酶解-发酵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棉采用麦秸覆盖.出苗后0—50d,5,10和20cm土层的平均温度均有降低,5cm土层温度在8:00,15:00和20:00时均低于CK.土壤温差减小.出苗后0—30d,覆盖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比CK分别增加0.13%-2、56%和0.06%-1.96%.07—19.08—31,株高比CK增加2.3%-9.0%;LAI比CK增加0.047-0.802,07-31-09—13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比CK提高16.6%-28.2%.棉花单株结铃增加6.9%.铃重增加5.7%.皮棉产量比CK提高13.5%.  相似文献   

18.
以油菜华油杂62的秸秆为供试作物秸秆,复合菌剂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紫篮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复合菌剂E[欧洲链霉菌(Eurotiomycetes sp. genotype 631 JMUR-2016)+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为供试复合菌剂,在盆栽模拟秸秆还田试验中测定复合菌剂对秸秆降解率、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的秸秆利用率、实现绿肥作物还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复合菌剂的施用均能够提高油菜秸秆降解率,对小麦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且有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电导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形态刨花压制麦秸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刨花原料的选择、板材制造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聚合异氰酸酯为胶黏剂,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劈裂机加工和刨片机加工)及不同尺寸(经>1~≤2 mm、>2~≤4 mm、>4~≤8 mm孔径筛分的3个等级的长料、短料)的麦秸刨花压制非定向的单层板材,根据林业行业推荐标准《LY/T 2141-2013定向结构麦秸板》的要求测试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利用X射线断面密度测试仪分析刨花尺寸对麦秸板断面密度的影响。【结果】劈裂机加工的长料中,>1~≤2 mm、>2~≤4 mm、>4~≤8 mm的麦秸刨花占75%左右,环式刨片机加工的短料中则为90%左右,刨片机加工的刨花中尺寸较小的刨花多于劈裂机加工刨花。长料的板坯压缩率为11.6,约为短料的1.3倍。随着筛孔孔径的增加,长料、短料的堆积密度减小,板坯厚度增加,压缩率也随之增加。在试验条件下,长料制得板材的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43.68 MPa和4.47 GPa,均约为短料的1.3倍,内结合强度为0.42 MPa,约为短料的74%;长料压制的麦秸板的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 h吸水率分别为16.92%和60.64%,均高于短料,但后者差异不显著;长料板材的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 h吸水率均高于短料板材,但差异均不显著。随着麦秸刨花长细比的增大,长料和短料中不同尺寸刨花压制麦秸板的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均呈增大趋势,内结合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 h吸水率逐渐增大。不同尺寸麦秸刨花压制板材的密度均在厚度方向呈“面高芯低”式的“U”形分布。刨花尺寸对麦秸板断面密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刨花尺寸相对较小,其影响相对较弱。【结论】长料各筛层刨花所压制的板材性能变化幅度较短料大。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将长刨花作为表层原料以提高板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将短刨花作为芯层原料以提高其内结合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好气和厌氧条件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网袋培养法,研究在好气和厌氧条件,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碳、氮释放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碳和氮残留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呈前期(0~3个月)降解较快,而后(3~12个月)逐渐减缓的趋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y=y0+a·e-kt对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随时间变化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7),质量腐解半衰期分别为72.8和121.9d,腐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2 0和0.014 0/d。在好气条件,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释放速率常数分别是其在厌氧条件的1.79和1.67倍,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的释放率分别是其在厌氧条件的4.39和1.40倍,且在培养至1个月时处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小麦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好气条件更有利于小麦秸秆碳氮元素的释放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从而更有利于小麦秸秆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