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品系310棉铃发育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转基因抗虫棉品系“310”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了较强的“源”生理优势。但在棉铃发育中,后期,营养物质向纤维输送速率降低,部分营养物质被束缚在棉铃对位叶和铃壳中,抗虫棉310单铃铃壳重高于常规棉“泗棉3号”,1997年和1998年310单铃铃壳干重最大值分别为1.69g和1.45g,泗棉3号则分别为1.42g和1.43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转基因棉花抗虫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和短季抗虫棉三大类型1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5年有11个抗虫棉新品种一次性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续写了山东省农科院继鲁棉1号之后棉花研究的又一个辉煌。1培育出了三大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稳产高产品种类型;中棉所45、99B、33B等品种,伏前桃比例超过50%,秋淋情况下棉铃霉烂率达18.5%~32.3%,为丰年能高产、灾年丰产不丰收品种类型.7月5日~8月5日为中棉所41集中成铃期,与关中棉区的最佳成铃期相吻合,根据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性和成铃规律,及时调整改进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棉花中后期阶段指7月中旬以后的花铃期害虫发生阶段。此期的棉花主要害虫有伏蚜、棉叶螨和3、4代棉铃虫,除此以外,最近两年内,烟粉虱普遍发生危害亦相当严重。由于气温高,棉田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较中前期明显减少,应以化学防治为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  相似文献   

5.
三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饲养测定和田间调查,研究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转Bt基因杂交棉鲁棉研15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中棉所23相比均表现出极显著抗性,其中中棉所45抗性与中棉所41相当,两者都略高于鲁棉研15。3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第二代的抗性均高于第三代。  相似文献   

6.
邯棉646是以高产、优质品系邯4104为母本,高产、优质、抗虫品系邯郸109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棉铃虫、高产、优质、杂种优势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是棉花的大敌,具有突发性、残暴性。凡棉铃虫爆发的年份,棉花生产就会遭到巨大损失。转基因抗虫棉的育成,无疑对减轻棉铃虫的危害、节省人工农药开支、增产棉花、保护生态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有的媒体将抗虫棉宣传过了头,说其产量比常规棉高出一倍甚至几倍,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8.
9.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近年来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信息》2004,(11):31-31
近年来,我国选育出一批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8个品种通过审定,现介绍其中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定量法、称量法和比色法,分析取食不同转基因棉对棉蚜排泄蜜露的影响,建立了棉蚜排蜜量与蚜口密度的回归方程.经比较3种检测方法发现,蜜露比色法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和简易的特点,可以作为评价棉花抗蚜性的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转抗虫基因林木在害虫控制中的作用与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了转抗虫基因植物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后,指出转基因植物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变异、基因逃逸、反目标效应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不利影响。转抗虫基因植物的抗虫效应表现为致死效应、抑制生长发育和生态抗虫效应;提出了基于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转基因植物合理利用对策,即加强生态安全性研究、实施基因交互策略、生态整合控制策略、应用屏障保护效应和保护遗传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昆虫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业化种植的迅速推广,转基因作物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对靶标害虫有很好控制作用的同时,对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及其种群数量的影响是其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天敌个体及种群两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天敌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在有效控制靶标害虫的同时,对昆虫天敌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某些天敌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除个别Bt棉田外,未发现转基因作物田中天敌种群数量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新品系KW1、KW2、KW3、KW4、KW5的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棉仁和棉秆酚含量分别为0.018%、0.019 5%,脂肪含量分别为36.5%、3.8%;棉箔的蛋白质含量为42.6%,含有11种氨基酸;棉秆蛋白质含量为14.2%。通过对棉花副产品生产潜力分析可知,推广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可以很好解决可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粮棉和粮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正常水分管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旱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在正常土壤水分管理下,根际土壤中脲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大豆VE、R1、R4期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抗旱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在VE和R1期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R1和R4期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R1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呈显著增高和显著降低趋势,VE和R4期磷酸酶活性分别表现显著降低和无影响的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16份转基因抗虫彩色棉两年的间比试验,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产量性状单株结铃数、衣分、子指、霜前花、铃重变异系数分别为72.82、75.95、7.27、102.31、5.64。纤维品质指标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马克隆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96、2.12、15.60、34.10、12.88。结果表明彩色棉育种性状选择先后顺序:霜前花>衣分>单株结铃数>比强度>2.5%跨长>伸长率>马克隆值>子指>铃重>整齐度。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寄主棉株的不同器官,饲喂一、二、三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初孵幼虫,测定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幼虫存活综合指数的影响,并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进行比较,以明确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与泗棉3号相比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高的抗性,但在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寄主器官和不同饲喂天数间存在着时空动态差异。经幼虫死亡率方差分析、幼虫校正死亡率比较和幼虫存活综合指数测定,其抗性时空动态的总体趋势:3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一代、二代、三代,中棉所41二代与一代抗性相近,三代抗性下降幅度大;鲁棉研15和科棉1号二代抗性递减速度较快,三代与二代抗性相近;中棉所41抗性略高于鲁棉研15,两者抗性明显高于科棉1号。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转基因白桦的控制授粉杂交子代家系、正反交子代家系以及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家系间的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各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及种子活力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1.09%~73.16%之间,遗传力在98.00%以上;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0.803与0.896。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正反交群体的外源基因检测表明:外源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效率高于雄配子,雌、雄配子外源基因传递效率分别在60.00%、30.00%左右。杂交子代家系外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有1个插入位点,1个株系有2个插入位点。卡方检验表明: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一个的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1∶1的分离规律;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2个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3∶1的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20.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