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旱地带状间套轮作,我区经过四年来的试验示范,充分显示了高产增收多效益,而且农活操作方便,易为广大农户接所受。1984年各种布局面积6.5万亩,并已总结出五种带状间套轮作布局和由谷类、豆类、薯类、瓜类及绿肥等二十种作物组成,正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现将我区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五种带状间套轮作布局形式总结如下: 1.麦—豆—薯带状间套轮作。也称苍山式,始于我区天台县苍山区坦头乡平窖试验点。这  相似文献   

3.
果园生草栽培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果园生草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果园生草对果园水土保持的相关因子研究,如土壤水分、结构、肥力、地温等果园小气候、水土流失综合、生草品种筛选等诸多方面,发现果园生草在水土保持作用方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拓,特别是对成熟果园面源污染控制效果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从生草方式、生草品种筛选与应用、果园生草的配套技术、对土壤水分、地下水及水质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20年的调查与监测,认为大金星和敞口2个山楂品种可作为该区的主栽品种。山楂在该区海拔1250m以下的地块生长结果良好;东坡和西坡的树体生长量、产量等高于南坡和北坡。水平梯田和鱼鳞坑较隔坡梯田和水平阶利于山楂生长结果;主干疏层形比其它树形的树体生长量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高程(1158m、1270m、1341、1407),不同坡向(峁顶、阳坡、阴坡、阳沟坡、阴沟)情况下20个观测点的降雨量监测,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丘陵沟壑区的山地降雨,在不考虑坡向影响的情况下,降雨量基本随着高程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少;在同一高程,不同坡向情况下降雨量的分布规律为:阴沟坡>阴坡>峁顶>阳沟坡>阳坡,即阴坡(背风坡)>阳坡(迎风坡);不同高程情况下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a、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弃耕6a>9a>13a>16a>19a>25a>2a>30a>40a的群落。除受耕作影响弃耕2a的群落外,从6a到40a随着演替的进展,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逐渐变小;③随着演替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同阶段,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④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弃耕草地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0~60cm易发生变化,而在60~100cm土层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缓慢。⑤尽管演替进行的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若排除人为干扰(开垦、放牧等),在现有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植被有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呼图壁种牛场是一个以奶牛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大型种牛场,建于1955年。1955~1959年播种面积2684亩,注意种草养畜,属于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初,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一度增加到68000亩,偏重粮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应及时出台调整政策,推行粮豆轮作模式,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发展畜牧业,牧草饲料是关键。人工种草是获得优质高产饲料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在人多地少的广大农村,如果用耕地单一种草,势必影响人们的口粮,草与粮难以兼顾。要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是一项重要措施。众所周知,退耕还草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人多地少的地区,退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橡胶林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国橡胶林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毕节地区现有粮烟轮作制下玉米二种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3000~4000株/667m2),每带无论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4000株/667m2条件下,3行种植产量高于2行种植,而在3000~3500株/667m2,2行种植产量高于3行种植,但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3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而2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小。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0条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后的社会经济效应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反映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影响好坏的首要因子,此外,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土地利用率、人均水土保持投资、农业总收入以及基本农田面积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些单项指标效益均较好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应才会处于良好状态,水土保持要采用系统工程原理,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汲长岁 《茶业通报》1995,17(4):15-16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汲长岁(山东省莒南县果茶中心)高家沟山地茶园,无灌溉条件,近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30mm,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450mm)与径流量(250mm)之和,茶树生长势弱,经济效益差。为了研究旱地茶园的覆草效应,1991~1994年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对轮作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并探究它们间的轮作效应,采用水浸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从0.16 g/mL (C)上升到0.50 g/mL (A)时,种子萌发率从62%降低到58%,发芽率化感效应指数随着浓度上升而加大,水浸提液使玉米幼苗的SOD活性和POD活性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灯盏花根际土壤含有化感物质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从而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玉米不宜与灯盏花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相似文献   

17.
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降低近地面5cm风速31.6%,风蚀量平均降低79.4%;减缓地表风蚀粗化,>1mm的砾石为对照裸地的25%;生物量达3773kg/hm2,是天然草场的5.7倍.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的的作用,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产出,本试验通过对8个早稻品种进行比较并综合分析性状,筛选出中组18、舜达135、嘉育25、中组53和嘉早丰18为适合在杭州萧山农业开发区不同粮经轮作栽培搭配的早稻品种,为促进新型种植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浙江省多数旱三熟复种生产中普遍存在三季作物产量“两头低”、用地养地不协调、轮作换茬困难等问题,使三季平衡高产、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高产稳产。我们参考四川省的经验,从本省实际出发,于1981~1982年在天台县的坦头公社平窑大队设置麦、肥、豆、薯三粮一肥的分带轮作定点试验,以当地麦、豆、薯“老三熟”为对照,取得显著效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冬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河南省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丰油10号为冬油菜供试品种,在基追比为7:3的基础上,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农学利用率、养分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轮作区油菜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稻油轮作潢川2个试验点达到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为N2P2K3,平均产量为3 204.15kg/hm 2,其经济效益最高,为13 485.5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15.33、22.20和22.17kg/kg。因此稻油轮作中磷钾较低地区的最佳施肥处理为N2P2K3,与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结果基本一致。玉米-油菜轮作区南阳试验点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为N1P1K2,产量为2 801.4kg/hm 2,经济效益为12 599.4元/hm 2,相比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N2P3K2,产值减少875.3元/hm 2,经济效益增长472.4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4.05、6.07和5.87kg/kg。因此玉米-油菜轮作磷钾较高地区最佳施肥处理为N1P1K2,是获得高产和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