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麦洼牦牛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进行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发现和挖掘出来的奶、肉兼用草地(高原)型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遗传性能稳定,以产奶为主,奶、肉兼用,是全国11个牦牛地方优良品  相似文献   

2.
甘肃牦牛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明轩 《中国奶牛》2008,(10):62-63
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的牛种资源,也是牧民获取奶、肉等生活资料和皮毛等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甘肃省也是全国牦牛产区重点之一,2007年存栏145万头,产奶14万t。排全国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有牦牛90万头,居全国第四位,牦牛占全省总牛数的1/3,是我省肉、奶、皮张较优势的畜牧资源。但牦牛分布地区牛皮蝇蛆病的感染率很高,严重危害着牦牛业的发展。牛皮蝇成蝇一般在牛只开始抓膘的季节出现,雌蝇追逐牛只产卵,牛惊恐乱奔(跑蜂)造成牛只跌伤和摔死,干扰牛群正常采食,严重影响牛群抓膘。此外,粘附在牛毛  相似文献   

5.
甘南牦牛应突出肉用价值,把肉当作主攻方向,作为主导支柱产品。开展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交,是提高牦牛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二元杂交试验中,若杂交目的主要以生产肉或提高役力,改良牛的父本,应选择短角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等肉乳兼用和肉用良种牛,具有明显杂优效果;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生产牛奶和酥油,则父本以黑白花奶牛等与牦牛交配产生黑犏杂一代的组合为最佳;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奶肉兼用,则一代奶用二代肉用。甘南地区犏牛繁殖的主要目的是产奶。因此,牦牛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良种牛冻精(娟姗牛等)与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等方法生产良种犏雌牛。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目前国内牦牛奶生产与市场开发的纷乱现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定位,给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作者在充分了解现状和掌握了大量数据并有根据的重新核实全国牦牛数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牦牛无特定生产方向、奶产量低、总量少、产奶季节性强、加工水平低、产品单一的弱势,同时也指出了普通牛奶无法比拟的牦牛奶的优良特性和开发空间.为此提出了五点建议:在牧区兴建大乳品加工企业务必慎行、产品开发应放宽眼光从牧区实际出发、以奶换肉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的选择、认真参考尼泊尔牦牛奶酪进入欧洲市场的经验、宣传不要过头,定位切忌难攀.最后指出牦牛乳应以其资源珍稀、产地与原乳纯净和品质真实的特色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种家畜,适应性强。由于牦牛适应漫长的冷季、严寒及饲草短缺的高原生态环境,能充分利用其它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它供役用和驮乘,生产奶、肉、皮、毛、绒、骨、血、内脏、粪(高原牧区主要燃料)等产品,因而是一个综合生产性能极强的高原畜种,是藏民族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虽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但生产性能低,许多产品尚未被开发利用,因而经济效益低。因此,积极综合开发牦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是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抓好配套技术措施的应用1.调整畜群结构据统计,牦牛群中的成年母牛仅占1/3左右,这种不合理结构严重影响草原  相似文献   

8.
牦牛奶是一种青藏高原牦牛产出的稀缺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牧区逐渐重视对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主产区已经形成了牦牛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尽管牦牛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牦牛奶产业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牦牛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初步调查及其防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与藏族人民的物质生产、文化生活和宗教活动等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中甸牦牛是我国的12个牦牛地方品种之一,体格粗壮结实,具有耐高寒、耐粗饲、采食力和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乳肉品质优良,有一定产毛量[1]。牦牛是香格里拉地区特色生态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牦牛肉和牦牛奶深受当地民众和游客喜爱。  相似文献   

10.
四、主要战略措施 第一,应该采取不同奶类动物畜种间的协调发展战略.我国是世界上奶类动物畜种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不仅有纯种奶牛,还有奶水牛、奶牦牛和奶山羊.在奶类畜种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依赖纯种奶牛资源,对其他奶类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例如,在奶类总产量中,牛奶占90%以上,而其他奶类动物产奶量的总和还不到10%.目前我国有2300多万头水牛,有近数百万头牦牛和近500万只奶山羊,这些动物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水牛广泛适应于南方高湿高热地区,牦牛适应于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奶山羊适应于山地、丘陵地区、特别是那些老少边区和贫困地区(例如,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西藏等).这些动物都是将来发展奶业很好的潜在资源.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适当增加投入,对这些奶类动物进行改造、改良,使其朝着奶业用途方向发展.在奶水牛的培育和改良方面,印度、巴基斯坦和意大利等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至于奶牦牛和奶山羊,我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改良和培育,提高它们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850万吨、2535万吨和1625万吨,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年占有各种可食动物性产品总量也分别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4~8倍,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饲料资源问题、排污治理问题及养殖业产品的质量问  相似文献   

12.
一、牦改历史和现状红原县地处川西北高原 ,海拔高度34 0 0~ 36 0 0米 ,是优良品种麦洼牦牛的主产区。全县存栏牦牛 32万头。由于牦牛品种原始 ,生产力低 ,一头产奶牦牛一个泌乳期仅 5~ 6个月 ,产奶量 2 0 0~ 2 5 0千克 ,一般公母牦牛 5岁才能屠宰 ,其净肉量仅 5 0~ 80千克。为了提高牦牛的乳肉生产性能 ,牧民自发利用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牦牛。由于黄牛生产性能不高 ,因此乳肉产量提高的幅度也不大。五十年代曾引进荷斯坦良种公牛改良牦牛 ,杂交一代奶肉产量成倍增加 ,深受当地牧民欢迎。但由于引进外地良种公牛极不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态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乳业》2014,(12):77-77
[本刊辑]2014年12月11日上午,西藏牦牛乳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拉萨市高原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有限公司揭牌,这意味着西藏今后将能深入研发关于牦牛奶、牦牛粪、酥油等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利于人类健康的牦牛奶和高原牛奶功能型新产品推向市场。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现代化特色的牦牛奶加工厂。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我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寒草原上长期驯养的特有畜种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管理粗放等特点,生产的肉、奶、皮、毛是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牦牛泰勒焦虫病在该地呈季节性地方性疫病。  相似文献   

15.
牦牛是青藏高原全能畜种,肉是牦牛主要产品.测定分析出生~48月龄牦牛的生长发育,6月龄、24月龄、48月龄屠宰试验、进行牦牛肉与其他畜种肉的品质对比.通过利用肉用品种杂交改良牦牛,导入野牦牛血液改良牦牛,改变传统牦牛生产体系等途径,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最新发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牦牛群体的遗传资源特性,试验选取6头成年牦牛进行屠宰及分割,测定其宰前体尺体重、胴体性状及产肉性能各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宰前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高公牦牛大于母牦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胴体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净骨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净肉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公母牦牛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丁牦牛产肉性能良好,是我国较好的牦牛遗传资源,具有进一步选育开发和挖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上,以我国青藏为中心的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牛种之一,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牦牛对高海拔地区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可提供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牛种资源丰富,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牦牛头数占世界第一位,水牛占第二位,黄牛占第五位);按不同生产用途分,又有奶牛、肉牛和役牛。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牛种资源,大力发展养牛业,以便生产更多的奶、肉食品、皮张和提供役力,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奶、肉食品、皮革原料和广大农村对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加快牦牛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牦牛是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海拔 30 0 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目前全世界约有 1 4 0 0多万头 ,在牛家族中仅占 1 % ,属稀有牛种[1] 。由于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的严酷性 ,牦牛极少与人类争食、争夺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我国是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 ,约有 1 370多万头 ,占世界牦牛总数的 90 %以上 ,约占我国牛只总数的 1 / 6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 ] 。在高寒地区 ,牦牛是最主要的家畜和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牦牛业则是这些地区经济的支柱。牦牛具有奶、肉、绒、皮等多种经…  相似文献   

20.
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誉,是适应高原山区草场自然资源的牛种,对高山草原环境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牦牛的肉、乳、毛、皮等产品是高山草原牧业的主要生活资源和轻工原料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