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夹竹桃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杀试验法,评价了夹竹桃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10日龄福寿螺的毒杀作用.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夹竹桃鲜叶水提液和干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较高的毒杀作用,其中干叶水提液的杀螺作用更大.用鲜叶水提液和干叶水提液处理12 h,对福寿螺的LC50分别为10.98 和1.20 g/L.夹竹桃叶五种有机溶剂(正己烷、甲醇、氯仿、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均有很高的杀螺活性,其中正己烷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高,甲醇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低.以各溶剂提取物200 mg/L处理12 h,死螺率均高于80%.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乙醇和甲醇提取物处理24 h,对福寿螺的LC50分别为32.98,83.62,71.71,75.78和117.07 mg/L.综合考虑各溶剂提取物的杀螺活性、提取效率、有机溶剂价格、毒性等因素,我们认为,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夹竹桃叶中杀螺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2.
浸提法获得四川10种常见有毒植物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并追踪对福寿螺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马桑(Coriaria sinica)、紫(堇)(Corydalis edulis)、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phorum)、夹竹桃(Nerium indicum)等4种植物对福寿螺有较强毒杀活性,其中马桑叶的毒杀活性最强,采用其水提物和质量浓度为1 mg/mL的乙醇提取物浸杀福寿螺,48 h死亡率100%,夹竹桃、紫(堇)和紫茎泽兰杀螺作用仅次于马桑.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剂浸提的方法获得血水草根茎的醇提物和水提物,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血水草根茎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50~4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30.22%~100.00%、12.36%~86.52%和5.56%~36.67%;水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15.11%~42.45%、7.87%~34.83%和3.33%~28.89%。综合结果表明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强于水提物,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Ch E)活性的影响。采用乙醇提取法获得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3种入侵植物茎和叶组织活性物质,改良Ellam法测定其对福寿螺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入侵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ACh E和BCh E的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薇甘菊和南美蟛蜞菊叶比茎的乙醇提取物抑制作用强,五爪金龙的茎则比叶的乙醇提取物抑制作用强。各提取物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梯度依赖性特点,在质量浓度为0.100 0 mg/m L时的抑制率接近阳性对照组。五爪金龙的茎和薇甘菊的叶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两种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0%以上,说明这两种入侵植物具有开发为福寿螺植物源杀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不同药剂对福寿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5%五氯酚钠SP、45%三苯基乙酸锡WP对福寿螺的杀螺率可达100%,杀螺速度快,效果好。5%四聚乙醛GR、6%四聚乙醛GR药效释放慢,药后7d杀螺率均在96%以上,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危害。5%四聚乙醛GR、6%四聚乙醛GR对水生动物安全,可用于水生动物养殖区域水稻、茭白田福寿螺防治。  相似文献   

6.
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金腰箭甲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金腰箭即对福寿螺幼螺有很好的浸杀作用,50μg/ml以上3天死亡率达100%,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成螺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卵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16种植物提取物对福寿螺杀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16种常见杀虫杀螺植物醇提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25~4mg/mL浓度范围内,博落冋醇提物溶液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最好,其后依次为夹竹桃、魔芋、乌药和美洲商陆.5种植物醇提物溶液对福寿螺幼螺具有相对较强的毒杀作用,对福寿螺成螺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在最高浓度4 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叶蝶法和浸虫法测定了艾蒿(Artemisia argyi)和苦楝(Melia azedarach的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艾蒿和苦楝各溶剂提取物对油茶尺蠖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提取物浓度为120 g/L时,艾蒿乙醇提取物的拒食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01%和85.00%;苦楝乙醇提取物的拒食作用最好,拒食率为81.77%,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触杀作用较强,校正死亡率为80.00%.提取物的质量浓度对油茶尺蠖的触杀作用有显著影响.毒力回归分析表明,艾蒿乙醇提取物和苦楝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毒力较强,处理48 h后的LC50分别为34.595 g/L和42.020 g/L.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三油酸甘油酯释放油酸的释放率来判定胰脂肪酶活性的方法,研究并比较了30种果蔬乙醇提取物的减肥作用.30种果蔬70%乙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青辣椒乙醇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6.15%,山竹提取物抑制率为29.87%,白萝卜、柠檬和圣女果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均达到20%以上.大蒜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9.64%),陈皮和山楂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促进率分别为6.38%和7.66%.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绿源种养场1999年以来,采用“芜萍(浮萍、牧草、菜叶等)→福寿螺→鸭→芜萍”的生态食物链养殖模式,在4000平方米(6亩)稻田中培育芜萍和福寿螺,共喂了830多羽蛋鸭。由于此模式节省了80%以上的饲料成本开支,在1999年蛋价0.25元/枚左右时,纯利始终保持在0.18~0.20元/枚,年获纯利3.2万余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广辟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小养殖风险。其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一、育好芜萍   芜萍又名瓢莎,是一种漂浮于水面上的椭圆形或卵圆形绿色粒状体,各地池塘或稻田均可见,是螺类的优质饲料。   1.培育池的选择可利用现有的池塘或利用稻田改造,要求保水深0.4米左右,分成5~8个小池(每个小池每隔5~8天捞取一次芜萍)。先把池水排干,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清塘消毒。清塘后一个星期施基肥,以畜禽粪为主,施肥量250~350公斤/667平方米,同时将池水加至0.4米深。   2.芜萍的移植施基肥后10天可移植芜萍,每667平方米投放100公斤左右,芜萍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密切,水温23~32℃时生长最快,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较慢。在低温时可覆盖薄膜增温;夏天,每天在芜萍层上泼水2次降温或灌入地下水降温,同时也可搭荫棚或遮阳网。   3.芜萍的收取取用芜萍时,每天早晨或傍晚用草绳将芜萍集拢,用捞网收取,以长满塘面为准,每次捞取的数量不能超过60%,如果生长正常,每667平方米平均每天可产200公斤左右。每次捞取后,都需要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施发酵的鸭粪或人粪尿80~100公斤,施尿素2公斤,冲稀后全池泼洒。   二、养好福寿螺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该螺饲料来源广,可利用各种水生植物、野草、牧草、菜叶、米糠等;繁殖率高,每只母螺年可产卵数千粒;生长快,幼螺经45天饲养可达30~50克;营养丰富,鲜体含蛋白质19.4%,是鸭、黄鳝、甲鱼、乌龟、河蟹、对虾等的优质活饵料。   1.饲养池的准备可用稻田改造,能保水深0.4米,水源充足,进排方便,分成15~20个面积相等的小池,2~3个用作种螺池,其余作为成螺饲养池(每个池每隔15~20天捞螺一次,因此要分成若干个小池),在放螺前7~10天,选晴天用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0~75公斤消毒。   2.种螺放养种螺要求100克左右,公母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3~5对,种螺池中必须插入枝杈或树枝,作为种螺附着、交配、产卵的场所,种螺的饲料除芜萍外,还可适当投放其它野草、牧草、菜叶、米糠等,可于早上或傍晚投喂。   3.幼螺的孵化种螺一般在夜间产卵于水中枝杈上,受精卵红褐色,集结成条块状卵块。翌日将其小心铲起,放于室内集中孵化。孵化可在大塑料盆中进行,用塑料盆装2/3的水,水上浮2~3块木板,将卵放于木板上即可,孵出的幼螺将自行爬入塑料盆水中,幼螺再分批投入成螺饲养池。   4.成螺的饲养成螺饲养池中,大、中、小螺混养,数量比例为1∶1∶1,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每1平方米放养密度为200~300只,水质要求清新,溶氧充足,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4至1/3。当螺长至30克以上时,即可捞取,捕大螺、留中小螺,隔15~20天,又可捞取,每次捞取后,补充幼螺。   三、蛋鸭管理关键   1.蛋鸭的饲养饲料以福寿螺为主,占80%左右,最多占85%,还必须补充15%~20%的能量饲料和适当的多种维生素,能量饲料以碎玉米为最佳,将螺碾碎与碎玉米、多种维生素粉充分拌匀,每天投喂5次,白天4次,晚上1次,每日每只蛋鸭需福寿螺150克左右,玉米40克左右。   2.蛋鸭的管理由于福寿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因此要特别注意定期驱虫,一般每隔15天,在饲料中均匀拌入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塞唑或左旋咪唑片等药物,连喂2~3天,可有效地预防;蛋鸭应以圈养为佳;鸭舍内晚上应补充光照,每10平方米安装40瓦灯泡一个;同时在鸭群内留2%的公鸭,可有效地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乌桕、枫杨和柳杉乙醇提取液灭螺活性。[方法]采用室内浸杀钉螺试验,测定了乌桕、枫杨和柳杉乙醇提取液灭螺活性。[结果]乌桕、枫杨和柳杉均具有一定的灭螺效果,其中乌桕和柳杉灭螺效果相差不大,而枫杨的灭螺效果较差;采用乙醇能较好地提取植物的有效灭螺成分,比植物的水浸液灭螺效果要好。[结论]为生态抑螺植物材料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坤水  李闪全  徐林初  余能富  邹峥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60+7082-7060,7082
[目的]比较乌桕、枫杨和柳杉乙醇提取液的灭螺活性。[方法]采用室内浸杀钉螺试验,测定了乌桕、枫杨和柳杉乙醇提取液的灭螺活性。[结果]乌桕、枫杨和柳杉乙醇浸提液均具有一定的灭螺效果,其中乌桕和柳杉灭螺效果较好且相差不大,而枫杨相对较差;采用乙醇能较好地提取植物的有效灭螺成分,其灭螺效果比植物的水浸液要好。[结论]为生态柳螺植物材料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茶皂素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福寿螺生长的影响,为研究茶皂素对福寿螺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福寿螺的螺苗期、仔螺期和中螺期分别用茶皂素两种汰选浓度(LC25、LC50)进行处理,考查其存活率、体重增长率、体重抑制率.[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在两种茶皂素汰选浓度处理后存活率较对照下降了6.2%~22.5%,最大体重抑制为11.69%~49.55%,对福寿螺体重抑制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处理后10~40 d,其中存活率下降幅度、体重抑制率均以螺苗期处理的最大.[结论]茶皂素对福寿螺螺苗、仔螺、中螺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受茶皂素的汰选压力及福寿螺发育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筛选适用于海南热带兰园防治有害蜗牛和蛞蝓的最佳药剂及合理用量,为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了国内常用的4种杀软体动物剂,即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针对海南兰园有害软体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包括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通过在室内模拟田间兰花栽培条件,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防治海南小囊螺效果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和10%茶枯精粉,药后7 d防效达87%以上,14 d防效达100%。对细钻螺防效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药后7 d防效达83%以上,14 d防效达100%。双线嗜粘液蛞蝓对10%茶枯精粉极为敏感,药后3 d防效即达91%以上,药后5 d达到100%;另外3种均不理想。综合考虑防效与安全性,在海南热带设施栽培中防控有害蜗牛和蛞蝓,推荐同时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用量每亩分别为500和1000 g。具体施药方法和效果还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相似文献   

16.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南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的种类、发生及为害规律,并提出以物理隔离法(水碗法、矿泉水瓶法)为主,辅以毒饵诱杀、药剂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福寿螺种群的结构,为了解其数量动态、发展趋势和评价福寿螺的控制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双季稻种植区设置12个面积为100 m2的试验小区,对稻田养鸭、施杀螺剂和施茶籽饼这3种控螺方式下福寿螺种群的螺级结构及性比进行分析,并与未采取控螺措施的空白区进行对比。【结果】施杀螺剂可有效地控制稻田福寿螺幼螺的数量,但不利于对成螺的控制;施茶籽饼可有效地控制苗螺,但对中螺和成螺的控制效果较差。与稻鸭区和空白区相比,施杀螺剂和茶籽饼处理区各螺级组配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早稻生长期间。对稻鸭区而言,福寿螺种群在早稻生长期间以成螺为主,整体上属于下降型种群,其控螺的效果优于晚稻田。福寿螺种群内的雌雄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控螺方式下种群间雌雄比的差异也比较大。施螺药区和施茶籽饼区,福寿螺的雌雄比相对较高,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变幅。【结论】稻鸭共作可对稻田福寿螺种群进行持续控制,且对幼螺和中螺具有较好的控效,但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在抽穗期赶鸭上田后,需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配合其它措施以控制福寿螺种群在后期的繁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u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索(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μg·L-1;混合藻组(14.47±1.22)μg·L-1;蓝藻组(29.47±2.43)μ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巾暴露15d后再移入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 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 MC 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 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L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河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荆州太湖港河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情况,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河滩于5-11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调查结果表明,太湖港河滩上5-11月感染性钉螺显著,但以6-8月钉螺阳性率最高.太湖港河水6-8月感染性显著.调查结果显示.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的最危险因素,其中以6-8月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讨油茶饼粕在淡水鱼虾蟹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单因子梯度法,利用不同浓度的油茶饼粕浸出液对5种有鳞鱼和2种无鳞鱼及青虾和螺蛳等水产动物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有鳞鱼鲢、鳙、草鱼、鲤、鲫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6.25和5.16 mg/L、5.26和5.12 mg/L、9.74和5.87 mg/L、9.29和7.64 mg/L、11.3和7.55 mg/L;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无鳞鱼斑点叉尾鮰、泥鳅在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7.47和5.00 mg/L、26.42和16.80 mg/L;青虾和螺蛳在90 mg/L油茶饼粕浸出液的情况下48 h存活率达100%。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淡水鱼类具有显著的毒杀性,而淡水青虾和螺蛳对油茶饼粕浸出液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结论]利用油茶饼粕浸出液控制混入淡水虾蟹养殖池的野杂鱼和防治病害,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