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杉木林林下植被的生长与发育,对林地地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定位试验地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营养元素地分析,研究了杉木林间伐后林下被营养元素含量与积累状况,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间伐区灌木层和草本导植物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大于对照区,草本植物中营养元素积累泊增长度不如灌木层植物大;间伐后林下死地被物中大多数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定位试验地杉木人工林间伐后,对其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养分积累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一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年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被林冠层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杉木林的经营和林地地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研究了间伐5 a后,不同强度间伐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抚育间伐可改变林下植被组成、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强度间伐区为最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强度间伐区比对照区增加了0.93%;林分土壤10 cm厚处年均温比未间伐林地提高了0.17℃以上,中度和强度间伐林分的全年极温差降低了0.35℃和0.79℃;土壤表层全C、全N、有机质、全P、有效P含量均以对照区最高,而强度间伐区仅次于对照区.从季节动态来看,夏季不同强度间伐区土壤含水量差异极显著,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月平均温度比对照区均有所提高,秋季对照区全C、全N、有机质、全P、有效P的含量出现峰值,而不同强度间伐区全C、全N、有机质含量秋季最低.[结论]间伐改善了土壤温、湿条件.强度间伐后,林下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五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 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  相似文献   

6.
陕西烟区土壤特性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陕西烟区48个代表性土壤及相应烟叶样品分析化验结果,陕西烟区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3.9g/kg,全氮0.75g/kg,速效氮55.1mg/kg,全磷1.44g/kg,速效磷6.9mg/kg,全钾21.6g/kg,速效钾136mg/kg,有效硼、锌、钼含量分别为0.214mg/kg、0.495mg/kg、0.117mg/kg,pH7.78,含氯量1.60mg/kg。种烟土壤主要为黄绵土、贡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对尤溪国有林场不同抚育间伐处理下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够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间伐强度越大,物种数量越多;中度间伐处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杉木人工林间伐3年,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变化较大,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60%强度间伐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与土壤养分耦合关系,以间伐后5 a和未间伐(对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0<土层深度(d)≤60 cm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与土壤氮磷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间伐显著降低了0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杉木林通过不同面积块状间伐后套种枫香的经营效果试验,分析了生长效应、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间伐以错位块状间伐200~400 m~2较为合适,能够保持枫香较高造林保存率,高径生长较快且协调,林分结构合理,与不间伐不套种的对照相比,物种多样性较高,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现有杉木林块状间伐后套种枫香,可以形成中小尺度范围内的森林斑块结构,生长效应较好,且具有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性,是一种可行的现有杉木林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家琛    左晓东    陈立    朱琴    孟芳芳    廖文海    范福金  曹光球    曹世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119-125
明确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板桥管护站13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9年设置未间伐(CK,保留密度2 505株/hm2)、轻度间伐(LIT,保留密度1 500株/hm2)、中度间伐(MIT,保留密度1 200株/hm2)、重度间伐(HIT,保留密度900株/hm2)4个处理。2020年于试验林地内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历经1年分解时间后,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分解速率依次为0.27,0.34,0.32,0.30 g·g-1·a-1;相较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处理下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提升25.93%、18.52%、11.11%。不同强度间伐下,杉木林凋落物C含量在180 d前下降显著,之后波动相对平稳,N、P含量呈先释放后固持的模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处理和分解时...  相似文献   

13.
磷是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我国南方大部分丘陵山地土壤中,总磷含量高但有效磷匮乏,磷的供应不足将会导致植物生长代谢受阻,产量受制.杉木是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传统重要针叶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南方土壤的低磷环境已成为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关键养分供应限制因子,杉木磷胁迫响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植株...  相似文献   

14.
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堵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吉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番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番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主要烟区土壤肥力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砂姜黑土、棕壤、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等6种,分布在皖北潮土区、皖北砂姜黑土区、皖北棕壤区、宿固砂姜黑土区、皖东黄褐土区、皖南红壤区和皖西黄棕壤区等7个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在3.7~36.2g/kg之间,平均12.9g/kg;水解氮含量在36.4~205.9mg/kg之间,平均98.4mg/kg;速效磷含量在2.7~63.4mg/kg之间,平均14.3mg/kg;速效钾含量在35.4~287.0mg/kg之间,平均135.8mg/kg;氯离子含量在0.4~67.0mg/kg之间,平均20.7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的蓄积量,进行了袋控施肥试验对杉木的生长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第3年,树高年均增长1.70~2.07m,其中处理A(6孔、施肥深度15cm)较空白对照的年增幅最大,施肥后第4年,树高年增长1.32~1.55m,所有施肥处理年增长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C(10孔、施肥深度15cm)增幅最大,达17.1%。施肥可以有效提高杉木人工林的蓄积量,处理C效果最佳。6孔施肥深度25cm袋控处理的肥效释放速度可能更适合植物的生长需求。肥料的施入可提高杉木人工林林地中土壤C、N、P养分的浓度水平,每个施肥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袋控施肥可使养分更有效地持续释放,保证杉木在生长发育期对养分的吸收,袋控处理C蓄积量增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3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昆明北郊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处滇中的昆明北郊水源保护区红壤山地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吸收、分布及其生物循环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在该林分植物体中的贮量约为1804kg/hm ̄2,其中各器官积累量的排序为干>叶>枝>根,各元素的积累量以N>Ca>K>Mg>P为序。土壤中营养元素贮量53820kg/hm ̄2,其中Ca,K和N较多,Mg,P较少,该人工林对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为:N163.40kg/hm ̄2,P5.58kg/hm ̄2,K153.73kg/hm ̄2,Ca139.40kg/hm ̄2和Mg30.27kg/hm ̄2;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N77.59kg/hm ̄2和85.71kg/hm ̄2,P2.83kg/hm ̄2和2.75kg/hm ̄2,K43.96kg/hm ̄2和109.76kg/hm ̄2,Ca48.71kg/hm ̄2和90.69kg/hm ̄2以及Mg7.22kg/hm ̄2和22.55kg/hm ̄2;富集率分别为1.74,1.90,1.68,1.57和2.05;循环系数分0.53,0.49,0.71,0.65和0.75;周转期分别为11a,13a,14a,12a和8a。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量、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及养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总贮量为N10.940t/hm2,P3.755t/hm2,K154.611t/hm2,Ca169.092t/hm2,Mg18.435t/hm2,S1.487t/hm2;生态系统内养分生物循环遵循Ca>N>K>Mg>P>S的顺序;刺槐生产1t干物质需要从土壤吸收N11.67kg,P0.72kg,K3.66kg,Ca15.08kg,Mg2.25kg,S0.34kg;经过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年净积累量N1.8073kg/hm2,P0.2106kg/hm2,K1.3756kg/hm2,Ca2.7881kg/hm2,Mg0.440kg/hm2,S0.0621kg/hm2,根层土壤却年净亏损N89.696kg/hm2,P5.492kg/hm2,K34.479kg/hm2,Ca88.991kg/hm2,Mg15.270kg/hm2,S2.511kg/hm2。此外,所建立的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对各分室养分贮量动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