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大刚  兰发盛 《种子》1994,(5):9-11
该文研究了玉米中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遗传与无融合生殖性。结果表明:1.自交系A是一个具较高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玉米品系。用具低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自交系OH43和330与其交配,其F1代分别出现隐性或显性遗传特点:2.用当代显性或直感的紫色胚尖性状作遗传标记对该自交系A的异位胚和异位胚和异位胚特性进行了无融合生殖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特性均不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因而排除了通过异位胚和  相似文献   

2.
史勇 《种子世界》2002,(4):49-49
玉米种子的胚形,是指玉米种胚部果皮的形态、面积的大小及其沿形状。而不是指玉米种子胚的内部构造。熟悉玉米种子的胚形,能帮助鉴别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纯度,能确定玉米种的收获、贮藏及播种等环节的技术措施。玉米种子的胚形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拿玉米自交系来讲:玉米自交系是基因相对纯合一致群体。种子的胚形特征,在玉米自交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生产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两个玉米自交系杂交后,在母本上产生的F_1种子比亲本自交种子具有较大的胚,即在胚重、籽粒重、籽粒体积、遗传物质等方面具有胚胎阶段的杂种优势。单交种的杂交优势,是双亲显性有利基因的互补和基因的高度杂合性等遗传机制所致。当大面积上种植单一单交种时,其F_1植株上所结种子  相似文献   

4.
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量的影响,通过3个普通玉米品种与3个高油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授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普通玉米在接受高油玉米花粉后籽粒产量提高或变化不大,胚的重量显著增加。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与相应的普通玉米自交相比,籽粒中胚的比重大大增加。籽粒中含油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在籽粒中比重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极少有人研究玉米籽粒产量和其生理过程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两者问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和籽粒产量与生理组成成分问的相互关系,检验籽粒产量的遗传及其组成过程(即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利用北卡罗琳纳Ⅱ设计将三个雄性自交系和四个雌性自交系进行配对,自2000年至2002年在安大略省对21个杂交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赖氨酸玉米籽粒形成过程的生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显荣 《作物学报》1985,11(1):31-38
对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 o_2C103×o_2330、o_2二南_(24)×o_2金02及普通玉米京杂6号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籽粒容重、出粉率、玉米粉细度、蛋白质、赖氨酸及亮氨酸等形成的动态进行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花粉、胚及胚乳中的氨基酸含量。三年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夏播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 《种子》1999,(5):42-43
目前.山东及周边省市五米夏播制种产量仍偏低,常年平均公顷产量2250公斤左右,玉米种子来源主要靠春播制种区供应。若春玉米制种受灾减产就严重威胁着玉米种子生产供应。为此近年来.我县成功地摸索了玉米夏播制种高产、优质、高效的配套技术。1利用全息胚定域选种法选择和繁殖自交系根据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山东大学张颖教授全息胚定城选种的理论,玉米德中下部的籽粒具有较强的遗传势。为了使玉米自交系在遗传过程中保持较强的遗传势,将原有种性遗传给后代,自1995年以来.我们在487自交系繁育中采用了全息胚定域选种法。具体做法是:在…  相似文献   

8.
专用型油玉米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子恺  郝小琴 《种子》2006,25(8):22-26
经22代选育,已获得一些微胚乳(胚/籽粒重≥0.4)超高油(含油率≥20%)玉米自交系,旨在从这些自交系中选择一种新型的油玉米。微胚乳玉米的粒重,含油率和胚/籽粒重比都存在广泛的变异,到目前已经选到籽粒含油率为32.54%、百粒重为12.0g的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粒重和含油率的遗传力都较高,且含油率的更高于百粒重的。这两个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所以这两个性状可以被同时改良。可用这些品系的整粒玉米直接榨出玉米油,直榨玉米油的油酸和亚油酸以及Vε的含量都高于市场上所购买的、经脱胚后用浸提法提取的玉米油。虽然目前微胚乳玉米的籽粒产量很低,但只要它的产量接近或甚至略低于一些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等,就可以在生产中应用,这是因为玉米油的食用品质优于其它许多植物油。  相似文献   

9.
玉米品种常常具有较低的籽粒含油量。为了增加含油量,需要掌握该性状的相关遗传知识,以便开展有效的玉米育种计划。因此,本研究旨在绘制热带玉米群体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图谱并评估其效应。试验采用两个具有不同籽粒含油量的玉米自交系来构建1个F2群体。408个F2植株自花授粉,其籽粒(F2-3后代)用于籽粒含油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胚大小在调控玉米籽粒营养组成及籽粒大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解析玉米胚大小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对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由普通玉米自交系B73和高油玉米自交系By804组配的RIL群体,结合高密度的SNP遗传图谱同时对玉米胚大小、籽粒大小和油分等1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鉴定到82个QTL,包括38个胚大小性状QTL、23个籽粒大小性状QTL和21个油分性状QTL。每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2.50%~26.32%,平均为7.94%。QTL的置信区间变幅为0.3~52.8 Mb,平均长度为11.6 Mb;置信区间小于5、10和20 Mb的QTL占所有QTL的比例分别为32.9%、58.5%和79.3%。对检测到的QTL位点进行共定位分析鉴定到15个QTL热点区域,其中10个热点区域至少调控胚大小、籽粒大小、油分等三类性状中的两类,5个QTL热点区域只控制一类性状。在上述热点区域内,鉴定到已克隆的控制玉米籽粒油分的主效基因DGAT1-2和影响籽粒发育的基因Dek15。这些结果为玉米籽粒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高油玉米含油率、籽粒结构与氮钾施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氮、钾处理,研究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胚乳的纵切面积、胚/胚乳纵切面积及氮、钾施用量与籽粒含油率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胚/胚乳面积比对微胚乳玉米籽粒含油率的影响最大,其通径系数(P3y)为3.7557,其次是胚面积,(P2y)为1.8027,胚乳面积影响最小(P2y)为-0.0358, 氮、钾肥施用量都是通过胚/胚乳面积比而对含油率产生间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45个玉米材料的油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高油玉米5个品种、以及国内杂交种、国内引进自交系、国外引进群体等四种类共45个玉米品种(系)的900个样品进行了油分测定,并把玉米籽粒的胚和胚乳分离出来,分别测定其含量和油分含量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类的籽粒含油量、胚含油量以及籽粒含量、胚含量等相关性状与其它三类的玉米品种(系)相比较都呈现出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籽粒作为玉米储藏器官,其发育程度和物质储存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玉米双单倍体系选育过程中发现可稳定遗传的籽粒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ve kernel 101 (dek101)。该突变体籽粒皱缩,粒重显著降低,胚致死,胚乳发育缺陷,不能成苗。在授粉后12 d, dek101开始出现明显的发育异常,授粉后21 d籽粒鲜重、干重、体积不再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 dek101淀粉粒显著变小。遗传分析证实该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441个F2单株和1648个F3单株,将该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标记IDP2182和IDP4600之间,物理区间约300 kb,共有5个预测基因。这些结果为挖掘与玉米籽粒发育有关的功能基因,解析籽粒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F0003-F0003
为了调查玉米籽粒成分的遗传和生理控制,在被研究的品种中已使用了伊利诺斯玉米(Zea mays L.)的长期蛋白选择系(Illinois long—Tcrm Protein Selection Strains)。但是,以前的这些研究没有评价这些品系与其他优良测试系间的杂交组合的籽粒成分及其对施N肥的反应。我们的目的是研究籽粒蛋白有很大差异的杂种的生产力和籽粒品质的基因型-施氮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遗传势及其对繁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祎振  刘玉芬 《种子科技》2003,21(3):160-161
经试验分析证明,玉米果穗上不同部位的籽粒具有不同的遗传势,对自交和杂交后代的产量性状影响很大。以中部和中部杂交后代产量最高,较群体平均值提高34.5%。不同遗传势的玉米籽粒混合扩繁,可以造成自交系退化。建议采用玉米果穗中、下部的籽粒作为自交和杂交用种,以大幅度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sorokiniana)和镰孢霉(Fusarium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黑胚最有效的途径。黑胚的发生既受遗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氮肥和花粉对黑胚的发生也有影响。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黑胚对种子发芽率、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不同,互格链格孢对上述三因素基本上无影响,由麦根腐德氏霉引起的黑胚其大多数种子不能发芽,由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种子基本上无发芽力,黑胚使出苗率和幼苗活力降低,由麦根腐德氏霉和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籽粒重量显著低于正常籽粒的粒重,从而导致产量的显著降低,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性降低,使面粉色泽度增加(白度降低)、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黑胚的控制除了通过选育抗病的品种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玉米籽粒产量本身,籽粒大小具有遗传力高、环境稳定性强等优势,阐明玉米籽粒大小的遗传基础,有助于揭示玉米种子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进而促进玉米高产设计育种的实现。四川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高频重组的双亲群体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自然群体分别对玉米粒长、粒宽、粒厚等籽粒大小性状进行了QTL  相似文献   

19.
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子。基于水稻中控制籽粒大小的OsGS5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玉米ZmGS5基因,其cDNA全长为1 695bp,开放阅读框1 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含有Peptidase-S10结构域、1个信号肽和1个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SCP)类蛋白所特有的催化活性中心,这些都与SCP家族结构特点相符,也与OsGS5相关研究结果相同;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ZmGS5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蛋白激酶识别位点。qRT-PCR分析显示ZmGS5在雄穗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胚及胚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得到纯合转基因株系,T3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千粒重为0.0169g,较野生型千粒重(0.0139g)高。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多用途作物,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籽粒上.玉米胚乳是籽粒储存营养的主要部位,胚乳的贮藏物质主要有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等,其中淀粉的含量最多,研究玉米胚乳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基因对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玉米胚乳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突变基因分类、编码产物及互作效应,以期为玉米产量和品质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