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轨道交通线路对城市既有交通枢纽站点的影响。根据种间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对衔接不同交通方式的两类交通枢纽的资源争夺关系进行了建模,通过对模型平衡点和稳定性的分析,得出了两类枢纽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最后,引入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通过简单算例,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交通枢纽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及交通枢纽的布局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房价普遍大幅上升。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最近准备对房产市场征收房产税。房产税的征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它能够降低房价、刺激消费,激活房产市场的真正需求、抑制投资需求、挤兑泡沫经济、打击投机性,使房产市场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房价普遍大幅上升。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最近准备对房产市场征收房产税。房产税的征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它能够降低房价、刺激消费,激活房产市场的真正需求、抑制投资需求、挤兑泡沫经济、打击投机性,使房产市场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武汉周边地区板栗园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Gastanea mollissima是适应气候、土壤条件范围较广的树种,但要想获得优质高产,建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必须做好当地的自然、社会因素的调查,根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选好园地,进行全面的规划。围绕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园地。 1栗园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林业》2021,(1):66-71
文章基于遥感影像、网络爬取房价、城市路网等多源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研究福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对小区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市居民居住点由市中心往外扩散,公园绿地可达性与房价呈显著相关,可达性越好,房价越高;不同类别的公园绿地与房价相关系数是不同的,专类公园综合公园游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可达性对房价影响最大,社区公园最小;此外不同行政区内的住宅小区公园绿地可达性也有所不同,台江区鼓楼区仓山区晋安区。但从整体公园绿地看,福州市中心城区整体的住宅小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处于较高水平,公园绿地可达性好的住宅小区达到95.39%,大于各类公园绿地相关系数绝对平均值。鉴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增强城市道路的完善、增加游步道的建设,以及增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城市公园绿地的开发建设和合理配置,形成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6.
商品住宅房价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以来,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连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析货币供给、地价、居民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林业检查站布局及存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今后我省林业检查站站点设置的两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房价虚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目前调控房价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在于没有找到房价虚高的内在原因.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关于房价虚高的原因,并做了评速,然后提出关于房价虚高的解释,认为房价虚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商品房的特殊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改变了当地居民"靠山吃山"粗放的经营模式,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对保护区的认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回顾金平草果发展历史及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了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隆山、分水岭和五台山周边的者米乡梁子寨一组、阿得博乡草果山和马鞍底乡石洞村进行了定点调查,探讨了草果种植与社区生计及对森林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发展草果,对改善农户生计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但由于草果管理需要,草果种植后,改变了森林的原始结构和植物群落,对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加剧了周边社区农户与保护区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需要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铲除和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草果种植。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市南湾水库库区森林植被南湾水库库区的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水库加区的森林植被的环境,资源状况,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基层林业工作站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和执法水平,加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促进林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快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未来五年四川省将陆续在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与资源开发项目。由于这一区域是四川乃至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区,项目建设所引发的各类生态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重大项目的自然地理区位视角入手,分析加强项目生态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与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三大风险与四大成因,提出加强项目生态风险预控管理的五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价研究进程探讨和现阶段我国人工林林价求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为指导,对国内外林价进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对诸多的林价计算方法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归类,针对我国人工林资源特点和林业生产发展需要,基于孔繁文先生的序列林价计算方法,确立以营林生产成本、林地地租、投入资金利息、投入资金利润、营林投入变化、税费为因素,构建了现阶段林价求算公式。通过对实例(杨树、桉树人工林)价格的求算表明,该公式包含的因子全面,各因子取值简便、可行,符合当前林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求算出的人工林林价和实际交易值接近,可作为人工林资源价值判别的主要依据,能为林业生产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结果为依据,对环杭州湾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正确、科学地认识环杭州湾的森林资源结构特点,指导该区域的林业生产,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森林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陇南市基层林业站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陇南市基层林业站本底调查的数据,全面分析了陇南市基层林业站建设现状,认为目前陇南市基层林业站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当前林业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素质低、建设经费不足、职能作用难以发挥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些分析,结合国家关于林业推广机构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陇南林业站建设实际,从稳定机构、增加编制、加大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状况作了综述,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山地丘陵区森林空间配置结构及功能、山地丘陵区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以及山地丘陵区森林经营管理研究,并指出了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海岸多变环境条件下不同树种的生长发育潜能和适应能力,为海岸防护林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烟台海岸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柽柳、黑松、龙柏、白蜡、廊坊杨、红花槐、刺槐和紫穗槐为研究对象,以热值测定、元素分析和生物量建成成本计算为基本方法,对各树种的能量利用策略和生长、适应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试验的8个树种中,叶片碳含量以黑松最高、柽柳最低,灰分含量则以黑松最低、柽柳最高,其他树种居两者之间,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面积以黑松和龙柏最低,其他树种较高,总体表现为阔叶树种高于鳞针叶树种;去灰分热值大致分为3个层次:紫穗槐、刺槐、红花槐、黑松和龙柏较高,白蜡和廊坊杨较低,柽柳最低;叶片单位面积建成成本表现为红花槐<紫穗槐<刺槐<白蜡<廊坊杨<柽柳<黑松<龙柏;相关性分析显示,去灰分热值与叶片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灰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和单位面积建成成本均与去灰分热值和叶片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灰分含量显著负相关(P <0.05),单位面积建成成本还与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位生物量中含碳化合物比例越高的植物,其能量利用效率越低、构建生物体的成本就越高,而单位生物量中灰分含量越高的植物,其能量利用效率也越高、构建生物体的成本则越低;叶片氮含量高有利于叶片的扩展,降低构建单位面积叶片的能量成本。【结论】本试验中8个树种的生长竞争力表现为红花槐>紫穗槐>刺槐>白蜡>廊坊杨>柽柳>黑松>龙柏;对海岸环境适应能力则以柽柳最强,黑松和龙柏次之,白蜡和廊坊杨第3,红花槐、紫穗槐和刺槐最低;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配置应以柽柳作为前沿植物,龙柏和黑松在柽柳之后,廊坊杨和白蜡居第3层,刺槐、紫穗槐和红花槐则可以种植在防护林的后部。  相似文献   

19.
滇西边缘山区传统农业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云南山区传统农业发生极大变化的态势。通过实地调查及分析,揭示了滇西边缘山区自该年代以来传统农业发生变化的实况,综合分析了6个外部动因和两个内部动因对当地传统农业变化所起的作用,并简析其变化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宏观农地类型上,20世纪80年代初轮歇地的几近消失为最显著变化,主要动因为国家政策和人口、劳动力、生计手段。在微观农地田野类型上,园地和混农林有较快变化,主要动因为市场价格,政府导向,改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此外,引起该地区农地变化的内外动因还有自然土壤条件的退化,发展需求和传统农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through local observations) for several consecutive year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in Huitong, Hunan, were mad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harvesting,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soils in these 22-year-old plantations (0–60 cm) amounted to 160.38 t/hm2; 1 year after a 100% clear-cutting, loss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 (0–60 cm) of cutover areas was 35.00%; 2 years later, the rate was 44.65%; and, after 3 years, the rate was 43.93%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area of a standing forest. Three years after 50% thinning and 100% clear-cutting, the loss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 (0–60 cm) of cutover areas was 16.14 and 45.15%, respectively. There existed an evident difference in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 (0–60 cm) of cutover areas in four kinds of management regimes, which followed the order: closed Chinese fir forests (108.20 t/hm2) > fallow lands after farming (92.68 t/hm2) > commercial forests (85.80 t/hm2) > naturally regenerated forestlands after harvesting. Carbon storage in unburnt soil (0–45 cm) reached 73.36 t/hm2, which was 15.20 t/hm2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il of burnt areas. A total of 20.7%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 (0–45 cm) of burnt areas was lost 40 days after burning. Carbon storage in surface soil (0–15 cm) was higher than in the lower soil layer, which amounted to 30.04% (0–60 cm) and 53.52% (0–30 cm) of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 Translated from th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2004, 24(1)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