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态净水剂65天后对鲤鱼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后显著降低了鲤鱼红细胞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使红细胞数由1,126,000/mm3显著增加到1,224,000/mm3,血红蛋白由4.60g/100ml极显著增加到6.90g/100ml,红细胞压积由35.2%显著增加到39.2%;血清中TP、 ALB、GLO、白球比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中GLU、AL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1%( p <0.01),50.8% (p <0.05);血清中ACP、GP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4%( p >0.05) ,24%( p <0.05)。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能优化鲤鱼的抗应激指标,具有提高体鱼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养殖密度对鹦鹉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三个养殖密度梯度组进行实验:低密度组(5.04 kg/m^3)、中密度组(10.12 kg/m^3)、高密度组(15.35 kg/m^3),每组设3个平行,实验鱼投喂56 d后测定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中密度组鹦鹉鱼末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与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组鹦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鹦鹉鱼血清和肝脏中SOD、GSH-PX、GPT和GO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密度组鹦鹉鱼血清和肝脏中的MDA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与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当养殖密度达到较高密度(15.35±0.25)kg/m^3时,会显著影响鹦鹉鱼的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以冰鲜鱼与配合饲料5个不同比例饵料饲养黄鳝(Monopterus albus)14周,设定配合饲料所占比例分别为0%、25%、50%、75%、90%,研究不同饵料比处理对黄鳝生长、体成分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黄鳝增重率、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随饵料中配合饲料比例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90%配合饲料组最低;而各组体灰分和水分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黄鳝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糖有显著差异(P<0.05);与完全投喂冰鲜鱼(0%组)相比,其它各处理组血清GOT和GPT显著降低;75%配合饲料组血清GOT、GPT(50%组除外)、总胆固醇均为所有处理组最低;表明黄鳝投喂以25%冰鲜鱼和75%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冰鲜鱼与配合饲料5个不同比例饵料饲养黄鳝(Monopterus albus)14周,设定配合饲料所占比例分别为0%、25%、50%、75%、90%,研究不同饵料比处理对黄鳝生长、体成分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黄鳝增重率、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随饵料中配合饲料比例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90%配合饲料组最低;而各组体灰分和水分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黄鳝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糖有显著差异(P〈0.05);与完全投喂冰鲜鱼(0%组)相比,其它各处理组血清GOT和GPT显著降低;75%配合饲料组血清GOT、GPT(50%组除外)、总胆固醇均为所有处理组最低;表明黄鳝投喂以25%冰鲜鱼和75%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为宜。 相似文献
6.
7.
以黄鳝(Monopterus albus)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和2.0%的复方中草药,设置4组,即对照组D1(不添加中草药,正常投喂)、试验组D2(连续投喂1.0%中草药饲料)、试验组D3(投喂1.0%中草药饲料7d,饥饿7d)、试验组D4(投喂2.0%中草药饲料7d,饥饿7d),共计4个处理.养殖试验进行9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提高黄鳝成活率和增重率,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尿素氮(BUN)(P<0.05),且D4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力(T-AOC)、溶菌酶(LSZ)活力(P<0.05),D2和D4组补体C3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黄鳝脂肪酶活力(P<0.05),除D2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黄鳝粗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除D2组能显著提高黄鳝粗蛋白含量外(P<0.05),其他组对黄鳝体蛋白含量影响不大(P>0.05).当中草药添加量为1.0%时,连续投喂在各方面均优于间隔投喂,而间隔投喂2.0%的中草药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黄鳝肝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甲基汞对鲤鱼鳃组织及氯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甲基汞(CH3ClHg)浓度(μg/L)分别为1、5、10、25、50、100、200和1、2.5、5、10、20、40、50染毒鲤鱼种24h和一周。鱼鳃石蜡切片观察结果:50μg/L染毒24h和20μg/L染毒1周鱼,鳃丝组织末见异常变化;100μg/L染毒24h和40μg/L染毒1周鱼,鳃丝出现轻微混乱且向上卷曲;200μg/L染毒24h和80μg/L染毒1周鱼,外表皮层从基膜脱落,鳃丝严重卷曲。鳃氯细胞的结构变化:100μg/L汞染毒24h40μg/L染毒1周鱼,氯细胞的细胞膜质分散,偶尔可见肿胀线粒体和空泡膜管系统;暴露于甲基汞200μg/L中24h和80μg/L1周鱼的氯细胞损伤明显:细胞质内空泡大量出现且无规律,膜管系统空泡增加,线粒体多数变成肿胀或已崩溃解体。 相似文献
9.
10.
设定不同饥饿时间研究养殖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进行4周,每周取样,结果表明,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在饥饿2周,2周和4周开始显著下降,而红细胞脆性和沉降率则分别在饥饿1周和3周显著上升,血糖浓度在饥饿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几周则较为恒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在饥饿1周和2周时均有上升,3周后开始下降,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均在饥饿3周开始显著下降;Na^ 和Cl^-浓度在饥饿3周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分别在饥饿2周和1周时显著下降,饥饿对K^ ,Ca^2 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影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饥饿时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均以3次多项式的R2值为最大,其中又以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R2值最大,分别为0.922和0.902,建议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鲈鱼饥饿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甜菜碱对鲤鱼诱食促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诱食剂甜菜对鲤鱼生长的影响。在鲤鱼饲料中添加0.0、0.1、0.3、0.5、1.0%的甜菜碱,试验用鱼体重为75.2%-82.7%,在1立方米的网箱中进行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8-24℃。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的各组日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6.77、19.55、21.80、24.81%。添加甜菜碱的各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93、9.54、11.30、15.06%。0.3-1.0%甜菜碱的添加量对鲤鱼有显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并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从经济效益方面,0.3%的添加量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低pH水平对鱼类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pH水平对鱼类血液电解质,血糖浓度和鳃组织酶活力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pH水平对鲤鱼血液K^ 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Na^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低pH为4.5-5.0时,鲤鱼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抑制生长,pH值为6.0时,21天起Na^ -K^ -ATPase酶活力明显下降,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历经30天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pH值6.0加铝时,21天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75%,pH5.5-5.0加铝时14天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100%,pH4.5-4.0加铝时7天同样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三十烷醇对海带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海带夹苗放养前,用0.5~1.0ppm三十烷醇浸苗,能提高叶绿素和岩藻黄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提高海带对磷酸盐和硝酸离子的吸收,还可使海带体内核酸含量增加,进而促进海带迅速生长,缩短了放养后的缓苗时间,为产量的形成打下早期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鲤鱼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采用次碘酸法测定鲤鱼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淀粉酶比酶活在后肠最强,中肠,前肠和肝胰脏分别为后肠比酶活的79.13%、27.10%和62.60%。肠道与肝胰脏提取液等量混和后,其比酶活与肠道提取液、肝胰脏提取液各自比酶活1/2的和相比较,虽有一定强度增加,但不显著。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在pH5.8—8.0范围内,其最大比酶活均在pH6.4。 相似文献
15.
16.
青蛤受精卵和幼虫密度对孵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青蛤受精卵密度对孵化的影响和青蛤幼虫培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受精卵密度在26个/ml、30个/ml、38个/ml、44个/ml、53个/ml时,孵化率在87.8~89.9%之间;受精卵密度为53个/ml时,幼虫畸形率较高。实验发现,幼虫的培养密度应控制在6~11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海水比重、温度和底质对青蛤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阐述了海水比重、温度和底质对青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青蛤稚贝在1.010~1.025比重范围内,生活正常,比重越高,生长越快;超过1.025,比重越高,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青蛤适宜生长和存活的温度范围为10~33℃,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存活率也就越高;超过33℃时,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青蛤稚贝适宜底质为砂质和细砂质,纯泥质不适青蛤稚贝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稚参到幼参阶段极易受外界综合因子影响,成活率很低。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四种因子对此阶段死亡率进行试验。从方差和直观分析看到稚参的附着密度和饵料品种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水温和换水方式。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2为最佳,0.5头/cm^2次之;饵料以鼠尾藻磨碎液为最佳,其次是鼠尾藻液和叉鞭金藻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