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银杏大是蚕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常以幼虫群集蚕食核桃,银杏,栗,枫杨等树的叶片,造成毁灭性灾害。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生存率都较高,易暴发成灾。幼虫抗性强,防治难度大。通过三年的观察与试验,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出了防治该虫的三种有效方法和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大蚕蛾在江西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对其形态、生物学进行报道,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系统。  相似文献   

3.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Dictyoptoca japonica Moore)在卢氏柴家沟有分布,1年1代,以卵越冬。幼虫在5~6月份蚕食银杏、核桃、漆树、栗、李、柿、梨、苹果等林木叶片。该虫存活期间可蚕食树叶1 004.46 cm2,危害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造成整株树木枯死,核桃产量锐减甚至绝收。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及虫口密度;其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银杏、核桃等多种林木的分布状况。防治措施应以人工摘茧为主,药剂防治应在2龄幼虫前为佳。  相似文献   

4.
周恒 《陕西林业》1997,(3):28-29
一、为害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或白毛虫,以幼虫食害树叶,主要为害银杏、核桃、核桃楸、漆树、枫杨、栗、楸、榆、樟、柳、李、梨、苹果等,在我省以为害核桃、漆树最为突出。幼虫常群聚,将整株树的叶子全部吃光。其幼虫共6  相似文献   

5.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恒 《陕西林业科技》2007,(1):46-47,49
本文针对银杏大蚕蛾(Dictyop loca japnica Moore)在柞水发生现状,对其分布、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观察记录,并提出人工、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发生与危害情况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Moor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主要危害核桃揪的暴发性食叶害虫。1994年以来在湾沟林区相继发生,以1996年最为严重,全局大面积核桃揪林被害(在发生严重的马鹿沟林场发现械树、色树、椴树、柳树等也被害),树叶被食光,几天之内整棵树木仅剩树枝,光秃秃一片。虽然秋季再次发叶,但当年枝条木质化不好,营养不良,导致枯枝,影响翌年树木的生长发育,甚至树木死亡。3年来的发生情况见表1。表11994—1996年银杏大蚕蛾发生情况单位:%、条/株从1996年发生情况来看.总平均有虫株率79%…  相似文献   

7.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德安 《林业科技》2003,28(1):25-27
银杏大蚕蛾在湖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4-5龄为危害盛期。采取人工摘除虫茧、幼虫3龄前树冠喷Bt乳剂、树干钻孔注射内吸剂以及保护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与危害,虫口密度由原来的5-8头/100叶下降到0.8/100叶,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控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大蚕蛾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7月份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在栾川县主要危害核桃,严重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栾川县主要采取收购虫蛹集中销毁和采用25%灭幼脲3号1 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遵义县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森林资源情况,探讨了遵义县银杏大蚕蛾发生规律及分布,从监测技术、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银杏大蚕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产实践、试验示范,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无公害防治年历。  相似文献   

11.
从银杏大蚕蛾僵死虫(蛹)尸上分离的白僵菌B21.1,经过室内扩大培养,生产出含孢量185亿孢子/g菌剂,以其2亿孢子/ml菌液对银杏大蚕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表现出很高的致病能力:4天死亡率近半,10天校正死亡率达到98.51%;林间喷雾防治,10天左右致病死亡近50%,21天校正死亡率为84.36%;与其它菌株(剂)试验比较,其致病死亡率和杀虫效果均明显高于其他各供试菌株,表现了较强的专化性。  相似文献   

12.
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在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树干上的产卵量与林龄、胸径及树皮开裂程度成正比 ,而与树高成反比 ;山的北坡、西坡、山下腹较东坡、南坡、山的中上腹产卵量高 ,树干的北面和西面的产卵量高于南面和东面。  相似文献   

13.
调查结果表明:白僵菌在温湿度达到要求的条件下,喷撒在林木、林地上或银杏大蚕蛾幼虫虫体上,其孢子接触虫体后产生芽管,通过体表侵入其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使幼虫新陈代谢紊乱致病僵冻死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茶花人工盆栽基质及施肥配方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至)石、锯末、煤渣、河沙、泥炭为原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了十种山茶花人工盆栽基质。经三年栽培试验,筛选出了(石至)石:泥炭=2:1,(石至)石:河沙:泥炭=10:5:1两种适宜于茶花生长发育的理想人工盆栽基质。七种山茶花无土栽培施肥试验证明,春夏季施用高氮高磷钾的23-12-15配方肥,秋冬季施用低氮高磷钾的5-20-26配方肥,或者全年施用高氮高磷钾的23-12-15配方肥,每20天每盆浇施200 ml肥液,能使山茶花在有限的盆栽基质中长期健壮生长,开花量多,且能保持很强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5.
棕榈弄蝶(Erionota sp.)是我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大量发生时,可将棕叶大部或全部吃光,仅留叶脉,导致棕榈枯死。1988~1990年,安化县由于该虫暴发成灾,造成50多万元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棕榈生产和广大农民发展棕榈生产的积极性。为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89年5月至1990年12月,对棕榈弄蝶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并鉴定引起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金银花叶片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多基因序列分析(ITS、gpd和EF-1α序列)和致病性测定进行病原物种鉴定。 结果 在形态学上,分离获得的菌株YP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灰白或黄白色棉毛状,与番茄匍柄霉的菌落特征相符;在基于ITS、 gpd和EF-1α序列联合构建的3种系统发育树中,供试菌株YP4均以较高支持率与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聚在同一分支上;致病性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P4接种至金银花叶片上和番茄叶片上均可产生病斑,并可再分离获得其纯菌株;因此,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学以及致病性测定,该病原真菌被鉴定为番茄匍柄霉。 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引起河北省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这是该病菌在我国危害金银花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