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及细胞器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三个方面综述了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线粒体基因组通过重排产生具有新功能的嵌合基因(开放阅读框架)或改变其下游紧接着基因的表达模式、功能,引起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特异基因表达或结构的改变引起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
植物花器官的发育是由器官特异性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包括ABC模型的A、B、C功能基因,同时还有决定胚珠发育的D功能基因和E功能基因。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异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基因存在着复杂的遗传网络调控系统,就此提出了各种调控模型。文章就花发育分子模型的发展和完善、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植物花器官发育机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成花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5):73-78
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鉴别和克隆了一系列重要的与植物成花有关的基因,为深入探讨植物成花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述了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部分重要内容,包括植物成花转变的突变、植物成花过程中的基因调控途径和控制成花转变的基因的分子特征等,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茉莉酸对植物花器官发育和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酸(J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JA在植物花器官发育和叶片衰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理,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层面综述了JA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JA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雄性不育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分子机理以及几种主要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1)恢复基因的遗传;(2)恢复基因的定位;(3)恢复基因的克隆;(4)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5)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等。  相似文献   

7.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及光温敏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质核互作雄育性由细胞质不育(S)和两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日高温雄性不育,短日低温雄性可育,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怀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pm1位于第7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477的遗传距离3.5cM,下与RG511和RZ272相距15.0cM;pm2display  相似文献   

8.
稳定雄性不育系的建立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阐明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成机 理是实现杂交小麦高效制种的基础理论保障。本文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该领域的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解析小麦雄性不育机制提供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付伟  马小军  唐其  兰金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51-8853,8858
目前我国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与定位、基因表达、调控及克隆、转基因、生产应用和常规育种等。对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机理与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Acknowledgement It has been previously established that the BT type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s induced by high temperatures, while phot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PGMS) seed sets by low temperatures induce.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have bred photosensitiv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PCMS) lines (2308SA and 2310SA) by crossing the CMS line with the PGMS japonica line with maintainer genes. The sterility of PCMS japonica was consequently controlled by two groups of male sterile genes resul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PGMS and CMS genes. The results on plant fertility, at different sowing times, were as follows: (a) Under conditions of natural long-day photoperiod and at temperatures above 35~C, the PGMS gene regulated PCMS japonica sterility -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the lower the pollen fertility. However, bagged seed sets of PCMS japonica, not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 induced the CMS seed set. (b) Exposure to long-day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between 35℃ and the critical sterility inducing temperature of PGMS resulted in both PGMS and CMS gene controlled sterility of PCMS japonica, which exhibited stable characteristics. (c) When exposed to critical sterility inducing temperatures or short-day photoperiod and daily high temperatures below 32℃, the BT type of the CMS gene regulated PCMS sterility.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GMS gene rendered male sterility insusceptible to occasional cool summer days when this PCMS line, adopted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develops into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stage. The present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fertility restoration, seed production and combining ability of PCMS japonica so as to optimize its use.  相似文献   

13.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两用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业能源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可以分为T型、C型与S型3种类型。不育基因来源于线粒体基因重排形成嵌合基因,新形成的嵌合基因对花药中小孢子的发育产生危害导致败育的发生。恢复基因的存在可以消除不育基因的危害,使小孢子正常生长。由于不育基因为线粒体基因,恢复基因为细胞核基因,对细胞质不育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同样是探究质-核互作关系的桥梁。同时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玉米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解放劳动力降低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制种纯度增加产量。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特征及近年来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其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