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20年来我国南方省市集约化瘦肉型商品猪场日异剧增,其主要饲养的繁殖母猪是洋二元杂种(即长白×大约克或大约克×长白杂交的后代)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出商品代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不同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选用日龄、体重接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44头,配种后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这4组按照妊娠期母猪摄入的不同营养水平分别为75%NRC组、NRC组、125%NRC组、150%NRC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泌乳期自由采食。结果表明:1)母猪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总产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150%NRC组窝产活仔数有低于125%NRC组的趋势(P=0.081),125%NRC组窝产健仔数、初生窝重显著高于75%NRC组(P<0.05),有高于150%NRC组的趋势(P=0.083,P=0.090),但与NRC组差异不显著(P>0.05)。2)母猪妊娠期总增重、净增重及配种-断奶增重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妊娠期营养水平摄入的提高,泌乳期失重随之增加(P<0.01)。3)母猪泌乳期平均日采食量随妊娠期营养水平摄入的增加而降低,泌乳期消化能摄入量Y3(MJ/d)与妊娠期消化能摄入量X(MJ/d)的回归关系为:Y3=75.60-0.743X(R2=0.572,P<0.01)。4)随着妊娠期营养水平摄入的提高,母猪初乳中乳脂、乳蛋白含量随之极显著增加(P<0.01),常乳中乳脂、乳蛋白含量以125%NRC组最高,营养水平的摄入与乳脂、乳蛋白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结果提示,妊娠期125%NRC水平的营养摄入可改善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常乳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海八眉二元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试验对其杂交的繁殖性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八眉猪产仔数显著高于长×(约×八)(P<0.05),极显著高于约×(约×八)(P<0.01);八眉猪和长×(约×八)产仔活数显著高于约×(约×八)(P<0.05);二元杂种母猪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长×(约×八)、长×(长×八)和约×(长×八)21日龄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约×(约×八)21日龄重与八眉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约×八)、约×(约×八)、约×(长×八)和长×(长×八)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各组断奶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配种方式对二元母猪产仔数的影响,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四个品种公猪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11654头长大二元母猪配种,对所产11654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损失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同配种模式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次数、不同品种公猪组合配种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窝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杜洛克公猪所配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和窝产仔数均高于大白和长白猪(P〈0.05);采用长×杜×大组合配种的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其它三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可在长白、大白、杜洛克猪中任选两个品种,通过二次配种的方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6.
7.
初产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关系密切。哺乳期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体脂和体蛋白损失是导致初产母猪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分娩前体况和发情前后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饲养管理的角度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本文论述了母猪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甘肃畜牧兽医》2021,51(10)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10.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猪生产者经济效益的获得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因素和选育方法的制约 ,饲养管理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如何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每个种猪生产者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采取什么样的营养措施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作一概述。1 采食量1 1 妊娠期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青年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 ,而且还可增加青年母猪的下一次排卵数 (DenHar tog和VanKempen ,1 980 )。Newton和Mahan(1 992 )指出 ,自由采食能使青年母猪排卵数增加 ,但也会使青年母猪发情不明显 ,因此在接近初情后第… 相似文献
11.
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雁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32(4):45-46
现代猪种改良使其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大大增加。遗传改良、选择和高效管理技术的采用使母猪体格更大,瘦肉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饲料效率更好,并大大增加了产仔数和泌乳力。过去20年中,随着可遗传生产性能的改进,对育种猪的饲养方案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母猪饲养的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繁殖周期、不同阶段应提供适宜的营养需要,才能获得终身最大的繁殖力。初产母猪因营养因素所受的影响比成年经产母猪要大。最近有关母猪的营养研究都表明,在母猪培育过程中营养能改进其遗传容量。另外,在养猪业中影响繁殖性能的重要参数是母猪年均产仔数和饲养时间。 日粮因素也能影响与母猪繁殖力有关的参数,如初情期、每胎分娩年龄、母猪寿命、出生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及断奶体重。 相似文献
12.
杜洛克猪为世界著名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耗料省、产瘦肉多、肉质好等优良特性,是当前我国发展商品瘦肉猪的主要终端杂交父本之一。我们在浙江省有关部门帮助和支持下,于1982年5月从美国布拉斯加州向有关SPF猪场引进杜洛克公猪7个血统、母猪8个血统共数十头种猪。继而进行繁殖扩群。1986年该群杜洛克猪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课题父系选育之一(SI系)。目前已形成250母猪、25头公猪的选育繁殖群,向国内18个省市和省内54个县(市)推广杜洛克种猪6000余头。为明确杜洛克猪(SI系)在本地区自然环境及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以便更好地为开展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该繁育群猪进行了测定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测定观察项目:计有产仔数、活仔率、初生重、断奶重、育成率、泌乳力、妊娠期、发情表现及发情周期。2、数据来源:本文收集的数据来自我研究所试验场杜洛克猪繁育群1986~1994年繁殖成绩(2239胎)及专项试验测定结果。泌乳力为1987年测定,其中初产母猪3头,经产母猪3头;母猪妊娠期测定了134头(胎);发情周期观察测定了56头母猪。 相似文献
13.
以碧湖猪为母本、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品种为父本组成三个杂交组合。另设对照组一个,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组全间的繁殖性能,试验结果证明,平均个体重、净增重、日增重以长碧组最好,分别为14.12千克、13.27千克和221克,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9.6%、64.4%和63.7%,其次为大碧组,杜碧组。 相似文献
14.
15.
16.
观察了长·大杂种母猪及其亲本(父本长白、母本大约克)和杂种母猪的与配公猪本洛克猪近两年初产和第二胎268窝的繁殖成绩:1.初产:总产仔数分别为10.2头,9.29头、9.46头和9.20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0.05头、8.88头、8.98头和9.07头;35日龄断奶45日龄窝重分别为138.37千克、113.86千克、115.23千克和117.52千克。2.经产:总产仔数分别为11.81头、10.2头、11.61头和9.92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1.56头、9.70头、11.39头和9.67头;35日龄断奶45日龄窝重分别为149.30千克、113.1千克、128.47千克和121.35千克。长·大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优于双亲及其与配公猪品种,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