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转基因鲤的食用安全角度出发,研究了转基因鲤与正常鲤的营养成分和细菌致突变实验及对食用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鲤与正常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52%和17.4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5%和2.83%、灰分分别为1.29%和1.23%、水分分别为78.85%和78.2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54%和16.77%,经统计分析,二者均无显著差别;其抗病能力虽稍弱于正常鲤鱼,经t值检验,无显著差别。而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鲤作为食物,食用它的动物的各组织的重金属含量经过检测与对照组动物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外源基因的插入没有引起作为食物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 Cuvier,1818)学名短盖巨脂鲤,隶属脂鲤目(鲤亚目)、脂鲤科、脂鲤属,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3.
锦鲤系鲤鱼突变种,其生物学特性与鲤鱼的区别主要在于体表的斑纹,其次在于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比食用鲤差些,其他如骨骼、内脏器官及其结构、食性、生活习性等等基本一样.之所以在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方面会比食用鲤差,不仅因为锦鲤是鲤鱼的突变种,还因为锦鲤是长期近亲选育而产生并逐步略为定型的,而且在长期的养殖与赏玩过程中,锦鲤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当中,所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其养殖难度比食用鲤大.  相似文献   

4.
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m,Cuvier),隶属于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  相似文献   

5.
日本锦鲤色彩缤纷,可供食用及观赏。据传,锦鲤起源于中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经日本水产专家长期培育杂交而来,现已有100多个品系。长鳍鲤的鳍条较长,体色鲜艳,亦具有食用和观赏价值。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杂交方法,(?)锦(?)的尾鳍由短叉型趋向于长鳍型,以提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原鲤     
《海洋与渔业》2010,(12):37-37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s),俗称岩鲤巴、岩鲤、黑鲤,是一种柄居于长江流域江河岩石缝间的底层鱼类。岩原鲤肉质肥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是上等的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7.
网箱养食用鲤将体重50—100克的鲤鱼种,在网箱中养成尾重500—1000克时,便成适宜上市的食用鲤。一、网箱的设置与固定(一) 网箱的设置:鱼种进箱前7—10天,就将网箱置于选择好的水区。网箱上纲挂在框架的立柱上,使箱盖高出水面50厘米左右,便于鲤鱼上浮抢食。  相似文献   

8.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英文名:Rock Carp),又称岩鲤,黑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属于我国长江水系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中,其中嘉陵江中下游较多。其体厚肉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为上等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9.
樊铮 《齐鲁渔业》2010,(9):37-38
<正>陕西关中地区历来有主养鲤的传统,特别是2003年从无锡引进建鲤后,以其生长快、病害少、食用鲜美等优势,很快赢得当地养殖者的青睐,成为水产主要养殖品种。目前,随着颗粒饲料的发展和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建鲤鱼苗需求量不断增大,繁殖时间也要求提前。  相似文献   

10.
正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俗称"红田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产于浙江省西南部的瓯江等水系,该品种生长快、食性杂、性情温和、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且色彩丰富,是一个既能食用又能观赏的优良品种。目前,瓯江彩鲤在成都地区的稻田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11.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特有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雪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属上等食用珍贵鱼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为过度捕捞,岩原鲤野生种群资源日渐枯竭,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  相似文献   

12.
锦鲤随谈     
小露 《海鲜世界》2008,(2):9-10
锦鲤,在日本又称福寿鱼,是一种名贵的大型观赏鱼,有着“观赏鱼之王”、“好运鱼”、“风水鱼”、“水中活宝石”等种种美誉,它的祖先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用鲤。据史料记载,鲤鱼的原产地为位居中亚的波斯,后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大约在公元1804~1829年间,日本新泻县的山间饲养的食用鲤中出现具颜色的突变种,人们进而将其改良为绯鲤、浅黄、别光等锦鲤,并逐渐被接受和欣赏。当时在日本,锦鲤以“红白”、“大正三色”为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俗称“御三家”,其他如黄金鲤、德国鲤、绯鲤及其他变种鲤都可称为锦鲤。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国有700多种淡水鱼,只有少数几种鱼做过生化成份分析,主要是肌肉、性腺和肝脏等。其目的在于了解这些组织器官的食用价值和研究鱼类生殖周期化学成份的变化。1975年我们对黄河鲤鱼、红鲤、镜鲤的肌肉生化组成做了分析,并把同一季节捕获的相同体重范围内的黄河鲤鱼、红鲤、镜鲤和河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肉浆给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转基因鲤对哺乳动物精子致畸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注非转基因鲤鱼和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不同剂量实验组,对小鼠精子的畸形率没有显著的差异.证明食用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对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是安全的,初步为转基因鲤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鳍鲤是广西特产的稀有鲤鱼品种,仅产于广西桂林桃花江,分类上隶属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us),因其鳍条比普通鲤鱼长3-5倍而得名。长鳍鲤鳍条似飘带随波摆动。故又称“风尾鲤”。长鳍鲤有食用型和观赏型两种类型,以观赏型的价值较高,其色彩艳丽、花色繁多.宋朝时期是广西进贡朝廷十大贡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池养野鲤与杂交鲤生长和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养条件下,比较了野鲤(Cyprinus carpio)与杂交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生长和摄食节律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鲤具有10%的体重生长优势,但食用价值低5.7%。显示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野鲤和杂交鲤的食性相同,且有相同的摄食节律。饱满指数的昼夜变化与溶氧量和水温的昼夜变化相当吻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老百姓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以往不常见的鱼。这种鱼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保健价值。它的学名叫短盖巨脂鲤,俗称淡水白鲳、淡水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较短,福瑞鲤要养殖二年才能达到食用规格,常见的放养模式见表5:  相似文献   

19.
建鲤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建鲤,呈长体型,美观适中,青灰色,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建鲤生长优势十分显著,其个体增重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141.55% 250.82%、80.46% 96.71%和40.34% 42.53%;群体增重分别高154.41% 256.70% 、93.30% 100.38%和42.08%44.57%,并显著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普遍能增产30%以上,当年可养成商品食用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属,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体圆扁,酷似海产白鲳,红鳍,白身银鳞黑尾。四色配合极为美观。是一种观赏食用兼备的优良热带鱼类。因其生长快、味美、食性广、产量高、易捕捞、疾病少、耐低氧等诸多优点,而且营养丰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近年成为池塘养殖又一名优新品种。据报导,目前我国养殖淡水白鲳面积已逾万公顷,年产量超过4万吨,而在我省还处于试养阶段。我场1994年从哈市热电厂引进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