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永健 《广西植保》2014,27(3):18-20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采用5种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共施药3次,每次间隔14 d,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25%咪鲜胺EC 10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略优于20%三环唑WP 85 g/667 m2、2%春雷霉素RT 120 g/667 m2,与40%稻瘟灵WP 80 g/667 m2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率达20.18%,增产效果明显且无药害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室大棚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三唑酮等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 10%苯醚甲环唑WG、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40%氟硅唑EC、20%三唑酮EC、12.5%腈菌唑EC的田间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和三唑酮的持效期约为18 d,而腈菌唑的持效期较短,约为7 d。10%苯醚甲环唑WG在360~900 g/hm2用量时不影响草莓长势,而氟硅唑225 mL/hm2和三唑酮300~450 mL/hm2用量时则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草莓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我县常发性偏重病害,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稻株受害轻者谷粒灌浆受影响,重者引起倒伏枯死,给我县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多年来普遍使用井冈霉素防治该病害,由于长期和连续使用,近年防治效果明显降低。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为寻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朱小宁  李广香 《广西植保》2021,34(1):14-16,19
混用丙环唑、咪鲜胺与单用丙环唑、咪鲜胺、三环唑进行防治水稻稻瘟病比较试验,探索2种及以上杀菌剂混合施用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混用丙环唑、咪鲜胺3种浓度与单用丙环唑、咪鲜胺、三环唑试验浓度均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含叶瘟与穗颈瘟),从降低农药使用量出发,推荐单用1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即可.  相似文献   

5.
6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贵州白术上最主要的病害。选用6种药剂对白术根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前药液浸泡处理白术种根,结合大田生长期药液灌根,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的病株防效可达84.21%,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为76.32%,30%噁霉灵水剂800倍液防效为75.00%。筛选出以上3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开展了7种杀菌剂对白叶枯病防效评价。测试的杀菌剂对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和病斑抑制率均差异显著,其中20%噻唑锌SC防效最好,其次是20%噻菌铜SC,其他药剂防效和病斑抑制效果均较差。20%噻唑锌SC 450.00 mL/hm~2喷施2次处理的防效达62.84%、病斑抑制率为73.11%;20%噻菌铜SC 450.00 mL/hm~2防效为43.15%,病斑抑制率为54.84%。高效药剂的合理选用对提高病害防效具有显著作用。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是目前防治白叶枯病的较好药剂,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8.
5种杀菌剂对温室内烟草白粉病的防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烟草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为了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了药效试验.采用载玻片捕获孢子的方法测定接种温室内的粉孢子浓度,让烟株自然发病,尔后喷洒供试杀菌剂.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5种杀菌剂防效以25%丙环唑EC最佳,达91.89%,其他药剂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40%氟硅唑EC、12.5%腈菌唑EC和0.5%几丁聚糖SL,这3种杀菌剂均优于对照药剂20%三唑酮DP.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选用10种不同杀菌剂于2021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药后7 d,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5.1%、82.7%和81.9%;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者的防效在75.8%~77.8%之间;8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25%溴菌腈乳油等处理的防效在69.2%~74.6%之间;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对较差。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 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 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 最高可达100%; 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 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EC50为0.000 1 μg/mL; 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 EC50为0.017 1~2.027 0 μg/mL; 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 EC50为11.265 4~88.283 5 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 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 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 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 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广泛收集牡丹江市1951~1985年稻瘟病发生历史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由“发生趋势预测模型、产量损失预测模型和药剂防治经济效益估计模型”组成的综合防治决策模型。自1991年用于生产,累计指导防治面积500hm~2,所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杀菌剂对水稻种子表面拮抗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水稻种子表面分离获得270个细菌分离物,其中92个菌株对水稻恶苗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用拮抗菌P-91和B-916处理水稻种子,秧苗株高比对照有明显的增高。通过杀菌剂和拮抗细菌对水稻恶苗病防治作用结果的比较,表明施保克、浸种灵和B-916对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菌虫清不仅防效差,而且对水稻种子表面的拮抗细菌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菌鉴别品种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对稻瘟病菌主要鉴别品种特特勃、珍龙13、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江新团黑谷各生育期叶鞘淀粉含量、叶片C/N**、木质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感病条件下,抗、中抗、感、高感鉴别品种木质素含量从高到低大致呈梯度分布,感病后的品种叶片木质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在分蘖期,抗、中抗、感、高感品种叶鞘淀粉含量从高到低梯度明显,在孕穗期后抗病品种或是叶鞘绝对淀粉含量较感病品种高,或是叶鞘淀粉含量下降较感病品种慢。稻株叶片C/N有两个明显的低峰期,一个是分蘖期,另一个是抽穗期,感病、高感品种除C/N低于抗、中抗品种外,主要表现在低C/N持续时间比抗、中抗品种长。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接种诱发和药剂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造成小区间稻叶瘟病和稻穗瘟的发病梯度系统监测病情,收获期结合病情程度进行单株考上区测产,并分别建立了依据稻叶瘟病,稻穗瘟病和二者综合的损失估计模型。就稻叶瘟病地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精米率的影响作了定量研究。另外,地稻穗瘟病在不同品种,不同侵染发病时间以及不同发病部位的为害影响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稻穗瘟病的为害程度在不同品种上存在一定差异,与侵染发病  相似文献   

15.
籼稻品种抗稻瘟病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8个稻瘟病菌稳定菌系,将969个籼稻品种(组合)区分为9个群106个品种型,其中籼A群1号,有166个品种,出现频率最高,抗8个稳定菌系,为主要品种型。在籼A1品种型中选出68个有代表性品种,再用分属于18个小种的30个菌株作了抗谱测定。从中选出一些抗谱广、抗性稳定的抗源品种和可在生产上推广试用的抗病、高产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16.
水稻持久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病区时空动态效应强度检验为核心,以纬度病圃、抗谱测定和抗性信息流的追踪考证作为持久抗瘟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础。经综合评价,认为特特勃(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二号、魔王谷等具有持久抗瘟性,可作抗源用,其中小粒野生稻兼具持久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性能;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持久抗瘟性的时空动态特性、广谱抗性与持久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三环唑浸秧防治稻叶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三环唑(tricyclazole)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浸湿秧苗半分钟左右取出,堆置半小时后移栽,药后33—55天防效达85%以上,本田不再施药即可有效地控制本田叶瘟。较常规喷雾更有效地发挥了三环唑内吸性强、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的特点,减少本田施药1—2次,省工省药且方法简便易行。通过四川大面积示范推广,效益非常显著,为稻瘟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观察和盔栽接种试验,获得92组叶稻瘟和80组穗颈稻瘟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分析了叶瘟和穗颈瘟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结果表明:叶瘟I-S关系和穗颈瘟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叶瘟:SL=-1.104+0.455IL(SL,IL——叶瘟严重度和普遍率)穗颈瘟:SE=-3.717+0.737IE(SE,IE——穗颈瘟严重度和普遍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 I-S 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rep-PCR指纹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的单元型(haplotype)和谱系(lineage)。根据单元型和谱系组成以及优势单元型和优势谱系的变化,分析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性,证实了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是高度异质和极易变异的。对病原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稻瘟病菌群体的单元型和谱系因年度和地区而不同。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几乎无共同的单元型和谱系。对138个供试菌株的致病型分析发现,单元型和谱系与致病型之间不存在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用rep-PCR方法揭示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很可能与致病性变异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水稻叶瘟菌侵染循环中主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施氮量对稻瘟侵染过程主要环节影响的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瘟菌侵染、病斑扩展及产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侵染几率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病斑扩展及产孢,潜育期基本上不受影响。试验还发现,稻瘟侵染、产孢和病斑扩展各组分对氮量均有最适要求,当施氮量超出它们的最适范围后,将不再有利于各组分的发展。以上结果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侵染循环各组分与施氮量间关系及警戒氮量在稻瘟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