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电泳技术在鱼类生物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酯酶同功酶是一类在遗传效应上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蛋白酶,由于在电泳特征上呈现显著的种间差异性,而种内差异性很小,所以可作为种的生化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2.
奥利亚罗非鱼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淡水渔业”1996年第26卷第2期上发表“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一文后,各地罗非鱼养殖和研究者纷纷来函索要罗非鱼方面的有关资料和商讨生产奥尼杂交鱼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奥利亚罗非鱼,我们撰写了本文,希望对从事罗非鱼研究和养殖的同仁们有所帮助。1年龄与生长1.l按月龄测定6月中旬把奥利亚罗非鱼鱼种放养在1亩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以鱼体重3%进行人工投饵。每月测定一次,每次取样18-34尾,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幼鱼体长增长比体重增重为先,体长绝对增长在7月份前最快,此后逐渐缓慢。而体重绝对增重…  相似文献   

3.
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婷婷 《淡水渔业》1996,26(2):16-18
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吴婷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1983年我"中心"夏德全先生从美国引进38尾奥利亚罗非鱼,开创了我国养殖奥利亚罗非鱼和奥尼杂交鱼。在引进后的十几年中,我们进行了选种、杂交、遗传特性及抗寒相关因子的研究,先后获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莫桑比克罗非鱼的xy型雄鱼,xx型雌鱼和yy型超雄鱼血清中乳酸脱氢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异同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年龄与生长1.按月龄测定1996年6月中旬把奥利亚罗非鱼鱼种放养在一亩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以投饵量为鱼体重3%进行人工投饵。每月测定一次,每次取样18~34尾,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幼鱼体长增长比体重增重为先,体长绝对增长在7月份前最快,此后逐渐缓慢。而体重绝对增重以9月份以前为快,特别是8~9月间增重最多。从表1可以看出奥利亚罗非鱼幼鱼在7~9月间,无论体长或体重增长速度均为最快。2.按年龄测定我们测定了两个年龄组:一龄年龄取样50尾,其中雌雄分别为23尾和27尾;二龄年龄组取样40尾,雌雄分别为22尾和18…  相似文献   

6.
我国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5,19(2):105-111
用LKB平板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南京罗非鱼良种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肌,肝,脑,心,眼中的10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未见的多态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是超“纯”的养殖群体,尼罗罗非鱼群体中有20%的尼奥杂交鱼,其体形酷似尼罗,难以肉眼鉴别,由此可见,我国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中已存在遗传渐渗问题,须注意防杂和提纯。在剔除了杂交鱼后,该场尼罗罗非鱼群体的  相似文献   

7.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经PCR条件优化,成功地将该RAPD标记片段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即SCAROaF1488。采用双重PCR技术,以mtDNA 16S rRNA基因片段为PCR扩增阳性对照,对该标记的有效性在两个群体共200个个体(雌、雄各100个)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性别的符合度为100%。SCA-ROaF1 488标记的获得为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深入研究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FH激素诱导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雌性化,结果显示:以鱼苗为起始材料,奥利亚罗非鱼雌鱼的转化率为76.5%~89.6%;以胚胎为起始材料,雌鱼的转化率可达到100%,ZZ型合子可完全变成生理雌鱼,卵巢发育正常,具有繁殖功能。  相似文献   

9.
奥利亚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应用及其亲本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尼奥鱼_尼罗罗非鱼_奥利亚罗非鱼_同其亲本的形态和判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家乐 《水产学报》1999,23(3):261-265
本文报道尼奥鱼同其亲本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形态上的异同点和判别方法。用卡方法对8 个可数形态参数,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 个可量性状和24个框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体色上看,尼奥鱼偏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而三种多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尼奥鱼的体型偏于母本尼罗罗非鱼, 因此认为控制体色和体型遗传的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建立了区分尼罗、奥利亚和尼奥鱼的简单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11.
唐永凯 《水产学报》2005,29(3):300-306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和测定了奥利亚罗非鱼DMOcDNA的全序列。得到1571bp[不含poly(A)]的全长cDNA,包括148bp5’非翻译区,1230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193bp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409氨基酸,与尼罗罗非鱼DMO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为96.3%,表明DMO在同一物种中差别较小。而与尼罗罗非鱼,红鳍东方豚,虹鳟,青鱼将,鼠,人等动物的DMRT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分别为:25.7%,25.8%,24.3%,29.7%,22.5%,22.0%,这说明DMO和DMRT1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了池塘抑藻试验,采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密度,并对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能有效消减水体中蓝藻生物量,降低水体藻毒素浓度,并对水体TN、TP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奥利亚罗非鱼试验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3-108cells/L,下降至0.86-108eells/L,降低43.79%;尼罗罗非鱼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4-108cells/L,下降至O.51×108cells,L,降低66.88%。水体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总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随着蓝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并讨论了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摄食抑制蓝藻的摄食抑制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鳜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乳酸脱氢酶酶谱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婷婷  张燕生 《水产学报》1993,17(4):325-329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MyoD1MyoD2 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 bp,包括5′ 非翻译区 (UTR) 137 bp,3′ UTR 50 bp,开放阅读框 (ORF) 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 bp,包括5′ UTR 215 bp,3′ UTR 471 bp,ORF 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MyoD2分属两支, MyoD1所反映不同鱼类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 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差异明显。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 (♀)]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这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奥尼罗非鱼肾脏、肝脏、眼睛、肌肉和心脏等5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这4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EST由7个基因位点编码;LDH酶带多于大多数硬骨鱼典型的5条酶带;MDH和SOD都具有线粒体型和上清液型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MyoD1和MyoD2基因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bp,包括5′非翻译区(UTR)137bp,3′UTR50bp,开放阅读框(ORF)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bp,包括5′UTR215bp,3′UTR471bp,ORF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和MyoD2分属两支,MyoD1所反映的不同鱼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的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该研究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鲤鱼性成熟期雌雄个体的血清蛋白、血清脂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果是雌雄个体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有差异,雌性(14条)比雄性(13条)多1条蛋白带;血清脂蛋白和血红蛋白无性别差异。同时,测定了鲤鱼血清、肝胰脏、心脏、背部肌肉和眼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LDH具有组织特异性,除在肝胰脏分离出9条酶带外,在血清中也分离出8条酶带,表明有LDH—c基因的作用,EST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表明在鲤鱼各组织中有多个基因座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两种罗非鱼及其杂种 F_1的血清、肝脏、肌肉组织的 EST 同工酶表明:两种罗非鱼各自有其特定的酶谱;杂种 F_1的酶谱中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新杂种酶带”和双亲的“互补酶带”。  相似文献   

20.
全雄奥利亚罗非鱼的制种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全雄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对WZ♀-ZZ♂类型的奥利亚罗非鱼采用原系(ZZ♂)与转化系(ZZ△♀)二系配套技术,控制遗传全雄鱼的性别。根据泄殖器特征对转化后的实验鱼进行性別鉴定,确定性别。对实验鱼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生物学描述。统计并观察实验鱼的雄性率、生长和发育状况。总结全雄奥利亚罗非鱼在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奥利亚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