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04国道线长石岭至青岭绿化带草坪杂草进行化学治理试验,提出了草坪杂草化学治理的实施程序、设计方法,并对化学治理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人工造林过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对燕山西部山地常见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剖面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45g/kg和28.45g/kg,二者没有明显差异;2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幅度则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缓,表层土壤对土壤的碳存储贡献更大。总的来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深层(30cm以下)相邻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深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造林措施适当、人为干扰较少的条件下,人工林同样可以维持与天然林相近的较高的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C/N表现为木荷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而C/P和N/P则表现为尾叶桉林大于木荷林,两种林分表层土壤N含量丰富,而P元素较缺乏。两种林分土壤CEC差异不显著,尾叶桉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显著高于木荷林;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Mg2+>K+>Na+。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ROC/TOC表现为木荷林小于尾叶桉林但没有显著差异。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与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ROC/TOC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木荷林土壤的ROC含量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ROC/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4.
生态垫是一种新型的地面覆盖材料。为了检验生态垫对土壤的影响,在北京顺义双青林场示范区内设两个处理(M—覆盖生态垫,Mo不用生态垫),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覆盖垫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减小温度的空间变异;能够截留降雨,提高深于20~30cm的土壤水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对土壤易氧化碳和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剖面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5种林分类型的土层厚度、体积质量、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可作为衡量土壤碳差异的指标;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密度排序为山杨林>落叶松林>白桦林>蒙古栎林>油松林;人工林土壤碳密度比天然林低11%以上;棕壤碳密度162.944 5 t/hm2、褐土碳密度103.040 7 t/hm2、草甸土碳密度298.019 8 t/hm2、风沙土碳密度98.809 6 t/hm2。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微生物量碳是土壤碳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因素、测定、周转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进展。同时,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量碳是土壤碳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因素、测定、周转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进展。同时,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2,19,24,29 a橡胶林,研究不同树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以及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12,19,24,29 a橡胶林不同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28.87~138.71mg/kg之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有机碳的比值在0.66%~2.10%之间,土壤碳处于积累状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72%。  相似文献   

9.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环规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含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季节间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竹林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春、秋季较高,冬季最低;大头典竹林土壤ROC含量最高,绿竹林高于麻竹林,且差异性极显著;土壤ROC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ROC与SOC、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硫、土壤温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差异性,土壤SOC、pH值、全氮是ROC在不同竹林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林的改造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改造措施(皆林砍伐重造,补林种植间歇砍伐,纯林措施对照)对地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采取相同的改造措施时,随着土层不断加深,不同土壤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逐步降低,表现为0~20 cm土壤层>20~40 cm土壤层;同一土壤层...  相似文献   

12.
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12月及2003年3~5月对宝鸡市植物园的乔木林地、灌丛地、草地3种城市绿地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对其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效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土壤容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上均有上高下低,上下过渡剧烈,最后趋于稳定的共同特点;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用变异系数衡量)上看,乔木林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013 2~0.001 8;灌丛地次之,为0.006 8~0.002 3;草地最小,为0.004 2~0.002 1.0~200 cm土层的土壤容积含水量,以草地优于乔木林地和灌丛地,而乔木林地又优于灌丛地.研究发现城市绿地中林、草地的土壤水分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31-138
不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城市道路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道树的生态效益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行道树的固碳量是衡量行道树生态效益的标准之一,针对传统固碳量估算方法成本高、计算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车载激光点云数据估算行道树固碳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单株行道树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行道树的树高、冠幅、胸径,再结合适当的计算模型,对行道树的固碳量进行估算,可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量的相对大小。该方法进一步扩大了车载激光点云数据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行道树固碳量的估算效率,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相关关系,为华北地区森林土壤碳库准确评价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不同5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核桃秋林、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分别设置3块标准样地,采集0~100 cm不同土层土样,并分析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该林区不同林分土壤碳含量及密度的分配特征。 结果 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各层次有机碳含量为9.35~50.25 g·kg−1,均值为27.42 g·kg−1。林分类型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 < 0.05),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小到大排序:山杨林 < 针阔混交林 < 核桃楸林 < 蒙古栎林 < 油松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趋势相同:从表层向下逐渐降低,表聚性明显,表层(A+AB)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约57%。不同林分类型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1.4~76.6 t·hm−2,均值为45.7 t·hm−2。各林分间土壤总有机碳密度大小为:山杨林 > 核桃楸林 > 针阔混交林 > 蒙古栎林 > 油松林。单位cm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同,从表层向下逐渐降低,表层(A+AB)土壤有机碳密度占土壤总有机碳密度的35%~40%。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3~0.985),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1~−0.996)。 结论 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垂直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其影响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仅山杨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林分与黏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雨洪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对 提高公园绿地雨洪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武汉市公园绿地中常见的 80种植物进行了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测定与 分析 。结果表明: 同一种生活型的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各有不同,具有强雨水截留能力的乔木有圆柏、枇杷、雪松、落羽 杉,灌木有绣球荚速、匍枝亮叶忍冬、杜鹃、木芙蓉,草本植物有麦冬、薏苡、香蒲、金门莎草 。不同生活型植物冠层截留能力 均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叶乔木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均值最高,而落叶阔叶乔木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均值最低 。该研究可 为进一步筛选雨水截留能力高、适应武汉本土环境气候环境的公园绿地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 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 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 -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 -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 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 0~20 cm 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 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 0~20 cm 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阐述人工林碳库动态研究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区域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碳库动态和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如TOC(总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POMC(颗粒有机物碳)和SR(土壤呼吸)等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重点评价,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和碳库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农林业土壤碳收支和动态研究趋势,认为我国主要人工林碳库研究的2个主要方向为:(1)土壤碳库物理化学稳定性指标与生物的交互作用;(2)土壤碳库动态与全球变化关系及其环境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8.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in the forests of Northern Ire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ate of accumulation of carbon in forests and woodlandsin Northern Ireland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record of forestplanting since 1900 and a model that calculated the flow ofcarbon from the atmosphere to trees, litter, soil, wood productsand back to the atmosphere. It was assumed that all coniferforests had the 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ceasitchensis, and upper and lower estimates of carbon storagewere calculated assuming Yield Class 16 m3ha–1 a–1unthinned and Yield Class 14 m3 ha–1 a–1 thinned.Broadleaved woodlands were assume to have the carbon accumulationcharacteristics of Fagus sylvatica, Yield Class 6 m3ha–1a–1. Northern Ireland currently has about 78 300 ha offorest, 83 per cent of which is coniferous, 77 per cent state-owned,mostly planted since 1945, with peak planting in 1960–1975.In 1990, conifer forests contained 3–4 MtC (trees + litter)and broadleaved wdlands contained about 0.8 MtC (trees + litter+ new forest soil). In 1990, conifer forests were sequestering0.15–0.20 MtC a–1 and broadleaved woodlands about0.025 MtC a–1. To maintain these sink sizes, new coniferforests need to be planted at 1500–2000 ha a–1,and new broadleaved woodland at100–150 ha a–1 inaddition to full restocking. Current carbon sequestration byNorthern Ireland forests represents around 6.5–8.2 percent of the total for UK forests and is greater per hectar thanin Britain because the average forest age is younger in NorthernIreland  相似文献   

19.
关于山西行道树树种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的不断发展 ,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 ,在创造优美的街道绿化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 ,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 ,从目前全省行道树的应用现状来看 ,仍普遍存在着部分树种观赏性降低、病虫害严重、飞絮等方面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绿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选择应用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行道树种 ,以丰富城市的街道绿化景观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已成为目前绿化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 行道树的选择要求行道树是在城市街道、各条道路等特定环境栽植的树种。它生态条件十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城市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建设,已经从城市局部调整转向整体规划.科学家根据现代城市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出在城区与郊区发展森林,将森林引入城市,以生态要求为基础的城市自然保护规划得到蓬勃发展.因此,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