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安树     
家乡屯子西头有两棵同根生的大柞树,爷爷奶奶叫它“平安树”。爷爷说他记事时,屯子西头就有这两棵树。那时,树上挂口大铜钟。爷爷是儿童团长,负责村里站岗放哨工作。有一天,爷爷发现远处的公路上尘烟四起,有一股煞气向村中扑来,爷爷灵机一动敲响了树上的铜钟。钟声吓退了鬼子,保了乡亲们的平安。爸爸和我都是在这两棵“平安树”下长大的。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仍念念不忘保佑家乡父老平安的这两棵树。去年我回了趟家乡,乡亲们都健在,唯独没有了屯子西头那两棵“平安树”。爷爷说是被人偷走了。还说自打这两棵树被偷走以后,乡亲们就没过过安生的日子,不是刮黄风、闹春旱,就是下涝雨、发洪水,冲得山上、田地里一条沟一条沟的,就跟鸡爪子似的。乡亲们从此走上了贫困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人们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树木的道理。一时的贪图私欲毁了树木,也就等于毁了自已的家园,断送了平安。如今,人们又在两棵“平安树”的位置上栽上了两棵松树。两棵松树长势很好,全屯人都备加呵护。希望这两棵树长大后继续保佑乡亲们平安、幸福。平安树@张明喆  相似文献   

2.
乔冠华与老梨树章含之1984年,冠华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最悲痛的一个春天。那时院子里其他的树都开花了,唯独那棵老梨树默默地站在角落里,一朵花没有。我那时一看见梨树就哭而且见到朋友常流着泪诉说这老梨树的事故:“你说这树不怎么会有感情的?老乔对梨树...  相似文献   

3.
浓浓榆树情     
浓浓榆树情□杨玉琦在我家乡的西坨上,有一些百年大榆树,在这些又高又粗的大树中,有一棵榆树工,据说它有四百年以上的岁数。巨大的树冠荫及半亩地,两搂粗的树干,裂有个大窟窿,下雨时,可进去一个人避雨,常常是放牧人的避雨屋。这棵神奇的大榆树,被家乡人民称为“...  相似文献   

4.
绿色的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我赞美创造绿色的人.赤峰郊区大六份乡乌兰硕村农民岳凤元,就是一个绿色的开拓者.他年轻的时候就迷上了植树,奋斗了几十年,如今已年过花甲,仍然迷恋着绿色的事业。1952年,岳凤元从部队转业回乡务农.他年年抽空栽树,到1964年,在沟湾和房前屋后栽树一千多棵.这个祖祖辈辈在穷山沟苦熬的农民,从自己植树的实践中摸索出一个道理,乌兰硕村穷就穷在光山秃岭干河川上。若把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都修上坝,栽上树,洪水下不了山,乌兰硕就有富裕的希望.他白天到队里去劳动,早晚和雨天到山上治山治沟,植树造林.两年,他治理了两条大沟,一个湾子,植树一千八百多棵。  相似文献   

5.
红柳花开了     
我的家乡位于准尔盆地的南端。盛夏的七月,栽租爱人、孩子回故乡探亲。长期的城市生活使我叉好奇的蹬上了十多年没有去过的沙包顶端。首先闯入我视野的是沿沽沟两边一簇簇、一片片开着小红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梨树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我和母亲回到了老家。老家的院子里有几棵大梨树,黄橙橙的梨儿挂满了枝头,看上去就叫人嘴馋,真想立即摘下来几个尝一尝。年迈的奶奶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母亲说:“快摘几个梨儿给孩子,你们回来得正是时候,再晚上几天,梨儿就全部卖出去了.”母亲从屋子里搬出个高脚大板凳,我站上去伸手摘下个大梨儿.这梨儿黄橙橙、水灵灵的.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汁多味甜香脆,比起城市市场上出售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站在一边的奶奶问我:“这梨子甜不甜”?我说:“真甜”.奶奶说:”好吃,你们走时就多拿上些,你们常不回来,没有人给你们送”。……奶奶嘴里还在不停地叨叨着,只顾吃梨的我,也不知她在嘀咕些什么.我的老家是著名的梨乡,梨的品种不仅多,而且质  相似文献   

7.
王树林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扁担沟村人。自1982年承包村里的果园开始,近20个春秋一直以山为家,与树为伴。 80年代初,扁担沟村在五苔沟栽了一片果树,由于病虫为害,已枯死一半,眼看整个果园就没有希望了。村干部找到当过生产队长的王树林:你挺有事业心的,包果园吧!就这样,王树林上了山。 看着一棵棵枯死的果树,王树林着实心痛。情急之下,他到旗果树站去请教。果树站站长孙炳坤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送给他一本防治病虫的书。王树林按照书上  相似文献   

8.
绿化资讯     
<正>新兵开拔时先种一棵树2009年12月10日,重庆市南川区人武部组织即将开拔的29名新兵在西城街道长远居委会所辖地段栽植了一片家乡纪念林,每位新兵种下了一棵栾树,并在纪念卡片上写下了饱含家乡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建平县西营子公社勿素台沟大队,位于叶百寿附近的饽饽山下。过去,是个“东西两梁坡连坡,脚踩石头没处挪,沟壑纵横深又陡,年年冲得光豁豁”的穷地方。勿素台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大寨人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搞山、水、田综合治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战,硬是在那乱石滚滚,沟壑纵横的荒山上,造林1万多亩,栽活4万多棵果树;挖了11万个鱼鳞坑和3,000米长的水平壕;闸了大小200多条沟,筑起1,500个谷坊;修了10座山塘水库;改现有的2,500亩坡耕地为梯田。如今,这里粮食平均亩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槐     
家乡的槐□宋其涛我的家乡在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既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的雄伟,也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水乡缠绵。只有那房前屋后的一棵棵槐树,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风景。幼年时候,小伙伴们在大槐树下有着不尽的欢乐。三五个一伙当家家,拿...  相似文献   

11.
序:“碱沟”,即今日乌鲁木齐矿务局、碱沟煤矿,我在碱沟整整八年,以后离开了碱沟到了阜康县工作,但我每年都要回碱沟,每每看到十几年前碱沟没有一丝绿荫,到今日绿荫成片.  相似文献   

12.
太阳落下山去了,晚霞把远山近岭衬托得轮廊分明,给葱笼叠翠的绿峰镀上了一层凝重、庄严的色彩。“怎么办?”开往林场的末班车已走了十多分钟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岔路口,孤零零地站在路旁那棵充当临时停车标志的老榕树下,望着那一个个匆匆而去的身影,我的思绪象天空的浮云一般悠悠地飘回了遥远的故乡……一个月前,当我走出校门下决心到这远离家乡的林场当一名“孩子王”时,妈妈含着泪送给我一本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全州县检察院批准逮捕了盗剪他人梨树枝条进行嫁接的犯罪嫌疑人蒋田福、胡安生。现年34岁的嫌疑人蒋田福在兴安县界首镇大车头经营有几亩果树园,其中有百来棵较名贵的翠冠梨树。蒋田福想把果园里其他的老果树也嫁接为翠冠梨树,但又舍不得剪接自己果园的树枝条。当他得知宅村十排山上赵某承包的果园里种有翠冠梨树,且长势喜人,今年可以挂果时,顿生盗剪枝条进行嫁接的邪念。2002年12月12日晚,蒋田福喊上胡安生,二人驾驶手扶拖拉机到赵某的果园里,盗剪赵某翠冠梨树600余棵3000枝条到自己的果园进行嫁接,造成赵某直接经济损失数千元。该案…  相似文献   

14.
岁月酿造记忆美酒,时间沉淀怀旧情感。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每当思念家乡,总是想起村头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不久前,我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西井子镇西井子村。站在村口那棵老榆树下,我久久伫立,思绪万千,这棵普普通通的老榆树勾起了我一段段难忘的记忆。老榆树是乡亲们的"样板树"。据老一辈人讲,这棵树已有100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红柳     
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高原一个偏僻的穷村落里,那里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便是那些红得透亮红得发紫的红柳.红柳是喜丛生的宿根性植物,家乡户户皆有.农家用它编织箩筐、草篓,扎成供建筑上使用的红柳笆子,不仅方便了自己,也在经济上获得些许实惠.一到秋天,红柳一排排,一行行长得很高很高,像殷红的长缨,生机勃勃;又仿佛火焰般燃烧在家乡的山谷沟畔.这时候,农人们收割下红柳  相似文献   

16.
兴林兴果脱贫致富─—庆阳地区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纪实窦洁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庆阳山区的许多地方,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一棵棵长在田间地头,沟畔崖洼,庄前屋后的枣树、梨树。谷穗般密结的枣子压弯了树枝,硕大的梨子挂满了枝干。那红彤彤、鲜灵灵、甘甜清香的大...  相似文献   

17.
六洲沟     
六洲沟,其实不是沟,是我家乡一个普通的流域。通常说的流域都是两山夹一沟,而六洲沟的范围远大于此。   六洲沟的名字的来历我也说不清,我在二十五年前就离开了那里。从家乡坐落的闭塞山沟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文化底蕴来看,似乎应叫“碌碡”沟。因为“碌碡”这种最原始的农具在家乡应用的极普遍,春天轧地,秋天打场都离不开它。后人或为书写方便或避于某种忌讳或出于某种向往而称“碌碡”为“六洲”。   六洲沟的过去我很熟悉,那时我正读小学,每天放学都在这带活动。春天挖野菜,夏天割猪草,秋天刨茬子,冬天则拉着大托笆满山…  相似文献   

18.
心中的桃林     
屋外的风暖了,我耐不住要回老家的那片桃林看桃花。闯进家乡那片桃园是一个偶然,是在非典闹得最凶的那个春天,我关在屋子里实在太闷,便逃回家乡去,于是在家乡的田野上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有百余亩,林中,两间红砖砌成的小屋掩映在花的海洋里,主人是两兄弟和他们的媳  相似文献   

19.
在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西两公里处,有一片七八百亩地的乱石岗,这里杂草丛生,乱石遍布,贫瘠干旱。上百年来,几代人为了绿化、美化这片荒岗,不断植树造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片乱石岗成了赵寨村人的一块“心病”。2002年大年初六,从省里来了一位年逾七十的果树专家,他与几位村民一道,冒着凛冽的寒风登上荒岗,拔杂草、翻乱石、采土样。之后,他斩钉截铁地对大伙儿说:“这里能种果树,给我几年时间,我能把这片乱石岗变成花果山。” 这位专家就是省林业厅退休干部、72岁的主任工程师侯尚谦。  相似文献   

20.
王树林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扁担沟村人,自1982年承包村里的果园开始,近20个春秋一直以山为家,与树为伴。追寻着他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执著与韧性,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80年代初,扁担沟村在五苔沟栽了一片果树,但由于受病虫危害,已枯死一半。眼看整个果园没有希望了,村干部找到了当过生产队长的王树林:你挺有事业心的,包果园吧!就这样,王树林上了山。看着一棵棵被浮尘子危害的果树,王树林着实心痛。他到旗果树站去请教,果树站站长孙炳坤热情地接待了他,告诉他春秋各打一次药,就可以杀死浮尘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