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质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松10年生人工林间伐显著地促进了林木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间伐后单位面积上畜积量和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包括间伐材)均显著高于未间伐的林分。间伐措施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壁腔比、腔径比、S2层微纤丝角,对径向和弦向干缩、体积和纵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值有显著负面影响。结合间伐后湿地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材积总生长量,培育纸浆材宜选用33.3%-50.0%的间伐强度。50.0%间伐强度的林分适宜培育建筑结构用材,其大径阶的木材比例高,单位面积上生长量、蓄积量也较大,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最大,抗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油松人工林间伐强度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松人工林高强度疏伐后,在不同管理密度条件下,林分生长、材积生产量和价值收益的差异。提出了对人工林实行低密度管理(高强度、低频度间伐)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人工林动态间伐系统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宝永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2)
于1970年至1984年对我校帽儿山实验林场1958年春栽植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首先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以小群体为单元的林木分级,共分五级,即A、B、C、D、E级。每个小群体是以每株林木为中心位置与其相邻的林木所组成的,共七株林木,中心林木一株,周围六株,组成六边形的空间状态。 本试验共分五个组合,第一区抚育强度基本控制在10%、第二区为20%、第三区为30%、第四区为40%、第五区为对照区。 间伐对象:原则是培育A级木、间伐B级木、解放C级木,清除D、E级木,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因立地条件和林木位置做某些调正。 经过1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对照区第一次间伐后林分蓄积量为100%,第一区为114.9%,第二区为128.4%,第三区为133.1%,第四区为118.5%,属第三区生长量最大。此外,林木径级生长量、生物量、总的重量均有显著增加,由此看出,根据林木竞争状态转移的规律和森林生态经济的理论,而提出的间伐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间伐强度对人工林长白落叶松 (Larixolg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间伐强度对建筑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 ,落叶松的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差异干缩、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进行评定 ,其优劣顺序为 2 .0m× 2 .0m ,2 .5m× 2 .5m ,3.0m× 3.0m ,1.5m× 2 .0m。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晰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 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19年生的杉木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对照)7 a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 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生物量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胸径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51 ± 0.03) cm/a)>中度间伐((0.41 ± 0.04) cm/a)>弱度间伐((0.34 ± 0.05) cm/a)>未间伐((0.31 ± 0.02) cm/a); 树高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46 ± 0.02) m/a)>中度间伐((0.45 ± 0.03) m/a)>弱度间伐((0.31 ± 0.05) m/a)>未间伐((0.29 ± 0.05) m/a); 单株生物量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5.07 ± 0.24) kg/a)>中度间伐((3.95 ± 0.77) kg/a)>弱度间伐((2.80 ± 0.18) kg/a)>未间伐((2.29 ± 0.59) kg/a。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总碳储量为:弱度间伐((174.94 ± 35.01) t/hm2)>未间伐((154.47 ± 24.88) t/hm2)>中度间伐((153.74 ± 15.26) t/hm2)>强度间伐((133.93 ± 24.73) t/hm2)。其中弱度间伐后, 林分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碳储量均增加, 使得林分总碳储量显著增加了13.25%,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林分总碳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杉木人工林,分别按照15%、25%、35%的间伐强度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和相对增长率。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强度为35%时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大于间伐强度为15%、25%时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相对增长率来看,间伐强度为35%能够显著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因此,在杉木营林的过程中,为提高林分蓄积量,可综合考虑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需要,采用高强度的间伐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带和地形对湿地松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湿地松人工林材性在不同地带和地形中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地形条件下生长在南亚热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和Klason木素含量小于生长在中亚热带的.相同地带内山谷中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尺寸稳定性和戊聚糖含量大于山脊上的,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Klason木素含量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均小于山脊上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地带和地形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地形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差异干缩和抗弯弹性模量影响极显著,地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差异干缩和抗弯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培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该研究采取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根据2010年和2015年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表明,适当的抚育间伐强度可提高林分的早期收获量,能使林分整齐度提高,大径材数量增加,对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地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胸径1-4a差异不显著,5-7a差异处于显著水平,5-13a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后随着林冠生长的稳定,不同密度的胸径差异稳定在一定的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间显著差异。8-10 相似文献
11.
5年的湿地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桂平市金田林场14指数级林地上,P肥效应极显著,施用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钙镁磷肥和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以及三者的配比肥肥效十分明显.林地施用P2O5100kg/hm2和100kg/hm2N配合肥,可使林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24.4%、51.4%和157.1%;P2O5、N、和K2O各100kg/hm2配合施用,林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提高20.3%、49.0%和142.9%;P2O5100kg/hm2和K2O100kg/hm2配合施用时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20.3%、44.1%和128.5%;施用P肥的各处理林木的总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可提高18.9%、41.1%和117.1%,P肥的施入时间对林木的后期生长无显著差异;单施K肥或N肥对林木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透光抚育对辽东林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辽东林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半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43),全透光(33)及对照群落(37)相接近。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全透光群落(0.5862和2.0498)〉半透光群落(0.3976和1.4954)〉对照群落(0.2609和0.9421)。可见,全透光对维持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效果更好。半透光和全透光群落多样性沿着坡位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半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沿自下而上的坡位梯度分别为43、43和46),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上坡(0.4617和1.7677)〉中坡(0.4614和1.7354)〉下坡(0.3976和1.4954)的趋势。全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也不大(沿自下而上的坡位梯度分别为33、38和36),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下坡(0.5862和2.0498)〉上坡(0.5508和1.9739)〉中坡(0.5170和1.8805)的趋势。因此,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还受立地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3.
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林分养分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永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6):40-44
该文对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营养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K,Ca等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而Fe,Al,K,Mg,Na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间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有着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产脂量高于群体平均数的家系中随机抽取22个家系88单株及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α-松油醇的百分含量,从22个湿地松家系中初步筛选出高卢β-蒎烯、高抗家系4个,分别是家系13、15、16、19;初步筛选出高口α-蒎烯、高抗家系也是4个,分别是家系2、5、11、20.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莰烯各有90%以上的家系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单萜类中5个主要化学组分遗传力变动0.56~0.87;5个主要化学组分在家系间差异都达极显著,说明5个主要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易见效.再次证实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α-蒎烯、β-蒎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株试样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马尾松抵抗松颈象危害能力比湿地松、火炬松强,通过不同种松树单萜类组分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马尾松内含萜类化合物中α-蒎烯和莰烯含量高、双戊烯含量低,揭示了诱发昆虫拒食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一代杉木林伐后(29年生)剩余物分解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 2 9年生的 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32个月的采伐剩余物分解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采伐后 1 6个月叶的分解率为 92 .65%,而枝的分解率仅为 2 8.79%,随后 ,分解速度急剧减慢 ;采伐后 32个月 ,枝的分解率为 49.59%;采伐剩余物中枝的分解试验观测至少要进行 4~ 5a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种松苗猝倒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3~11,以pH6~9最适宜;以蔗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钙或氯化氨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