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5%毒死蜱1000倍对鳞翅目害虫的总体防效与20%亚胺硫磷2000倍差异显著,尤其对低龄桑尺蠖的防效。各处理对桑螟等其它害虫的防效比较理想。即在防治桑尺蠖为主时,毒死蜱浓度以1000倍为宜,防治其它鳞翅目害虫为主时,毒死蜱浓度可选用2000倍。  相似文献   

2.
65%毒死蜱乳油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桑园鳞翅目害虫较难防治及对口农药较少的情况,通过65%毒死蜱等农药的防效试验,证明65%毒死蜱农药是防治桑园桑鳞翅目害虫的一种理想农药,建议在养蚕间隔期较长时使用。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开始.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05D70030),"桑树专用农药产品的示范与推广"的支持下,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组织进行了系列桑保专用农药防治和安全使用技术试验,2007年春、夏秋季,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承担了6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65%毒死蜱产品的示范试验对比,明确毒死蜱对桑园害虫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对害虫敏感程度依次为扁刺蛾、白毛虫、桑螟、桑尺蠖,主要表现为累积性中毒症状。依据试验结果推荐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安全间隔期为21 d或以上。但产品的配制方法和选用的原药纯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后残留时间的长短,影响家蚕的安全饲养。  相似文献   

5.
60%毒死蜱EC养蚕安全用叶间隔期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通过两年来毒死蜱农药对桑园治虫多点试验,证明该农药对桑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防效比较理想,可取代被禁用的甲胺磷农药。但是,农药残毒期对养蚕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蚕业界重视,已把桑园治虫安全用药放在第一位。因此,为摸清准确的用叶安全间隔期,2003年我市在省植保总站的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20%亚胺硫磷(Phosmet)乳油对鳞翅目桑园害虫的防效试验发现,在750~3000倍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桑尺蠖防治效果与65%毒死蜱相当,而对桑尺蠖、桑螟、桑毛虫、野蚕等鳞翅目桑虫总体防效稍差于65%毒死蜱,与40%毒死蜱1200倍相仿。在本地区生产上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建议使用浓度1000倍,并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特别是桑尺蠖),安全用叶间隔期为8~10d,适宜在养蚕前防治,要与其它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60%毒死蜱乳油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园鳞翅目害虫是为害桑园的主要害虫,已多次对本市蚕桑生产造成严重灾害。由于在桑园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少,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造成害虫抗药性急剧上升,为此我们于2003年参与进行了桑保新农药——60%毒死蜱乳油(高纯度)的防治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比较毒死蜱与灭多威、甲胺膦在使用上的差异,探讨毒死蜱对各种鳞翅目害虫的药效特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桑叶营养丰富,因而为害桑树的害虫较多,特别是鳞翅目害虫更多。而登记在桑园上使用的农药较少,能用于桑园上的农药本来就很少,加上近年来一些农药禁用,可用于桑园治虫的农药就更少了,对此浙江省植保总站组织开发了部分桑保专用农药。为了使桑保专用农药得到不断开发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丙溴磷和毒死蜱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上全面禁用后,各地桑园治虫的农药品种非常匮乏,为寻找适合本地新的桑保药源,我们于2003年夏秋季对丙溴磷和毒死蜱两种农药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受不良气候环境和持续暖冬的影响,以鳞翅目为主的桑树害虫在我县发生呈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安全有效地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农药产品可选择少,连续使用单一药品,害虫抗药性急剧上升,防效下降,给蚕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困扰。自2005年始,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5D70030),  相似文献   

11.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