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家蚕的起源与分化,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自《农业考古》1983年2期、1984年1期分别刊出主张家蚕起源一中心论的日本学者吉武成美、布目顺郎和主张多中心论的我国学者蒋猷龙的直率的批评反批评文章后,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日本东京大学特将此内容列为与外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的课题,邀请两派代表学者共同研讨,以求进一步推动此课题的研究。蒋猷龙先生遂应东京大学之邀,于1985年9月2日~28日赴日本,与该校农学部养蚕教研室吉武成美教授合作进行“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的科学研究。蒋先生还在东京大学以《中国蚕业的起源》为题作了专题演讲,与日本蚕丝史学者和爱好者进  相似文献   

2.
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刊1983年2期曾发表日本东京大学吉武成美教授及布目顺郎教授批评我国蚕桑史学者蒋猷龙教授关于家蚕起源多元论学说的文章。1984年1期又发表了蒋猷龙教授的反批评,引起了中日两国学术界的重视。日本东京大学特将此课题列为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的项目,并邀请蒋教授于1985年9月2日—28日赴日本与该校农学部养蚕教研室吉武成美教授合作进行“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共同结论,合写了《家蚕的起源和分化》论文,于1986年2月在东京大学刊印出版(详见本刊1986年1期366页的报导)。这场学术争论,在国内是由本刊挑明的,理当向读者交待这场争论的结果。我们很高兴争论的双方将他们论文的中译本交由本刊发表(由于篇幅较长,将分期连载)。这一事例,再次证明“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推动学术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本刊竭诚欢迎大家继续就农业考古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12,(1):199-205
养蚕缫丝是中国特有的产业。自从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7000年前左右的牙雕蚕纹盅木质蝶形器(图一、二)(1)后,学术界一般就将中国养蚕缫丝业出现的时间定在7000年前左右。周匡明(2)、杨宗万(3)、魏东(4)、蒋猷龙(5)、吉武成美(6)、章楷(7)、  相似文献   

4.
一、总论家蚕化性,历史资料很多,但对家蚕化性类型都没有说得明白。关于家蚕化性原理,也无适当文献。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日本东大渡边勘次教授用二化性品种蚕做材料研究得出:产“不滞育”卵的环境条件,产“滞育”卵的环境条件,以及“不滞育”卵与“滞  相似文献   

5.
《世界蚕丝业科学技术大事记》由蒋猷龙、吉武成美、吕鸿声、渡部仁等四人合作编著,原只为蚕丝业大事的编年记录,发表后,在中日两国蚕业界广为流传,读者希望对每件大事的出处有所注释,备供引用和参考,为此,我们对古代部分(18世纪止)做了这项工作,不妥不足之处,请海内外专家指正补充,以求完善。公元前三五○○年  相似文献   

6.
就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答日本学者并海内诸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上期介绍了日本学者希目顺郎教授等对蒋猷龙先生家蚕起源说的批评意见,现在发表蒋先生的反批评,供大家参考。我们认为中日学者开展直率的学术争鸣,将对蚕桑史研究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高抗性家蚕新品种,为贵州省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13个二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家蚕纯种材料,经2年5代人工高温多湿逆境定向培育改良,同时组配多对杂交组合,在人工高温多湿逆境条件下比较试验,选育出了贵蚕9号。[结果]经2年3次室内鉴定,贵蚕9号的4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两广二号高4.23%和5.4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54%、5.60%和0.24%。经3县2个蚕期区域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6.78%,克蚁产值比对照高6.54%。经3县1个蚕期生产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5.71%,克蚁产值比对照高2.97%。经茧丝质检测,贵蚕8号粒茧丝长900.0 m,比对照长3.57%;解舒丝长759.7 m,比对照长4.43%;解舒率和出丝率分别为84.5%和44.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0.8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对照低0.1 D;洁净和清洁与对照一致,均为100分。[结论]贵蚕9号适宜贵州南部地区高温多湿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8.
1云南蚕业科技发展现状云南蚕业科技推广的骨干为各级蚕桑站,目前全省有蚕桑站26个,管理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0人,中级技术人员316人,其他人员5512人。共有普种场4个,家蚕原种场1个,缫丝企业12家,从事蚕桑研究的科研单位主要  相似文献   

9.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技术张亚平(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264002)家蚕人工饲料无菌育是日本松原藤好教授等历经30余年创立的一项高新养蚕技术,既可采用工厂化、高效率、持续生产的方式产出优质蚕茧,又可实现普通蚕室稚蚕人工饲料无菌共育,无菌蚕还是一种理...  相似文献   

10.
三、中国蚕业中心南移对中国蚕业及中国社会经济之影响(一)对中国蚕业之影响蚕业中心南移,从发轫到完成,经历了几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北方的蚕业技术不断南下,与南方原有的蚕业技术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起到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的作用。因此,南方蚕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反映这一时期南方蚕业情况的蚕业著作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诸如孙光宪的《蚕书》,托名淮南王刘安的《淮南王养蚕经》,秦观的《蚕书》和陈旉的《农书》下卷蚕桑篇等等。前两书已佚,所以现存蚕业史上最早的蚕业专著当推秦观的《蚕书》。  相似文献   

11.
正血液型浓病是家蚕饲养中一种易发、常见的主要病害,对蚕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秋丰、白玉做为基础蚕品种,通过杂交、回交等技术手段,导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具有较高耐受性基因而育成的对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浓病)高耐受性的一对夏秋蚕用品种。为此,曲靖市麒麟区蚕桑站于2015-2016年连续2年从浙江省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引进华康2号  相似文献   

12.
蚕桑资源的医药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新  周建华  董占鹏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787-4789,4795
概迷了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及家蚕幼虫、蛹、蛾、蚕沙等蚕桑资源的医药活性成分及其在医药、保健品开发上的价值,提出以传统蚕业为基础,开拓蚕业资源医药利用的新领域,提高蚕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近年来在多化性黄血蚕和雄蚕蛾食药用价值研究开发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从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和系列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化性黄血蚕较现行二化性白茧蚕具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效。用雄蚕蛾研制的雄蚕蛾胶囊进行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雄蚕蛾胶囊对男性少精弱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业界,饲料效率是指生产物和生产所需饲料消费量之比.引用在蚕业上,饲料效率就是桑叶或人工饲料的给饵量与生产物之比.它是蚕生理性状、饲料质量和养蚕技术的综合表现.饲料效率直接关系到养蚕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对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家蚕饲料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研究报道较多.近些年来,随着世界蚕桑生产和科研技术的中心向中国转移,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多报道,在提高饲料效率的蚕育种、桑育种、桑树栽培技术、养蚕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122-122
由西南农业大学牵头组织,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承办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蚕桑项目启动会议”.于2007年11月24~26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向仲怀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党组书记王文义,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廖森泰研究员,以及全国蚕桑界教学、科研、产业共23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会议由西南大学校长助理鲁成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浓度氧处理法(高氧法)与传统HCl处理法(HCl法)阻断蚕卵滞育效果的差异,探讨高氧法阻断滞育在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体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氧法和HCl法在产后20 h处理二化性蚕品种‘大造’,比较孵化率、孵化时间,调查高氧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将高氧法应用于一化性蚕品种‘土耳其’和转基因二化性蚕品种‘大造’,调查其对一化性蚕品种蚕卵阻断滞育效果及转基因二化性蚕品种显微注射后蚕卵阻断滞育效果。【结果】高氧法对二化性蚕卵在孵化率、孵化时间上都与HCl法有相近的阻断滞育的效果,其最佳条件为产卵后20 h用体积分数为70%的O2处理40 h;该方法也能成功阻断一化性蚕品种,孵化率达(71±20)%;高氧法处理的显微注射转基因家蚕卵孵化率达到了(49±9)%,而对照组的孵化率为0。【结论】高氧法为今后生产上替代HCl法,采用安全环保的蚕卵阻断滞育技术,解决转基因蚕卵阻断滞育和提高转基因家蚕育种进度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标记进行家蚕引进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5个SSR标记研究了96个家蚕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包括包括47个欧洲系统一化性品种,13个日本系统一化性品种和1个日本系统二化性品种;以及35个中国系统二化性品种的指纹图谱。这些SSR标记在家蚕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量在3~28个,平均为13.34个,多态性指数(PIC)在0.299~0.919,平均0.71。根据各品种的指纹图谱,用Nei(1978)的方法计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983,最小为0.0641,并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得到的分子系统图与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分类方法接近但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探讨了家蚕的起源与进化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SSR标记非常适合于进行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采取柞蚕化性综合条件逆向选择技术、保育繁种季节变换模式和杂种优势利用等多种方法,历经13年育成了高产、优质、抗寒、抗病、耐粗饲、蚕茧解舒性能好的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早秋214[(883*932)×(四青*吉黄)].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使我国柞蚕生产区域向北方安全扩展5个纬度,已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佳木斯、牡丹江、宁安、林口、海林和鸡西等市、县放养成功.  相似文献   

19.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F003-F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是浙江蚕丝业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研究所现有职工46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21人;硕士以上学历10人,其中博士6人。研究所建有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资源综合利用、家蚕遗传耷种、蚕种繁育、桑树育种及生理生化、蚕病、茧丝、蚕桑生物技术等实验室,拥有科研用房8000m^2,试验桑园12hm^2,保存桑、蚕品种资源600多份。  相似文献   

20.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