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1蚕品种是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优质高产的家蚕新品种是整个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湖州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早在4700多年前,勤劳的湖州人民就已经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8年全市2.2万hm2桑园平均667m2桑产茧105kg,成为全国第1个667m2产茧超100kg的市。90年代初更是进入了蚕业生产的黄金时期。1992年全市饲养蚕种110.3万张,总产茧达40981t,平均667m2产茧125kg,蚕茧总产值达37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丝绸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高产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塘10×伦109的杂种实生苗为材料,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其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经无性固定育成人工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2n=4x=56)。该品种通过多年栽培和5龄蚕试养表明,每667?桑园产叶1330kg,万蚕茧层量4.068kg,100kg桑产茧9.37kg,667m2桑园产茧106kg,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提高22.0%、8.4%、10.1%和34.2%。  相似文献   

5.
种茧育桑园在减少约1/3常规氮肥投入量的基础上,桑园合理施用赛众28肥,即:667m2桑园施35kg赛众28肥+22.78kg澳佳复混肥(18-22-10型)+5.60kg尿素,桑园产叶量提高12.9%,能够改善桑叶质量,促进原蚕生长发育,提高原蚕强健度和生命率,提高制种效益,每667m2桑园增收650余元,经济效益提高23.7%。这个配方对种茧育桑园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国发  秦岭 《蚕桑通报》2000,31(2):55-56
1 宁海海涂栽桑的变迁解放后的1956年,为支援革命老区的生产发展,开始在岔路山区发展蚕桑生产,桑园主要分布在沿溪两岸和低山缓坡,广种薄收,经济效益低下。1981年开始利用海涂资源开发海涂桑园,选定长街镇城塘村作为试验点,建立高标准桑园。这年冬在该村7队种桑5.3hm2;第2年中秋开始养蚕,当年产茧1652kg,平均每667m2产茧20.7kg;第3年产茧10416kg,平均每667m2产茧达130.2kg,取得了海涂栽桑的成功。1984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棉花滞销,成片棉地要改种其他作物,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推广发展海涂桑园。使宁海县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6,(4):8-13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5年全年组织全龄人工饲料养蚕8批80.984盒,累计生产蚕茧2 086.45kg,平均盒种产茧25.76kg;累计使用粉体饲料8 785.0kg,平均生产1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4.21kg;平均1kg鲜茧666粒;平均蚁蚕结茧率70.35%;平均良蛹率63.63%;干壳量平均8.60g;粒茧平均丝长1 137.74m,平均解舒率55.17%,平均纤度1.986dtex,清洁平均98.13分、洁净平均96.17分。其中,晚秋蚕和冬蚕期平均盒种产茧分别达到39.33kg和37.86kg,生产1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分别为3.44kg和3.63kg,蚁蚕结茧率分别为87.78%和86.69%,粒茧丝长分别为1 192.6m和1 298.5m,清洁皆为98.5分,洁净分别为98.88分和97.50分。形成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初步建成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构建了未来集约化、产业化养蚕生产雏形,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推广应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
黄平 《蚕学通讯》2017,(4):40-46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累计推广优良家蚕品种1.91万盒,其中云蚕9号、华康2号等抗病性品种6100盒,秋华×平30、秋华×平30等雄蚕品种1.3万盒,鲜茧产量804t,产值3252万元,优良家蚕品种养蚕量、鲜茧产量及产值较上年分别增加了7.7%、8.1%、23.5%.推广优良桑树品种女桑、强桑1号、农桑14号、农桑8号617hm2,较上年增长了12.8%,每667m2桑园产茧量达140kg,产量较老品种增长了30%.开展67hm2高产创建示范桑园,实施了桑园节水灌溉(滴灌)、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平均667 m2桑园产鲜茧达209.8kg,比对照增长了18.3%.开展适度规模示范20 hm2,示范户53户,人均桑园面积3773m2,通过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平均盒种产茧量达到45kg,667 m2桑园产茧量达155kg,户均收入达到3.95万元.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夏季,在如东县组织进行了菁松×皓月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农村养蚕试验,蚁蚕结茧率平均为66.70%,平均盒种产茧22.98kg,测得粒茧丝长954.9m,经调查每生产1kg鲜茧需用人工饲料4.81kg。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7,(3):1-4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7年优食一号蚕品种连续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的情况,全龄发育经过较菁松×皓月(正反交)略短,饲育期间未发生蚕病感染;平均盒种产茧35.4kg、平均生产1kg鲜茧耗用粉体干料3.82kg;平均1kg鲜茧700粒、蚁蚕平均结茧率81.57%、良蛹率平均93.98%;茧层平均含水率10.34%、茧层率为17.4%;上车率平均77.53%、粒茧丝长平均1187.0m、解舒率平均58.64%、茧丝纤度平均1.833 dtex。结果表明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笔者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还需探索家蚕不同发育时期适应性饲料配方和加快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2.
蚕桑业是通水灌村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全村拥有桑园面积40hm2,248户村民养蚕。2011年秋蚕饲养567盒,产茧17t,盒种单产29.9kg,期间90%左右的农户发生僵病,25%的农户发病严重,一些农户甚至倒蚕、绝收,损失达18万元,蚕农反响强烈。笔者通过实践调查,总结了秋蚕僵病的发生特  相似文献   

13.
塔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南充市育成的早生丰产桑品种[3],由于存在叶质一般,叶片老化快等缺陷,需加以改良提高才能适应蚕业发展的要求。丰田5号是含50%塔桑血缘的人工四倍体品种[4],1999~2006年在江油农村进行多年多点的春伐栽培选拔试验,与标准对照种荷叶白相比,第2~5年每667m2产叶量,丰田5号密植区平均1850kg,提高23·7%[5],低干区平均1610kg,增加30·9%;叶质的5龄饲料鉴定四期均值,丰田5号万蚕产茧16·93kg,提高4·6%,万蚕产茧层量3·589kg,增加3·3%,100kg桑产茧8·91kg,提高6·8%,每667m2产茧128·0kg,增产39·1%,达到农村选拔试验鉴定指…  相似文献   

14.
临安市於潜镇扶西村毛泉福全家四人,子女在外地工作,夫妻俩共经营承包桑园4468 m2,转包他人桑园1334 m2,2010年后退包桑园1334 m2,改种菜竹1332 m2,是该村最大的栽桑养蚕大户。几年来,确保年年养蚕,期期高产,为本村及周边地区蚕农树立了良好榜样。据2006~2013年养蚕情况调查,年均养蚕23.25张,年均产茧1164.85 kg,张种产茧平均达到50.10kg,平均产茧159.88kg/667m2平均茧款收入4444.35元/667m2(见表1),是我市典型的养蚕高产稳产示范户。  相似文献   

15.
殷庆委 《江苏蚕业》2007,29(3):34-34
<正>睢宁县现有桑园4600hm~2,全年发种10.62万张,每667m~2发种1.52张,产茧60.8kg,产值2016元。老桑园经济效益比同年成龄桑园亩效益低近千元,667m~2产茧、产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老桑园面积较大,上世纪80年代栽植的桑园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挖除老桑更新桑园,见效慢、桑苗价格高,每亩需要桑苗成本500~600元,蚕农接受不了。我们于2005年春在睢城镇石土庙村刘一组用嫁接体套栽更新桑园2330m~2。根据调查,嫁接成活率为74%,每667m~2成活1852株,嫁接苗有效条4510根,有效条长6300m,产叶量625kg,老桑留条1700根,有效条长2400m,产秋叶255kg,晚秋养1.5张,产茧57.2kg,套栽嫁接体更新老桑园当年基本成园。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东山坞村民组有桑园2.65hm2,自1998年以来,市蚕桑站与中溪镇农技站在该组开展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承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8~2000年年均发种138盒,年均产茧5658kg,盒种产茧41kg,667m2桑产茧143.2kg,年均饲养量和养蚕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用辐射与杂交育成新桑品种川799,其树型紧凑,枝条粗壮、直立,生长旺盛,易采摘,平均年667m2桑园产叶1551.53kg,比对照荷叶白高11.64%,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6.84%和7.88%,5龄50kg桑产茧量比对照高9.45%,667m2桑园产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16.18%和17.83%。秋叶硬化迟,属晚生桑品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4年早秋组织皓月×菁松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的情况,此次试验平均盒种产茧27.66kg,蚁蚕平均结茧率为58.81%,生产1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饲料5.64kg,粒茧丝长最长达1278.6m,而良蛹率平均为41.86%,茧层含水率为20.71%。笔者认为,许多技术环节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雪岸镇是如皋市的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桑园素质较差,667m2桑年平饲养蚕种只有2.5张,年平均产茧一直未能突破100kg,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自1998年开始,该镇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在努力扩大桑园种植面积的同时,狠抓了以推广种植育71-1桑品种为主的丰产桑园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桑园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至2003年底,全镇已拥有桑园620hm2,年产蚕茧130.58t,667m2桑园年平均产茧已达140.4kg,其中已建成667m2年平产茧175kg的桑园370hm2,占总面积的6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杨召林 《北方蚕业》2003,24(2):44-44
我镇是粮桑种植地区,现有桑园面积880hm2,全年养蚕发种39000张,产茧150.1万kg,产值2496万元.近几年来,由于受农业治虫的影响,养蚕农药中毒现象时有发生,每年养蚕农药中毒损失率均在3%~5%之间,2000年中秋蚕因受中稻治虫农药污染,中毒损失率达15%以上,损失严重的颗粒无收,平均每667m2损失185元,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