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与研究领域问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中水土保持条目的定义说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及范畴。指出:水土保持的内涵是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等。还提出了近期需要特别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国家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织金县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推动公众参与综合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等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到遏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密云水库库区北庄小流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北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了其水保效益。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有林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594元提高到2003年的5150元,流域内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北庄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为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燕儿沟流域水保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燕儿沟流域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配置中,坚持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略,贯彻强化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草)的指导思想,强调降雨就近拦蓄,合理利用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取得最大效益.同时,在配置实施过程中兼顾退耕与基本农田建设同步,发展粮食与水土保持同步的主导思想,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模式,并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水土保持措施配比是《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全省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科学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方案,以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典型小流域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规划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推算出陕西省已有和规划治理的水土流失措施配比,并分解到陕西省现有的12个市(区)。这一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比指标值,可为下一步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国家、省、以及市级政府投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防治水土流失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两方面 ,水土保持学科体系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土保持效益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人们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障碍。为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农民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使农民从环境质量提升过程当中获益。为将宁夏原州区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进行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和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第三副区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采用模糊聚类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方法划分为4个亚区。并对各亚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模式,对不同类型区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城市水土流失特点与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重视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水土保持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总结40年来的治理经验,并借鉴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功做法,一手抓预防,加强监督执法;一手抓治理,坚持群众投劳为主,国家扶持为辅,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立体化”综合治理之路。对如何搞好广西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研究.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土壤机械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0-40 cm土层,88542整地和人工草地的粗砂粒平均含量高于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最大田间持水量: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持水量: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总孔隙度: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孔隙度: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的透气性: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其中人工造林整地对土壤容重、持水量、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它利用方式,有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论水土保持后治理与持续治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土保持后治理是指对已经治理后的水土资源的进一步治理、保护、开发与利用。水土保持持续治理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开展的持续治理过程。它应遵循可持续性、经济性、综合性的治理原则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建设、庭园环境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不断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向前发展。并提出了“粮草下川入沟 ,果树上岔入田 ,沟道淤泥蓄水 ,荒山封禁轮牧”的黄土高原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代意义是强调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必须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是有实际意义的。该文针对具体小流域的治理,阐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并对备选方案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永生 《水土保持研究》1999,6(2):16-18,166
针对两湖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两肖中上流流域塘、坝、库、堰层层拦蓄泥沙的危害及潜伏的危机,以及局部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源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研究样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效元素和微生物含量,对红壤丘陵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地和封禁恢复地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与对照裸地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人工恢复地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原始裸地和封禁地。人工恢复地的脐橙模式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次之。综合分析认为,脐橙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最佳,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而封禁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好,但缺乏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 ,以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农牧交错区为重点 ,以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为主线 ,以减轻水旱风沙灾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目标与任务是 :“十五”期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5万km2 ,实施重点保护面积 5 0万km2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展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和基本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并在总结多年来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坚持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同时,强调积极开展较大面积的重点区治理的作用。最后建议:为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解决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海沦市光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发展生态经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光荣小流域经过5 a的综合治理,经济系统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