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降低了水库的兴利效益,甚至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系统地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危害性,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和泥石流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的影响.其中邛海的泥沙淤积问题最具代表性.邛海日益严峻的泥沙淤积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流域内山洪和泥石流的治理.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邛海流域官坝河地形地貌特点和邛海泥沙淤积特征,并计算了官坝河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参数.研究发现,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黏性泥石流,1998年官坝河泥石流最大洪峰流量为813.7 m3/s,泥石流最大动压力和大石块冲击力分别为147 kPa和1.63×105 kN.据此提出了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防治建议:在官坝河上游支沟采用稳拦防治措施以稳固沟床和拦挡大颗粒物质;在官坝河下游采用拦排清防治措施以减少细颗粒物质进入邛海并定时清理河床泥沙. 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的治理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区域内的山洪和泥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是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的并联水库.根据多年平均入库水沙资料,分析了水库的水沙特性和淤积变化.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入库水沙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汉江库区来水量和来沙量占绝大多数.入库水沙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来水来沙量均集中于汛期.水库十流库区淤积量占全库的85%左右,支流库区淤积量在15%左右.在于流库区中,汉江库区淤积量占全库的70%左右,淤积主要发生在汉江库区.汉江库区泥沙颗粒组成常年回水区以泥土为主,占81.9%~100%;变动回水区以泥沙为主,占46.8%~98%.汉江干流库区纵向淤积特点是常年回水区淤积多,变动回水区少;从库容变化上来看,中间库段库容损失大;两头库段库容损失小.横断面淤积特点主要分布在两岸边滩.最后,对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凌河中上游4个水文站1980~2008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表明大凌河中上游属"水少沙多"河流,且泥沙主要来源支流第二/牛河以及老虎山河。但近10 a大凌河中上游径流、泥沙总体呈现减少态势,且集中在汛期。并对该区域降水、水利工程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人为活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双累计曲线表明主要产沙支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体效果明显,但受局部地区矿业开采剧增,第二/牛河从2000年输沙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对陕北黄土高原库坝群泥沙淤积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该区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成因出发,提出了解决库坝群泥沙淤积的途径。通过采用沟头、支毛沟、干沟及坡面的综合治理,实现相对就地拦截泥沙,从而达到控制库坝淤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免耕覆膜增加中度盐碱土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不同粒级泥沙流失特征研究可揭示坡面侵蚀机理,表征土壤养分流失状况;而现有研究缺少对不同粒级泥沙流失速率及流失比例的过程性研究。为此,该研究基于连续汇流冲刷试验,研究汇流冲刷次数和坡度对黑土坡面不同粒级泥沙流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6次连续汇流冲刷(1 L/min,每次历时60 min)和2个黑土区典型坡度(5°和10°)。结果表明,汇流冲刷次数对不同粒级泥沙流失速率及比例的影响较坡度的影响明显。试验条件下,<0.25 mm泥沙流失比例最大,其次为1~2、2~5、0.5~1、0.25~0.5、>5 mm泥沙流失比例。随着汇流冲刷次数的增加,<0.25 mm泥沙的平均流失速率由1 965.7~6 698.4 g/(m2·h)显著减小为59.5~80.0 g/(m2·h),该粒级泥沙流失比例亦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而1~2 mm泥沙流失比例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二者作为侵蚀泥沙的主体,其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因此,<0.25 mm和1~2 mm泥沙流失特征应作为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部分,进而指导防治措施的布设;同时,建议采用适宜的覆盖措施防治黑土坡面细小颗粒泥沙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黑土坡面不同粒级泥沙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不同粒级泥沙流失特征研究可揭示坡面侵蚀机理,表征土壤养分流失状况;而现有研究缺少对不同粒级泥沙流失速率及流失比例的过程性研究。为此,该研究基于连续汇流冲刷试验,研究汇流冲刷次数和坡度对黑土坡面不同粒级泥沙流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6次连续汇流冲刷(1 L/min,每次历时60 min)和2个黑土区典型坡度(5°和10°)。结果表明,汇流冲刷次数对不同粒级泥沙流失速率及比例的影响较坡度的影响明显。试验条件下,<0.25 mm泥沙流失比例最大,其次为1~2、2~5、0.5~1、0.25~0.5、>5 mm泥沙流失比例。随着汇流冲刷次数的增加,<0.25 mm泥沙的平均流失速率由1 965.7~6 698.4 g/(m2·h)显著减小为59.5~80.0 g/(m2·h),该粒级泥沙流失比例亦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而1~2 mm泥沙流失比例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二者作为侵蚀泥沙的主体,其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因此,<0.25 mm和1~2 mm泥沙流失特征应作为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部分,进而指导防治措施的布设;同时,建议采用适宜的覆盖措施防治黑土坡面细小颗粒泥沙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汇流强度、坡度和侵蚀泥沙颗粒分形对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选用3种土壤(风沙土、红土、塿土),4个汇流强度(8,12,16,20 L/min),在3个坡度(28°,32°,36°)堆积体坡面上进行野外径流冲刷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汇流强度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坡面平均流速的影响最大.3种土壤坡面流流速均随汇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是推导一个统计模型,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测量误差。将提出关于泥沙淤积测量的方法和研究状况,确定这种测量的精度和控制因子。其次,介绍淤积测量的统计模型以及在6个流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沙棘柔性坝对砒砂岩沟道泥沙粒径分布及有机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沙棘"柔性坝"对砒砂岩沟道泥沙的影响,基于内蒙古砒砂岩地区沙棘"柔性坝"野外试验,根据单座沙棘"柔性坝"一次降雨淤积后的试验数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沙棘"柔性坝"对砒砂岩沟道泥沙粒径分布及有机质的影响及其拦沙效果。结果表明:单座沙棘"柔性坝"能够提高砒砂岩沟道泥沙有机质含量,具有淤粗排细的分选功能和良好的拦沙效果。泥沙有机质从沙棘"柔性坝"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沿泥沙剖面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泥沙粒径从沟道上游到下游先增大后减小,沿一次降雨淤积的泥沙剖面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暴雨后沙棘"柔性坝"单位面积淤积泥沙的平均厚度为0.369m,与对比沟相比,淤积的泥沙厚度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1.
灌渠闭闸期闸前段流场特征及泥沙淤积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灌渠闭闸期闸前段流场特征及泥沙淤积速率,基于南亚某河流待建引水明渠建立水流数学模型,并借助Flow-3D软件对高水位、中水位和低水位3种特征工况下,闭闸期闸前段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依据盲肠水流泥沙运动的研究思路,提出闭闸期闸前明渠段泥沙淤积速率的估算方法,并结合同期明渠段悬移质泥沙模型试验资料,率定得出闸前段泥沙淤积速率求解公式。结果表明,闭闸期闸前段出现围绕竖轴近似呈椭圆型的回流现象,平面流速呈交替增减、水位呈中心低周界高的水力特征;泥沙淤积速率较大,灌渠将呈现累积性淤积特征。最终得出,闭闸期闸前明渠段与港池内盲肠水流运动相类似,闸前渠段淤积严重,引水明渠的口门初步设计方案有待充分论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湟水干流青海段泥沙危害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近年来,湟水干流泥沙危害愈来愈严重,直接危及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分析了湟水干流泥沙淤积的危害及其成因,认为该段湟水两岸山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其根源,上游来水量和大洪水出现次数减少加剧了干流淤积,人为经济活动也是加剧干流泥沙淤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谷坊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50年代后期,由村野等人研究了全日本79座防砂工程的泥沙淤积资料,提出了谷坊淤积纵断形状近似于抛物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白石水库为辽西多泥沙河流大凌河干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于2000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白石水库的初期运行近10 a,水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防沙减淤已成为水库日常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对2008年底水库监控断面的淤积测量与水库来水输沙率监测值计算的对比分析,确定水库当前的淤积总量,根据断面监测数据判断泥沙淤积形态;分析水库淤积现状,提出控制或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从而延长水库的有效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荆江与洞庭湖区近50年水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荆江与洞庭湖区的分流分沙变化、泥沙淤积变化、水位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小,荆江分流加大;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减缓,湖盆内的淤积部位主要是受湖盆形状和水流来向的影响;荆江河段冲刷,城陵矶-汉口河段淤积;荆江与洞庭湖汛期水位相对抬高。泥沙淤积是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江湖流量的分配在水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使水土资源流失,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制约着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发展。伊朗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土壤侵蚀严重,河流泥沙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介绍伊朗土壤侵蚀和泥沙淤积的基本情况,并对该国有关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方面的研究和治理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和相关建议,以期为伊朗和我国的水土保持及泥沙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输沙量平衡法分析了黄河中游6站来水来沙对库区及下游的淤积作用,利用断面法分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来沙对下游的淤积指标。结果表明,龙门来沙对下游的淤积贡献最大,华县、河津和状头来沙对下游淤积影响较小,而黑石关和武陟来水来沙有利于下游河道的冲刷。通过断面法得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以及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来1.00&#215;10^8t泥沙对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危害分别为2.50&#215;10^7,2.57&#215;10^7和3.29&#215;10^7t,且粒径越粗对下游河道淤积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河粗泥沙界限问题,介绍了粗泥沙界限0.05 mm的由来,利用下游河床质钻孔资料分不同时段研究主槽淤积物粒径组成,利用输沙率平衡法计算下游河道不同时段的区间淤积比和排沙比,利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床质淤积物钻孔资料分析淤积物粒径变化。依据1960年以前天然情况下、对长系列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黄河下游主槽淤积物中d≥0.10 mm的泥沙淤积特点,确定应以0.10 mm作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的粗泥沙界限。  相似文献   

20.
好水川流域小型水库及淤地坝泥沙淤积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小型水库及淤地坝泥沙淤积体的概化模型。结合水库及淤地坝泥沙观测数据,采用以小型水库的特性征曲线为基础的泥沙淤积量测算方法,对好水川流域小型水库及淤地坝淤积量进行了估算。运用泥沙淤积体规则概化的测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并推求区域侵蚀模数。该方法计算简单,结论可靠,可为进一步研究该流域的水沙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宁夏南部山区的淤地坝淤积量估算提出一种简便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