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影响荷斯坦母犊断奶平均日增重的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某奶牛场2017-2019年7 101条犊牛断奶重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以及初乳浓度对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初乳浓度对断奶母犊平均日增重、初生重以及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2月龄及以下时犊牛日增重最高,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断奶体重最高;母牛夏季产犊时犊牛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1);4胎及以上母牛所产犊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母牛初乳浓度Brix值大于等于30%时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初乳浓度的犊牛(P<0.01);犊牛初生重为32~34 kg时日增重最高。该结果为牧场预测犊牛生长发育状态及饲养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组织成年母牦牛200头,试验群母牛100头,对照群母牛100头,分群放牧管理,犊牛全哺乳。试验群母牛所产犊牛4月龄断奶,对照群母牛所产4月龄不断奶。断奶20 d后试验群和对照群同样投放种公牛各10头,自由交配。结果试验群和对照群成活率分别为71%、50%,试验群比对照群成活率提高21%。说明牦牛犊早期(4月龄)断奶,完善饲养管理,能提高牦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将牦牛高效繁殖技术、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高原牦牛种牛生产中。结合犊牛、育成牛培育、选种选育和种质鉴定技术,组装集成为"牦牛品种选育及提高生产性能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两年一胎"的隔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50%,当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10%。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隔年产母牦牛40069头,当年产母牦牛45000头,隔年产母牦牛总受胎率达到75.83%,提高了25.83个百分点,当年产犊牦牛总受胎率达到59.42%,提高了49.42个百分点,三月龄断奶成活犊牛54064头,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178头牦母牛分别在8月26日(Ⅰ组)和10月6日(Ⅱ)进行犊牛断奶。Ⅰ组发情率为99%,繁殖率89%;Ⅱ组发情率28%,繁殖率33%。Ⅰ组比Ⅱ组的发情率和产犊率分别提高了66%和64%。群体受胎率提高了9.34%。对断奶后的母牛和犊牛进行人工补饲,母牛的膘情和犊牛的生长发育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犊牛培育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018—2021年的犊牛培育方法及生长发育性能,以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的培育效果,试验Ⅰ组采用带犊母牛白天放牧,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Ⅱ组采用白天放牧+早补饲,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Ⅲ组(传统组)采用带犊母牛全天舍饲,犊牛全天自由哺乳;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自然哺乳方式(按月龄限制哺乳次数)和犊牛岛内补饲。补饲组采用犊牛7日龄开始补饲,然后比较各组间0—4月龄(4月龄断奶)、4—6月龄犊牛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5 kg和41 kg,四种培育方式对犊牛初生重影响不大;而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哺乳方式提高犊牛日增重明显,生长发育性能表现最好,料重比最低,4月龄断奶和6月龄体重都最高,公、母犊体重分别达217.19±52.27 kg和191.50±14.62 kg、296.11±26.51 kg和259.11±24.92 kg。3—4月龄采取过渡性断奶,定时哺乳和犊牛岛内补饲可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断奶应激,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了种牛的供种水平。【结论】母牛舍饲,分...  相似文献   

6.
<正> 温岭高峰牛属亚热带瘤型牛,是经过长 期的精心管养,选育和提纯复壮而成。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据我们多年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温岭高峰牛的繁殖率较高,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倍(全国一般只有40~50%)。据1980年调查,182头可繁母牛,年内产犊149头,产犊率达81.9%;1981年3月调查了151头可繁母牛,怀胎137头,带犊34头,其中带犊怀胎20头,受胎率达97.7%;又据1981年底普查,193头能繁母牛,年内产犊183头,产犊率达94.8%,受胎189头,受胎率达97.9%,年内出售6月龄的犊牛181头,纯繁率达93.8%。  相似文献   

7.
人们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又期望出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断奶重大,断奶成活率高.那么如何饲养好、管理好母牛呢? 1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1.1 母牛的妊娠诊断 1.1.1 妊娠诊断的意义 在母牛的繁殖管理中,妊娠诊断尤其是早期妊娠诊断,是保胎、减少空怀、增加产奶量和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和1993年每年的9月7日~11月7日分别选用80头2岁春季初产母牛进行断奶和放牧试验。试验设计包括2个断奶处理和2个散牧处理(每个处理20头母牛),放牧处理分为天然沙岗草地和地下灌溉再生人工草地2个处理,断奶处理分为9月7日断奶和11月7日断奶2个处理。9月7日断奶后犊牛在人工草地放牧。食道瘘管牛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上采食的日粮粗蛋白含量以有机质(OM)为基础分别为7.6%和12.3%,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体外有机质消化率分别为55.1%和61.1%。年度×放牧处理或断奶×放牧处理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1)。不同年度间试验牛有机质采食量差异较大,1991年为7.7kg/d,1992年为10.5kg/d,放牧和断奶处理间有机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10)。人工草地上放牧母牛的增重和体况均比天然草地放牧母牛的好。于奶牛的增重和体况明显优于泌乳牛(P<0.01)。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泌乳牛可维持体重和体况,而天然草地上放牧的泌乳牛体重下降且体况变差。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未断奶犊牛比天然草地上放牧的多增重28.8 kg(P<0.01),比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断奶犊牛多增重34.4kg。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断奶犊牛的增重和天然草地上放牧的未断奶犊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10)。研究结果表明:9~10月份干奶牛和再生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母牛增  相似文献   

9.
带犊母牛体系的建立在肉牛产业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体系中种牛的选育、母牛产犊率和犊牛断奶体重的主要管理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0.
广西柳州畜牧所,人工育犊4~6月龄断奶,成活率平均在90%以上,最高的1979年育犊79头,成活率达100%,犊牛整齐健壮。其饲养管理方法为: 一、犊牛的接生。首先,要判准母牛产犊时间,在产犊的前3天停止放牧。密切观察临产预兆,以便接产。犊牛产出后即装入箩筐,抬至育犊舍称重,体尺测量、打耳号,并记录便于查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2.
基础母牛在肉牛养殖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繁殖性能包括配种受胎率、产犊间隔、发情率、犊牛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等方面。母牛围产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与这几方面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较为复杂,也较为繁琐,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成活率,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施杂交奶水牛犊牛和后备牛早期培育,可有效缩短后备母牛饲养期,提早进行配种产犊,延长奶水牛使用年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介绍了犊牛早期断奶的优点、方法以及后备牛的培育目标和技术要点及关键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正>牛的增产赖于母牛繁殖率的提高。目前无法缩短怀孕期的情况下,要尽量缩短产犊间隔,如乳牛要求产犊间隔12个月,1年中除产犊后2个月空怀外,要尽量提高母牛受胎率,使空怀母牛及时受胎,缩短产犊间隔。影响母牛受胎的因素很多,如母牛的营养、健康状况、输精时间等。为了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率的首要因素,根据多年工作实践,要想提高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母牛饲养管理水平母牛放牧应实行小群体放牧为主,采取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使母牛群能放好、吃饱;收牧后要每天补喂适量食盐,饮水充足,每头牛日补精料0.5 ̄1.0kg;为保证母牛体况,哺乳犊牛最好采取6月龄断奶。只有使母牛达到上等膘情,才能保证受胎率的提高,从对比试验,上等膘情母牛受胎率与膘情差的母牛相比,冷配受胎率可提高30% ̄35%。2掌握给母牛冷配输精的适宜时间2.1根据母牛发情的外部表现母牛从开始发情到…  相似文献   

16.
草原红牛属于地方优良品种牛。笔者以初生犊牛及其母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断奶犊牛和人工断奶、补饲犊牛进行对比,研究早期补饲对犊牛生长发育及母牛后期发情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断奶补饲犊牛其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腹围等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自然断奶犊牛;体重增长人工断奶补饲犊牛与自然断奶犊牛在4月龄后增长差异极显著;并且后期母牛发情较早,发情率及受胎率均显著提高,体现出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如何提高母牛受胎率? 母牛的受胎率,对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常我们期望母牛每年能生产一头犊牛,挤奶305天,还要让它能在产前休息60天,这样从一次产犊到另一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大约为365天,这段时间称为产犊间隔,是衡量母牛受胎率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在实践中要达到这一指标是很不易的,因为产犊间隔是受产后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每受胎一头的输精次数以及产犊至受胎的间隔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就成了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奶牛群体繁殖力改良的指标有:1.犊牛死亡率低于10%;2.培育母牛可在24月龄时分娩;3.母牛保持有良好的体况,在产犊后40天内就能发情;4.母牛在初次发情后50天,或产犊后120天内经1~3次授精,受胎率达90%;5.一次配种有50~60%母牛怀孕,或1.7次配种有一头怀孕;6.母牛产犊间隔时间为12~13个月;7.因繁殖原因淘汰的牛不超过牛群的10%。实现上述指标的  相似文献   

19.
犊牛补饲早期断奶,对母牛恢复发情、及时配种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意义重大,为此我县在户养奶牛区大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牛只的选择:以胡家、双河、土主、花池四个牛改示范点冷配站参配的牛只为试验对象,登记建卡。母牛产犊后,实行定时人工哺乳;不挤奶杂交母牛和本地母牛实行定时自然哺乳。选择部分带仔牛实行自由哺乳方式作为对照。1.2 断奶方法:犊牛生后3天开始母仔隔离,定时哺乳,8日龄后开始训练补饲精料,16日龄开始训练采食青草,犊牛3月龄适时断奶。(1)定时人…  相似文献   

20.
过多的哺乳量和过长的哺乳期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日增重及断奶重,但不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机能锻炼,影响犊牛的健康、体型和以后的生产性能。早期断奶能显著缩短母牛的产后发情间隔时间,使母牛早发情、早配种、早产犊,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终生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今后肉用母牛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早期断乳技术在提高母牛生产效率方面将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