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蕊兰是兰科植物中最原始的孑遗植物,是老秃顶子独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双蕊兰腐生小草本,生长期8月中旬至9月初,分布在以椴树和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内.文中描述了双蕊兰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地理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蕊兰是兰科最原始的孑遗植物,是世界上唯辽宁老秃顶子独有物种。腐生习性,终生不具绿叶,腐生小草本,与真菌共生,它的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种群数量出现逐年减少现象,对其特殊生境应采取保护措施。双蕊兰的发现,对于双蕊兰进行生物习性观测、调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扩大种群数量有重要意义,对开展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老秃顶子地区水、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对第四纪冰缘气候和燕山运动期间植物消长有着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以来,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致力于收集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建立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资源的大面积培育繁殖,通过收集、保护、培育、繁殖、回归,走濒危兰科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成果已引起世人的关注。该场对独蒜兰、杓兰、槽舌兰等属的兰科植物资源进行收集迁地保护繁育,其中收集槽舌兰20种,并对其生长繁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已收集兰科植物400多种,涵盖了我国兰科植物的主要属种,所收集迁地保护的兰科植物,绝大多数种类均能开花结实,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兰科植物既有超凡脱俗的美貌,又有令人惊叹的智慧,但谁能料到,兰科植物在进化中演化出的生存绝技,却成了人类保护这一物种必须攻克的难题。兰科植物是植物界的四大巨头之一,其种类为有花植物第二位,仅次于菊科,占全球高等植物的1/10。据报道,整个兰科植物有2.5—3万种。中国有1388种兰科植物,传统文化里“花中四君子”的“兰”指的便是兰科兰属植物。兰科植物也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之一,其独特的花型、各异的授粉策略让其在植物界独树一帜,其多样化的形态和生态适应特征是研究植物进化的极佳素材。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对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生境进行调查,基本摸清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资源,发现兰科兰属植物2种1变种。对发现的兰科兰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物学性状、生境及野生资源现状进行了简述,增补了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兰属植物研究的空白,对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兰科植物是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重点保护类群,具有重要保护和科研价值。报道了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一广西新分布记录种——贵州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Tang et F.T.Wang var.guizhouensis Z.H.Tsi,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唯一的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作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目前区内已查明分布有野生兰科植物49属136种。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湖南兰科4新记录种,分别为采自汝城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枝拟兰Apostasia ramifera S.C.Chen et K.Y.Lang、小毛兰Eria sinica(Lindl.)Lindl.、拟白赤箭Gastrodia albidoides Y.H.TanT.C.Hsu和采自浏阳大围山的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ife,其中拟兰属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标本室(CSFI)。湖南省新发现的4种兰科植物,分布区域跨度均较大,在兰科植物区系研究上,有较大价值。兰科植物是森林中的精华,种类虽多,但很多种居群极小,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基本上都生长于未受干扰的原生林下或石壁上,因此兰科植物的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湖南兰科植物的调查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福建虎伯寮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共计27属47种,约占福建省兰科植物65属152种的41.5%和31%;兰科植物在保护区内3种生活型都有分布;47种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占59.6%,其次是附生兰,占34%,腐生兰分布较少,占7.4%;保护区兰科植物地理分布以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属占88.9%,温带属占11.1%。并分析了保护区兰科植物致濒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2020—2021年,在广东西部的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种兰科植物标本,经鉴定,分别为鸟巢兰属(Neottia Guett.)的日本对叶兰(Neottia japonica(Blume) Szlach.)、齿唇兰属(Odontochilus Bl.)的西南齿唇兰(Odontochilus elwesii C.B.Clarke ex Hook.f.),均为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其中,鸟巢兰属为广东省新分布属。  相似文献   

10.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社区访问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兰科植物32属74种,其中密花兜被兰(Neottianthe calcicola)、囊唇山兰(Oreorchis foliosa)、少花山兰(Oreorchis oligantha)、弧距虾脊兰(Calanthe arcuata)、斑叶杓兰(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小花杓兰(Cypripedium micranthum)等6种为新记录种;辖区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90.5%)为主,腐生兰(6.7%)和附生兰(2.8%)较少;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类型和2变型,以温带分布型为主(60%),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23%),占温带成分总属的44%;辖区兰科植物的主要威胁因素有放牧、采集、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西南手参、手参、天麻等药用植物种类及建兰、春兰、蕙兰等观赏植物种类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针对辖区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虾脊兰属陕西省分布新记录2种,分别是虾脊兰属的峨眉虾脊兰C.emeishanica K.Y.Lang et Z.H.Tsi和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这2种兰科植物在陕西省只发现于镇坪县浪河和平利县天书峡(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12.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连城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兰科植物19属36种,其中褐花杓兰、剑唇兜蕊兰为甘肃第二个新增分布纪录地点;在生活型方面,连城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共计31种(86.1%),腐生兰共5种(13.9%);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000~2 900m的...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走访调查,分大区、以海拔分层设标准地,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27属45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兰属中的春兰和惠兰及独蒜兰属的独蒜兰,安康野生兰科植物总体资源量大,但近年来盗挖烂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加强保护,建立野生兰科植物基因库,并加强人工栽培进行开发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分别占陕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82.6%和68.4%,其中戟唇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vaginata)、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为本次调查发现的陕西省新记录种;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等10种兰科植物陕西省仅在安康市有分布,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镇坪、平利、宁陕三县种类数量最多,依次为53种、44种和30种,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等12种陕西省新记录还没有纳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应尽快纳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安康市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花是中国人对兰科植物的泛称。但在古今的广大兰友中,兰花或兰主要指兰科中的一个属,即兰属(Cymbidium)植物,如春兰、蕙兰、寒兰、建兰(四季兰)墨兰(报岁兰)、春剑、莲瓣兰等。  相似文献   

17.
湖南蓝山森林公园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经调查,公园共有兰科植物18属25种,约占湖南省60属、150种的30%和16.67%。兰科植物在公园的各个生态类型中均有分布,以地生兰为主,占68%(17种),其次,附生兰占20%(5种),腐生兰为12%(3种)。公园兰科植物有10个分布区类型,受热带亚洲和东亚成分影响较大,中国特有种较丰富。25种兰科植物中有1个新种,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个湖南省新记录种,1个存疑种。鉴于兰科植物的保护价值,应加强公园兰科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报道兰科植物小沼兰Malaxis microtatantha(Schltr.)T.Tang et F.T.Wang在江西石城通天寨森林公园的分布,探讨其在植物地理与系统发育发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10个属、8种野生兰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兰属、兜兰属栽培存活率较高(80%~100%);白芨属白芨、小白芨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88%;石斛属存活率较低(43%~79%);鹤顶兰属鹤顶兰的存活率也较低(33%)。引种的10个属兰科植物,石斛属整体开花率较高(44%~100%);兰属开花率在50%左右;兜兰属开花率较低(23%~50%)。38种兰科植物经过1a栽培试验,共发现3种病虫害,为介壳虫、根腐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宝兰在国际植物学界名声赫赫,目前它在全球的唯一种群在广西的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1921年,贵州地宝兰在贵州罗甸被命名和描述后,人们就没有在野外发现过,直到2004年才在广西雅长发现。在全世界野生兰科植物遭遇不同程度破坏的今天,雅长保护区还难能可贵地保存着丰富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是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和基因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