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谈叶黄素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黄素常见的种类有玉米次黄质、黄体素、紫黄质、玉米黄质、新黄质、隐黄质等,其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效率,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绝大多数动物,包括肉鸡在内,自身都不能合成叶黄素,因此叶黄素必须从体外饲粮中摄取。饲料中叶黄素在经过体内消化、吸收、转移和酯化后,最终沉积在肉鸡的皮下脂肪内。肉鸡从开始食取叶黄素到皮肤上显出黄色需要10~15d的时间(Herrick等,1971)。由于鸡消化道内不存在专门负责吸收叶黄素的功能细胞或位点(刘清等,1996),因此叶黄素在鸡体内利用率较…  相似文献   

2.
着色即色素在动物皮肤、脂肪组织或蛋黄内的沉积。本文系统阐述了色素的来源、特性、配合使用;着色的基础、过程和脂肪与抗氧化剂对着色的促进作用;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色泽是衡量食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感觉指标,所以广大养殖户便把饲料对动物产品的着色能力作为评价饲料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当前饲料生产者通过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来满足广大养殖户的这一要求。其中类胡萝卜素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着色剂而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如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肉鸡鸡体着色程度的原因及对策余佳胜,曾邦藩尽管鸡体着色程度与其营养价值毫无关系,但我国广大消费者和养鸡户仍视为衡量肉鸡质量的主要的尺度之一,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需求,因此肉鸡的着色效果问题一直困扰着饲养户及饲料厂。有效的肉鸡着色依赖于两类组织的着色—...  相似文献   

5.
类胡萝卜素只能由植物、细菌和真菌合成。在散养条件下,家禽采食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主要有青绿植物、昆虫、真菌和各种种子。这样,家禽摄入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可分为下述两类。 1.碳氢化合物,仅含氢和碳,即胡萝卜素。 2.含氧衍生物,即叶黄素和氧化类胡萝卜素。 家禽消化道只吸收叶黄素。叶黄素贮存于皮肤和蛋黄内。因此,皮肤和蛋黄的颜色反映了家禽摄取叶黄素的数量和类型。  相似文献   

6.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蛋鸡的生产实践中,养殖户常常会遇到蛋壳颜色变浅的现象,并抱怨饲料厂提供的饲料有问题。另外,蛋壳颜色也是影响鸡蛋消费的原因之一。在不同地区,受传统习俗的影响,较白壳蛋,人们对红壳蛋有着偏爱。产生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的。  相似文献   

7.
天然叶黄素在水产动物的应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本文就叶黄素的性质、提取方法、吸收机制、在水产动物中应用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毒理学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及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市场对于肉鸡皮肤、脚胫等黄度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地区甚至要求黄得发红。而当代肉鸡品种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在较短的生长期内使鸡达到理想的着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饲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肉鸡着色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概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种类、来源、结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类胡萝卜素在研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巍  黄仁录 《猪业科学》2004,21(2):46-47
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还是一种色素,天然与人工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在家禽体内的沉积可以极大提高屠体外观和蛋黄的罗氏比色扇级数(RYCF),改善蛋黄色泽。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尚存在着分歧。本文对类胡萝卜素的添加剂量及在家禽生产上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海军  邵庆均 《饲料工业》2006,27(18):32-34
比目鱼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3科。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鲽和油鲽;鳎科中最常见的是舌鳎。比目鱼成鱼两只眼睛在同侧,但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比目鱼的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正常着色的比目鱼,有眼面呈褐色或棕褐色,无眼面呈白色。但是,人工养殖的比目鱼常大量出现着色异常的个体。这些鱼通常售价较低,且放流时易被敌害捕食,成活率低,这是比目鱼养殖…  相似文献   

12.
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还是一种色素,天然与人工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在家禽体内的沉积可以极大提高屠体外观和蛋黄的罗氏比色扇级数(RYCF).改善蛋黄色泽,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制尚存在着分歧。本文对类胡萝卜素的添加剂量及在家禽生产上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家禽着色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色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肉鸡皮肤和脚胫以及蛋鸡蛋黄的色泽,提高家禽产品的商品价值。但在实际饲养中,由于对家禽着色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不了解,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或增加了饲料成本。为了合理使用色素,降低饲养成本,本文就有关家禽着色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1家禽着色原理肉鸡着色是通过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在鸡的皮肤,脂肪,脚胫等不同组织中的沉积而达到的,鸡不能合成这些色素,因此必须从饲料中摄入。当胆汁——类胡萝卜素微团形成后,类胡萝卜素在十二脂肠、空肠、回肠中被吸收,通过脂蛋白在血液中传输,少数类胡萝卜素在肝脏中…  相似文献   

14.
天然着色剂对黄鸡皮肤着色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和港澳地区,消费者对鸡与蛋要求较高,鸡的皮肤、喙、胫爪要呈黄色,蛋黄要呈橙黄色。生产配合饲料时,单依靠饲料叶黄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肉鸡、蛋鸡、蛋鸭的全价饲料需添加着色剂,着色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企业的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也影响到养鸡专业户的收益。目前广东使用的着色剂主要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大部分是化学合成色素。为了检验天然色素着色剂的效果。从1999年5月至7月我们对广州研制的产品“丽红素”进行了验证。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鸡:3周龄岭南黄肉鸡126只。1.1.2丽红素:分Ⅰ…  相似文献   

15.
黄羽鸡或其它某些肉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色素,原本只是一种确保饲料和家禽品质更为稳定的一种辅助措施。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饲料厂在色素的添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个别饲料厂甚至反映,当该厂的色素添加量超过一般推荐量的2至3倍时还会有着色不良的现象。为了协助饲料厂解答这一疑问,本试验以黄羽鸡的脚着色为实验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药物添加剂来研究如何提高色素着色潜力的问题。本报告为这一研究的初步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黄羽鸡480只,由上海青浦鸡场提供。供试的色素为罗氏公司…  相似文献   

16.
张兴会 《中国家禽》2001,23(11):42-43
在饲料中加入类胡萝卜素着色剂,使蛋黄和肉鸡皮肤颜色满足市场要求是现代养禽业广泛采用的方法。但由于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效果的因素很多,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着色不良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一些影响因素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肉鸡皮肤快速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及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市场对于肉鸡皮肤、脚胫等黄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当代肉鸡品种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在较短的生长期内使鸡达到理想的着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饲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肉鸡着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全价饲料圈养的蛋鸭一方面由于摄入天然着色成分不足。另一方面因产蛋率较高,使得沉着于蛋黄的色素成分单一且含量不足,蛋黄颜色偏淡,导致市面售价偏低,且完全不能满足出口外销及生产月饼的质量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分析了可能影响蛋黄着色的有关因素,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使用全价饲料圈养的蛋鸭一方面由于摄入天然着色成分不足,另一方面产蛋率较高使得沉着于蛋黄的色素成分单一且含量不足,蛋黄颜色偏淡,导致市面售价偏低,且完全不能满足出口外销及生产月饼的质量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分析了可能影响蛋黄着色的有关因素,供同行借鉴。1影响蛋黄着色的时机蛋禽卵巢的次级卵泡发育到成熟排卵约需10d左右的时间,其类胡萝卜素以同心圆的顺序均匀沉积到卵黄中。因此,若要使蛋黄获得理想的色泽,应该在集蛋两周前添加蛋黄增色剂;同理,在这段时间内任何影响色素沉着的因素(包括料源性的外因或…  相似文献   

20.
侯海涛 《广东饲料》2005,14(1):15-16
使用全价饲料圈养的蛋鸭一方面由于摄入天然着色成分不足,另一方面产蛋率较高使得沉着于蛋黄的色素成分单一且含量不足,蛋黄颜色偏淡,导致市面售价偏低,且完全不能满足出口外销及生产月饼的质量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分析了可能影响蛋黄着色的有关因素,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