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含氮46%,是农村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还不太清楚,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六大误区。误区一:尿素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误区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  相似文献   

2.
施肥小常识     
<正>一.尿素施后忌立即浇水,更忌顺水撒施尿素。尿素施入土壤转化为酰胺,容易随水流失,施后不可马上浇水,也不能在大雨前施用,施后覆土可提高肥效。二.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只有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铵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性反应,会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故不能混合施用。三.酸性化肥不可与碱性肥料混用。碳铵、硫铵、硝酸铵、磷铵不能与草木灰、石灰、  相似文献   

3.
尿素含氮46%,是农村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还不太清楚,在使用中存在以下6误区。误区1尿素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而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若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尿素施后忌立即浇水更忌顺水撒施尿素。尿素施入土壤转化为酰胺,容易随水流失,施后不可马上浇水,也不能在大雨前施用,施后覆土可提高肥效。此外,磷肥要集中施,不可撒施,以防固定,最好是沟施或条施,施在根系附近。稀土微肥忌直接施用于土中,而应作种肥或叶面肥喷施等等。二、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中腺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铁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  相似文献   

5.
尿素含氮46%,是农村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还不太清楚,在使用中存在以下6误区。误区1尿素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而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若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  相似文献   

6.
正尿素不要与碳氨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氨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 H值为8.2~8.4。农田混用碳氨,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氨不要混用或同时施用。  相似文献   

7.
尿素是农田作物常用的氮肥,含氮量高,肥效长。要充分发挥尿素的作用,使用中应做到"四忌"。一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药经过4~5天得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氨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  相似文献   

8.
陈茂春 《湖南农业》2007,(10):14-14
一忌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  相似文献   

9.
1.尿素、碳铵等氮素化肥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量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土壤微生物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碳铵的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若将这些氮肥浅施、撒施,会大大降低氮素利用率;而且氮肥浅施追肥量大,浓度过高,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造成肥害。因此,氮肥作追肥应开沟条施或穴施, 深度5-10厘米,施后盖土。  相似文献   

10.
(1)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不能与草木灰、石灰氨、石灰等碱性肥料混用,否则会中和土壤中的有机酸类物质,使难溶性磷肥更难溶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2)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不能与铵态氨肥混施。因为碱性肥料与铵态氨肥如硫酸铵、碳铵、氯化铵等混施,会导致和增加氨的挥发损失,降低肥效。  相似文献   

11.
一、忌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 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一般来说,夏秋季节,尿素与碱性肥料应错开3~4天施用,冬春季应错开7~8天施用.  相似文献   

12.
化肥深施是指将化肥定量地施入到地表以下作物根密集部位,使养分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减少肥料有效成分的挥发和淋失,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增产的目的。据实验研究分析,碳铵表施5天氮素损失13.8%.深施(7cm)5天仅损失0.88%。碳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lO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当季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方法,探讨了施肥水平、添加不同碳氮比(C/N)有机物、不同类型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及温度对含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DMPP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DMPP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DMPP尿素配施低C/N比的有机物鸡粪,氨挥发损失增加6.0%;而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则表现为可抑制78.2%的氨挥发损失;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在肥力高的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严重,而在酸性红壤和阳离子交换量高的青紫泥中挥发损失量较低;在土壤含水最为田间饱和持水量时,氨挥发损失表现为急剧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氨挥发损失的量快速递增.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和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是减少农出氨挥发损失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效氮肥在几种土壤上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3个长效氮肥品种与普通尿素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普通尿素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氨的挥发损失比涂层尿素、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铵多0.160%-0.894%,在浅海沉积赤红壤上与长效碳铵相当,比其余的两种长效氮多4.7%-26.5%;(2)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和普通尿素在棕色石灰土和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供氮过程和水平有较大的差异;(3)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施长效氮肥的玉米于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增产7.5%-16.7%,长效氮肥氮素利用率较普通尿素提高2.3-8.7个百分点,施长效氮肥土壤中速效氮的残留比普通尿素高3-4mg/kg。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复合材料对氮肥在土壤中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种材料与碳铵、尿素复合,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与碳铵、尿素复合后对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合材料对氨挥发的作用效果不同。聚丙烯酰胺抑制氮肥氨挥发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沸石和胡敏酸处理,羧甲基纤维素钠对2种氮肥的氨挥发均有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较前3种复合材料稍差。柠檬酸处理对两种肥料在前期的氨挥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硅酸钠与尿素复合后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氨挥发有促进作用,与碳铵复合后对后期氨挥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2010,(2):26-26
尿素含氮量高、肥力长、施用方便,深受农户欢迎。要充分发挥尿素的作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不能在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氨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所以,氮肥不能在地表撒施。  相似文献   

17.
<正> 1.尿素地表浅施和施用立即浇水。尿素在其转化过程当中,常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若追肥量大,挥发出的氨气还会熏伤作物的茎叶。在石灰性土壤的土表施用尿素,氨的挥发更为明显。尿素在其转化之前,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壤与粉碎秸秆混合物室内氨挥发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添加物对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尿素,不同秸秆混合条件下尿素氨挥发损失具有明显差异;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尿素在施入土壤后的第2天达到挥发高峰,而仅施用尿素的土壤在第3天达到挥发高峰;施肥后氨挥发损失总量为尿素>尿素 玉米秸秆>尿素 小麦秸秆;不同处理氨挥发损失量与土壤pH值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尿素秋施的好处 ①可以做到深施覆土,减少氮素挥发。尿素只有转化成碳铵或碳酸氢铵时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碳铵和碳酸氢铵极易挥发,如果施得浅,肥分会大量损失。所以,尿素和碳酸氢铵一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在旱作土壤上追施碳铵、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共同主持了适于早作土壤的追肥机具及其提高氮肥肥效的技术措施的研究课题。于1983-1986年组织了15个单位在京、冀、鲁、豫、皖五省市11个县开展试验、示范。在深施碳铵、尿素的关键性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