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饲3号"等13个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考察了植株性状、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青饲3号"、"黔单14号"、"奥玉5102"等品种的生物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是提高种植效益、优化种植结构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饲3号”等14个青贮玉米秋播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了植株性状、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黔单14号”、“白顶”,“奥玉5102”、“丹玉26”、“青饲3号”等品种生物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是提高种植效益、优化种植结构的良好青贮玉米品种,可进一步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海南省青贮青饲玉米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内6个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和3份饲草玉米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其在海南种植的适应性和饲用价值.[结果]各参试品种生物学特征、产量和营养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饲玉14号和桂青贮1号春、夏、秋季节种植均产量较高、营养品质较好、饲用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应性强.玉草4号适合在春季种植用作青饲.[结论]新饲玉14号、桂青贮1号和玉草4号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合冀西北地区的优质高产青饲料作物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青饲料品种(农大108(CK)、巡青518、乐食高丹草、墨杂1号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青饲料作物新品种。[结果]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30和46 620 kg/hm2,比对照增加42.1%和32.9%。百绿001和墨杂1号的青饲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其生育期也较长。除墨西哥玉米外,其他品种在生育期内均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干旱性。墨杂1号青饲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达12 510 kg/hm2。[结论]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种植,而墨西哥玉米不适合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13份不同青贮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DTOPSIS法对青贮玉米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粮饲兼用型玉米诺达1号、登海605、鲁单6076和专用型玉米饲玉1号、京科青贮516等5个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品质优,综合表现好,适合在山东省鲁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青贮玉米的田间性状表现,筛选适宜桂中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系).[方法]采用机械种植方法种植14个青贮玉米品种(系),生长期调查物候期、农艺性状及发病情况,并分析各品种(系)的抗病性;收获期测定生物量,综合评价各品种(系)的田间表现.[结果]各品种(系)株高差异明显,以绿青饲4324最高,平均为280.2 cm,曲辰19号最低,仅232.2 cm;豫青贮23出现倒伏(15.0%)和空秆(12.0%);鲜产量最高的是桂青贮1号,为63645 kg/ha;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柳玉青3号,为23589 kg/ha;锈病发病率在0~100.00%,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9个;纹枯病发病率为0~60.00%,除北农青贮208和迪卡018表现中抗外,其余12个品种表现高抗;茎腐病发病率为0~50.00%,桂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正大999和曲辰九号表现高抗.病害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病害抗性等级划分结果一致.[结论]综合农艺性状、生物量及抗病性表现,桂青贮1号、正大999、华优168、柳青贮4号、柳玉青3号和绿青饲4324等6个青贮玉米品种(系)适宜在桂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产上青饲玉米品种匮乏,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引进、筛选出北农青贮208、辽源1号等品种适宜在江孜、白朗和南木林等类似区域推广种植;通过高产栽培、青贮、青干等技术示范,为全区青饲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可供操作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宜阿勒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2013年在阿勒泰地区挑选5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品比试验,比较各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天数为113~134 d,除新饲玉12号生育天数为134 d、新贵1号生育天数为125 d外,其余3个品种生育天数相差不大;参试玉米品种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参试玉米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新饲玉12号、隆牧1号以及新贵1号产量均在100 500 kg/hm~2以上。[结论]隆牧1号品种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表现较好,适宜在阿勒泰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青饲玉米是生物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在乳熟期连秆带穗收割青贮饲用.青饲玉米品种分为分蘗玉米品种和秆粗叶多、生长茂盛、生物产量高的普通杂交玉米品种.近年我县围绕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在引进、种植青饲玉米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半干旱区种植、产量高、易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以7个生产上主推青贮玉米品种(青贮玉米专用型5个、粮饲兼用型2个)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品种鉴定试验,并对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青贮玉米品种均无倒伏、倒折现象,三联3号、三联2号、先玉335的鲜草量高于对照品种大京九26,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雨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的变异情况,对其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内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重复力估算结果表明:树高为0.399~0.497、胸径为0.132~0.201、冠幅为0.179~0.182,以树高的重复力为最高。依据树高的多重比较对无性系进行排序,一、三区无性系7、9、1、2、10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14.41%;五、六区无性系34、7、26、49、51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8.65%。  相似文献   

13.
几个唐菖蒲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步洪凤  张显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101-103,120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8个唐菖蒲品种的叶片、花瓣和花药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有9条酶带、花瓣5条、花药6条;1号和5号品种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2、3、4号品种亲缘关系较近;6、7、8号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它们又存在遗传差异。并根据电泳显示的各品种条带分布,绘出唐菖蒲3个部位的酶谱类型图及UPGMA聚类图。  相似文献   

14.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比试验林中的8年生秦白杨5号、西北杨系列2号和3号的木材材性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毛白杨30号为对照,通过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杨2号、3号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毛白杨30号的物理力学性质接近,是良好的板材原料。秦白杨5号的物理力学性能为4个品种中最差,但其纤维形态特征及材积生长量表现最优;秦白杨5号、西北杨系列2号、3号材积生长量都比对照组毛白杨30号的大,可以应用于木材加工业和纸浆造纸工业。  相似文献   

15.
在两种施锌水平下,对12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生物量、累积吸锌量、锌利用效率和锌响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之间、杂交种与锌肥处理互作之间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累积吸锌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天塔1号、天塔2号、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9号、天塔212和津甜1号对锌响应度为正值,其余为负值;在玉米累积吸锌量方面,除津甜1号、天塔8号、天塔7号和天塔212的低锌水平低于高锌水平外,其余均高于高锌水平;不同杂交种中,天塔8号、天塔5号、天塔2号、天塔1号和津甜1号低锌水平组的玉米产量低于高锌水平,其余高于高锌水平;天塔2号和天塔7号的锌利用效率属于双低效型,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212、津紫鲜糯均属于双高效型,津糯1号属于低锌高效型。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空间诱变新品种华航一号和原品种特籼占13一些酶的活性和生长前期的一些农艺形状,结果表明,华航一号叶片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比特籼占13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比特籼占13低;华航一号前期生长比特籼占13慢,根冠比比特籼占13高,华航一号与特籼占13相比具有先长根后长苗的特点,这可能是华航一号比特籼占13增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鄂东地区猴头菇菌株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平板接种法对猴头菇菌株的7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菌丝日生长速度快的菌株是猴杰1号(A-2)和猴杰2号(A-3);子实体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猴黄1号(A-4)、猴黄2号(A-5)、猴杰2号(A-3)、猴菇5号(A-6)和猴杰1号高于对照猴黄1号;菌株的抗杂能力猴黄1号和猴杰2号2种最强,并且与产量成正比关系;子实体性状的综合指标以猴黄2号和猴杰2号菌株最好,适合湖北鄂东大别山地区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8.
选择10个青贮玉米品种(高油115,高油106,东青1号,中原单32,中北410,龙单13,东农250,东农252,平早1号,阳光1号)在北安地区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生物产量、饲用品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中,生物产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原单32、东青1号和阳光1号,粗蛋白含量前三位的是龙单13、阳光1号和中原单32,综合分析认为,中原单32和阳光1号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适于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来自国内6 个育种单位的12 份莜麦(裸燕麦)品种在冀北坝上的区域适应性,连续进行了3 年适应性试验,通过对试验品种的主要性状以及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变异系数、方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莜1 号’、‘坝莜3 号’和‘坝莜1 号’的生物产量对环境敏感,‘草莜1 号’、‘坝莜1 号’和‘晋燕14 号’的籽实产量对环境敏感,‘坝莜3 号’、‘定莜1 号’和‘晋燕13 号’的株高对环境敏感;年度间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籽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认为‘晋燕14 号’、‘白燕2 号’、‘宁莜1 号’、‘花早2 号’、‘坝莜1 号’和‘白燕11 号’适宜作为粮用型品种应用,‘坝莜3 号’、‘晋燕13 号’适宜作为草用型品种应用,‘坝莜1 号’、‘白燕2 号’、‘宁莜1 号’和‘晋燕14 号’宜作为粮草兼用型品种应用;早熟品种‘白燕2 号’,中早熟品种‘晋燕14 号’,中熟品种‘坝莜1 号’和中晚熟品种‘坝莜3号’是最适宜张家口坝上种植的裸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PAGE技术研究了12个金针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结果表明:12个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无拮抗或拮抗效果不明显的菌株组合为:1号和6号、2号和4号、7号和10号、3号和5号。基于12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菌株在遗传距离为D=0.39处明显地聚成5组。其中,Ⅰ组为1号和6号,呈现Ec、Ed、Ei、Ek、El特征带;Ⅱ组为2号和4号,呈现Ec、Ed、Ef~Ei、El特征带;Ⅲ组为7号、8号、9号和10号,呈现Ed、Eh、Ei和El特征带;Ⅳ组为3号、5号和11号,呈现Ea、Ed~Ei、El特征带;Ⅴ组为12号,呈现Ed、Ee、Ei和El特征带。拮抗关系法和酯酶同工酶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12个金针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谱带d、i、l为12个菌株所共有,说明这3条谱带为金针菇的标志性谱带,其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479、0.744、0.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