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1 合闸弹跳《35 k V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ZBK970 0 4 -89)将合闸弹跳定义为断路器在合闸时触头刚接触直至触头稳定接触瞬间为止的时间。所有直读数据的开关特性测试仪都是按照这个定义来设计制造的。影响灭弧室电寿命的是电弧 ,而电弧只有在动静触头不接触时才会产生 ,在动静触头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实践及理论分析均表明 ,真正对真空的电寿命有影响的因素是 :合闸过程中 ,触头刚接触直至触头稳定接触瞬间为止 ,这期间的触头断开时间。真空断路器合闸过程中 ,触头接触后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 ms,这也与实际工作有差异。真空断…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型号汽车的悬架系统,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在ADAMS系统中构建悬架模型,展开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参数仿真分析,获得车轮定位参数仿真数据,并通过ADAMS/Insight模块对车轮定位参数做优化设计,找出合适的优化方案。这为以后的悬架改进提供了优化基础,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最终达到研究悬架参数对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CAD建立了FSAE"宁远02"赛车的二维三视图模型,获得了前悬架的关键硬点坐标,在ADAMS中建立了前悬架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平行轮跳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对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前束、主销内倾角为优化目标,运用了ADAMS/Insight,采用二水平部分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前轮定位参数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优化了灵敏度较高的因素。优化后前轮定位参数随轮跳的变化得到了改善,有利于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正>真空断路器超行程是一项重要技术数据,是指动静触头接触后,触头弹簧的压缩行程。其作用是提供充足的接触压力,从而保证触头接触良好、减小合闸弹跳和提高初始分闸速度。超行程的数值并非一成不变,触头电磨损、传动拉杆调整不当、操动机构机械磨损等原因都会引起超行程的变化,定期检测超行程,对真空断路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乘用车里,以麦弗逊式前悬为研究对象,利用了虚拟样机软件ADAMS,在ADAMS/Car中建立麦弗逊式前悬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然后利用ADAMS/Insight对9个硬点坐标值中对前悬定位参数有较大影响的坐标值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后处理模块ADAMS/PostProcessor得到优化后的结果,成功得到了该车辆前悬的最优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节能赛车在转弯过程中的能耗,通过阿克曼转向原理确定节能赛车转向轮之间的转角关系并理论计算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尺寸。利用MATLAB软件对转向梯形参数臂长和底角值进行优化,从而得出拟合较好的曲线图和数据,再用ADAMS软件进行三维仿真优化,从而选取与实际最接近的优化值。应用MATLAB数据优化和ADAMS三维仿真优化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并得出最佳转向梯形参数臂长m和底角θ的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某款赛车后悬架结构的设计过程,运用Catia构建了赛车后悬架,利用ADAMS/Car对赛车后悬架进行运动学的仿真分析,证明了后悬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后悬架系统性能参数伴随车轮振动的改变曲线。通过ADAMS/Insight实现赛车后悬架系统的优化与仿真,优化了后悬架结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分离效果差、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对收获机分离装置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ADAMS中创建分离装置的模型,运用ADAMS的仿真选项求出了质心点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曲线图,通过分析曲线图的变化规律,得到对分离装置效果影响最大的物理量—加速度,同时得到偏心轮转速和偏心轮半径是影响加速度的关键参数,并对分离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偏心轮转速275 r/min,偏心轮半径0.028 m时分离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分离装置进行改进,达到提高分离效率、降低伤薯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悬架对Baja赛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和平顺安全性能,在中国汽车工程制定的对Baja竞技赛车的要求前提下,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Baja赛车悬架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对模型前束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前倾角和车轮外倾角进行仿真分析,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分析悬架各安装硬点对赛车操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多目标优化,不断对比优化数据,以确定悬架最终模型和最优参数,并使在该参数先优化对象接近参考目标,结果显示,该研究对Baja赛车悬架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输送臂的建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照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输送臂的工作特性,引入虚拟样机技术,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输送臂机械模型和液压仿真模块,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输送臂的控制模型。通过ADAMS与Matlab接口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集成仿真;对输送臂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软件SolidEdge,根据设计尺寸对小型棉花制钵机进行了零部件的三维造型和整体的装配设计,并利用MDI公司的SIMPLYMOTION运动模拟功能对设计好的装配体进行机构运动模拟及运动干涉分析。结果表明:三维造型直观并且容易修改,能大大节省设计时间;装配体的机构运动模拟及运动干涉分析能够快速地检验本机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是当前农业工程中重要研究领域。基于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结合作物根系吸水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值,推导了渗透参数拟合公式,进一步对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同时,利用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对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了直观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地表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反演分析土壤-秸秆水分运动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潜水均衡试验站土壤测渗仪资料,以新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轻粘土为例,利用无秸秆覆盖和地表以下35 cm秸秆覆盖的实测资料,研究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模型参数,通过HYDRUS模型反演确定了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秸秆水分参数。并与测筒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无论是模拟计算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还是秸秆水分参数都与相应的测筒观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这表明了轻粘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秸秆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是合理的。这些参数的确定将为更好地模拟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秸秆覆盖层阻止土壤潜水蒸发抵制土壤盐分向上运动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水氮动态变化,为南方稻作区节水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测的田间灌排水量及氮素变化数据,采用Morris方法检测DRAINMOD模型水氮运移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并利用DRAINMOD模型对传统灌排模式和控制灌排模式下稻田水氮动态进行模拟.[结果]20~40 cm 土层侧向饱和导水率对稻田...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人机协作思想,确定了采摘机械手自由度数目,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讨论了该机械手的运动学问题,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采摘机械手的三维仿真图.同时,通过控制滑块驱动机械手运动,运动情况满足预定要求.编制简单的算法程序,对规划好的轨迹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从而验证了连杆坐标系的正确性和连杆参数的合理性;在运动过程中各关节角连续变化,末端执行器可以实现预期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学模型对渗灌条件下不同的土质、初始含水率、渗管埋深、供水压力和历时的土壤水分运动进行计算分析 ,并研究其对渗灌技术的影响 ,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最后介绍了蔬菜大棚的渗灌实例  相似文献   

17.
彭霞  徐为民  曹杰 《农机化研究》2012,34(2):157-159,163
在虚拟环境下对番茄翻秧机工作过程的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直观地了解了工作过程中番茄秧的运动情况。首先,进行模型建立与传递、约束与力的定义;然后,对拨秧滚子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学分析,对分秧装置进行力学分析;最后,进行番茄秧与分秧器的接触运动分析、番茄秧与拨秧滚子的接触运动分析。通过在各种参数下结构受力的仿真分析,为物理样机的设计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土壤颗粒物理参数和接触参数,本文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桑园土壤为例,对土壤颗粒的接触参数进行了仿真标定。首先利用粉体仪、斜面仪、等应变直剪仪等,分析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的粒径分布,测量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休止角、滑动摩擦角、剪应力、内聚力、内摩擦角;然后,根据实测土壤粒径分布,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非等直径土壤球形颗粒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土壤颗粒间及土壤与65Mn钢间的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恢复系数为试验因素,土壤休止角、土壤-65Mn钢滑动摩擦角为目标值,建立了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方案,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仿真标定的土壤-土壤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0.89、0.45和0.43;标定的土壤-65Mn钢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1.15、0.05和0.4。利用以上标定的最优参数对桑园土壤进行了休止角与滑动摩擦角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休止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69%,土壤-65Mn钢的滑动摩擦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2.88%。在此基础上,依据实测的土壤剪应力,采用试错法,以实测土壤内摩擦角为目标值,优化标定了土壤-土壤颗粒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中的粘结参数,标定法向粘结刚度、切向粘结刚度分别为1×108、5×107N/m3,临界法向应力和临界切向应力均为10kPa,接触半径为1.1倍颗粒半径,直剪仿真得到内摩擦角为30.24°,仿真值与直剪试验内摩擦角平均值相对误差为5.53%。本文提出的土壤颗粒建模方法、标定方法及其所标定的参数值,可用于砂质壤土桑园耕作机械触土部件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离散元仿真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土壤颗粒物理参数和接触参数,本文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桑园土壤为例,对土壤颗粒的接触参数进行了仿真标定。首先利用粉体仪、斜面仪、等应变直剪仪等,分析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的粒径分布,测量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休止角、滑动摩擦角、剪应力、内聚力、内摩擦角;然后,根据实测土壤粒径分布,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非等直径土壤球形颗粒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土壤颗粒间及土壤与65Mn钢间的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恢复系数为试验因素,土壤休止角、土壤-65Mn钢滑动摩擦角为目标值,建立了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方案,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仿真标定的土壤-土壤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0.89、0.45和0.43;标定的土壤-65Mn钢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1.15、0.05和0.4。利用以上标定的最优参数对桑园土壤进行了休止角与滑动摩擦角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休止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69%,土壤-65Mn钢的滑动摩擦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2.88%。在此...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Systems》1998,57(1):43-63
Control success with heterorhabditid nematodes varies with nematode species, isolate,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ter application. These factors affect nematode behaviour. A model was developed that simulates movement of a nematode population in space and time from the moment of application on a sand column until penetration into a host. It was used to identify, (1) which nematode traits can best be used for improvement, and (2) what is the most promising strategy of improvement. The sensitivity of simulated control success of Heterorhabditis spp. against larvae of the black vine weevil, Otiorhynchus sulcatus, at low temperatures, to changes in nematode behavioural parameters was quantified and related to genetic or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found in the nematodes.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nematode movement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simulated control success.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aggregation and arrestment had a large effect on control, but there is no variation in Heterorhabditis for these traits.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penetration had a moderate effect on control. 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 to enhance control by Heterorhabditis in this system would be to raise the proportion infectious nematodes of an isolate up to its genetic maximum, by improving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onditions. Variation in biocontrol would be reduced, resulting in a more reliable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