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病害及其防治 (1)病害原因.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它们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  相似文献   

2.
一、病害及其防治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软腐(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病害及其防治 1.病理原因 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烂病).其病因大多由于环境不良,如高温高湿、透气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的生长时病菌进行侵袭危害,导致天麻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内部成稀浆状,最终因腐烂发臭空壳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 一、病害及其防治 1.发病原因。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降低天麻的产量,还会直接侵染天麻块茎,造成天麻腐软(称块茎软腐病)或腐烂死亡(称块茎腐  相似文献   

5.
1 生态气候条件 1.1 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菌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1.2 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8℃开始萌动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7.
<正>天麻栽培中连续数年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因块茎感染病毒等原因导致种性退化,致使经济产量严重下降。采用有性繁殖可有效地防止种质退化,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可获得新的丰产品系选育材料。生产上利用天麻种子栽种,称之为有性繁殖。目前多采用萌发菌菌叶伴播法,但由于天麻种子微小,极易在栽培床上因很快失水而丧失发芽能力,已经发芽的种子,因营养不足,原球茎生长缓慢,分生出的营养繁殖茎细微、短小,接上蜜环菌的几率很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天麻区域性规模化种植所需的优良蜜环菌菌株。[方法]对不同来源的3份蜜环菌菌株(gza46、sb1、wmt1)与伴有萌发菌的天麻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伴栽试验,测定天麻产量,并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天麻有性繁殖栽种6个月,蜜环菌"gza46"菌株在其产量上较"sb1"菌株具有显著差异,与"wmt1"菌株差异不显著;有性繁殖栽培18个月,蜜环菌"gza46"菌株在产量(箭麻和种麻)上与"sb1"菌株均呈显著差异,与"wmt1"菌株差异不显著,但其中的单产种麻呈显著差异,单产箭麻相当。[结论]"gza46"号蜜环菌菌株适于贵州德江县及周边地区的天麻种植。  相似文献   

9.
一、病害及其防治1.病理原因 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它担子菌,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严重时不但会抑制蜜环菌的生  相似文献   

10.
天麻是兰科植物,生活过程中需与真菌共生,才能完成由种子到米麻、白麻及箭麻的整个过程。因此天麻种子萌发菌、蜜环菌的优劣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除此之外,天麻的生长特性也是决定天麻优质高产不可忽视的因素。天麻生长中有3种特性:避光性、向气性、向湿性。在栽培中具备优良萌发菌和蜜环菌的基础上,只有满足天麻这3种特性,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总结了天麻的药理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天麻的生活史,重点分析了天麻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细胞工程技术快速生产天麻素的方法,即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天麻细胞团,提取天麻素。  相似文献   

12.
野生天麻·栽培天麻的RAPD和AFLP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的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用RAPD和AFLP数据得到的聚类图相似,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品在聚类图上得以区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同条带。[结论]包括海拔在内的地域隔阂,而非人工种植可能是产生天麻种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天麻靠消化侵入其皮层内部的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而进行发育,但是它们之间没有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嫩芽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刺嫩芽的叶片、叶柄和幼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刺嫩芽快繁体系。[结果]3种刺嫩芽外植体中,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在4种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MS培养基中适当增加2,4-D和少量的6-BA,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1.0mg/L,叶片诱导率高达3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1.5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0.5mg/L,平均诱导分化率达85.0%;琼脂加入量控制在7.5~8.0g/L及适当降低6-BA的含量时,可有效防止外殖体玻璃化的产生。[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刺嫩芽快繁体系,试管苗驯化率可达85.0%,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遮阳网的遮阴度和高度以及覆盖物的种类和覆盖厚度对天麻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在70%与90%遮光率的遮阳网和2.5、2.0m高度下,测定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树叶和沙土分别在3、5、10cFn的覆盖厚度下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7~9月份高温季节,采用90%遮光率的遮阳网能有效降低天麻生长层温度,对天麻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青冈树叶覆盖5cm的厚度是最佳的覆盖处理。[结论]在平地栽培情况下,遮阳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比对切花菊‘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切花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营养液配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氮磷钾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对‘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茎粗、叶面积、花径、花瓣长、破蕾期、植株鲜干质量、根长差异显著;磷对茎粗、花颈长和破蕾期的影响显著;钾对花颈长、破蕾期、叶鲜质量和茎鲜质量的影响显著。最佳的氮磷钾摩尔浓度配比为营养生长期N∶P∶K=14.3∶2.0∶8.0,生殖生长期N∶P∶K=7.1∶4.0∶12.0。表4参18  相似文献   

16.
杨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70-172
[目的]研究荥经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的适宜海拔范围。[方法]利用泥巴山和荥经气象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方法得到各季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泥巴山北坡1 000~2 000 m的平均气温和降雨量,通过对泥巴山野生天麻的生态气候环境分析,在保证优质兼顾产量的条件下,研究其生长适宜的海拔范围。[结果]根据天麻正常生长发育、越冬休眠对温度、水分条件的要求,在保证优质兼顾产量的条件下,确定出荥经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的海拔为1 300~1 800 m。[结论]该研究为荥经县仿野生天麻的种植、农民增收、山地立体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物苗期营养与化肥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肥的不均衡过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不仅未能发挥肥料应有的增产作用,而且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损失和农产品和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一般区域盲目追求投入,施用量过大;低投入区域施用量不足;普遍注重追肥,氮素营养滞后。通过作物需肥规律及营养特性的例析,揭示了作物营养特别是苗期氮素营养的重要特性,经过多年多作物的示范印证,提出了作物苗期是需肥关键期,而不应该用拔节、抽穗养分临界与大量需肥期指导施肥的观点,并就科学施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鼠尾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蕹菜与蓝藻、绿藻和轮虫之间的关系及净水机制。[方法]以水蕹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生态模拟的方法将小球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和蛭形轮虫添加到水蕹菜培养液中,通过测定水蕹菜的生长指标、微型生物种群变化以及营养液内的营养消耗状况,研究水蕹菜同微型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水蕹菜苗株根系发育到一定阶段,主根生长停滞而侧根大量萌出,营养吸收效率增大。当初始接种浓度为10.0×104cells/ml时,小球藻刺激水蕹菜快速生长,根系及茎叶系统发达茂密,但后期高密度小球藻的营养竞争则导致水蕹菜生长减缓。混合藻的竞争及化感作用限制了水蕹菜根系发展。蛭形轮虫繁殖产生的摄食压力对铜绿微囊藻影响较小,却抑制了斜生栅藻的生长。蛭形轮虫的粘附及摄食作用对水蕹菜根系的影响明显,导致茎叶系统发育不良,生物量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鱼虾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