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蟹蟹奴病的安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18日,泗洪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龙集镇水生动物病害监测员测报,报告该镇东咀河蟹养殖区部分塘口河蟹夜晚开始上岸,检查蟹体发现河蟹腹脐侧长有白色颗粒状肉瘤,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  相似文献   

3.
在蟹的各阶段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病害。一般从 6月到 8月为蟹病的高发季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大规模的病害发生。正确掌握蟹病的诊疗方法,对于减少养蟹损失,提高养蟹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笔者 2000年 7月底 8月初对湖北洪湖滨湖区养蟹情况的实地考察结果来分析,确有值得深思之处。 滨湖区共有水产养殖面积 0.27万 hm2,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 0.13万 hm2,河蟹养殖池塘均紧靠洪湖边分布。因受今年干旱的影响,洪湖出现了少有的大面积干旱, 2000年汛期,洪湖水位只相当于平时枯水期时的水位,使平时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 ,在有些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1995年开始 ,皖、江、浙、沪地区发现了不明病因的中华绒螯蟹擅抖病。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蔓延到上海、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市 ,几乎覆盖了我国的河蟹主要养殖区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总体上国外对蟹类病害的研究比国内要领先得多 ,但河蟹的养殖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国内进行 ,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病害研究国外没有涉及。因此由于国内大规模养殖而产生的河蟹病害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河蟹病害包括“颤抖病”(又称抖抖病、抖脚病等)在内的研…  相似文献   

5.
水生动物在不利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易患病。作者对蟹虾、鳖龟病害产生的一些特点及主要原因作了扼要的浅析。  相似文献   

6.
7.
用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测得白纹方蟹、字纹弓蟹和角眼沙蟹18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826bp、825 bp和833 bp;分析得出3种蟹18S rDNA序列的A+T碱基百分含量基本相同,其平均含量为49.3%,略低于G+C的百分含量(50.7%);3条18S rDNA序列对位排列后共836位点,其中存在20个变异位点,包括插入/缺失位点13个,转换4个,颠换3个;并通过RNA structure软件对变异较大的第601~836位点序列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最易发的三种河蟹病害有黑鳃病、水肿病、颤抖病。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黑鳃病1.症状:病蟹的鳃丝暗灰色或黑色,易浮头,严重时全部变黑,病蟹行动  相似文献   

9.
培育蟹种控制性早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种,俗称扣蟹,一般指规格为2克以上的一秋龄幼蟹的统称。蟹种性早熟是目前我国发展河蟹养殖中主要问题之一,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主要养殖区普遍存在,已引起各界特别是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现就笔者在实践中所积累的数据与对策措施,撰文仅供参考。一、河蟹性成熟及人工培育蟹种性早熟的主要特征1、河蟹性成熟特征河蟹在湖泊、草荡等天然水域中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前,河蟹个体较小,壳色淡黄;雄蟹步足尤其螫足上的刚毛短而稀疏,资足掌部上下两面尚无刚毛,雌蟹腹脐也未长足,仍呈三角形,尖端较窄,紧贴身体,不易分离。…  相似文献   

10.
河蟹蟹种性早熟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因放养了性早熟蟹种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9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成熟。这些蟹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通常当年不处理,第二年将会陆续大批死亡。而且若不及时挑出还会捕食其他蜕壳蟹,从而影响整个养殖池。l性早熟的识别边外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l)腹部:雌早熟蟹种的脐大而圆、几乎将头胸部盖满。脐边缘密生绒毛.很厚。与头胸部贴得不紧。另外,脐基部很宽,接近甚至达到第4步足基部。雄性早熟蟹种,翻开脐部、交接器明显变硬,且末端围生绒毛。(2…  相似文献   

11.
河蟹幼体阶段丝状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原体 丝状细菌病的病原体是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也叫发状白丝菌)和发硫菌(Thiothrix sp.),主要是前者。毛霉亮发菌丝体细长如发状,粗细较均匀,菌丝直径3~5μm,末端稍细;长度大约200μm,个别大者超过 1mm;不分枝,不运动;一般透明无色,较老的菌丝在高倍镜下观察略显淡黄绿色,或有极小的黑色颗粒;有比较清楚的分隔,常以分生孢子形式进行繁殖。毛霉亮发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色素、透明;在0℃~35℃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适盐范围在3‰~60…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唐山市的稻田养蟹发展很快,1996年稻田养蟹面积达2000hm~2,其中有1333hm~2用于培育扣蟹。由于技术管理措施得当,养殖效益显著,1333hm~2稻田均产扣蟹35kg/0.067hm~2,高产典型均产超过 50kg/0.067hm~2。由于市场价格较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效益为 2700元/0.067hm~2,收入高的平均效益超过5000元/0.067hm~2。  相似文献   

14.
洪湖中华绒螯蟹纤毛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丁雷宋憬愚岳永生(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早熟蟹,俗称“老头蟹”,性腺早熟,但又达不到上市规格,且不再生长,在养殖中,会因蜕壳困难而死亡,影响养殖效益。1早熟蟹的鉴别1.1规格规格在5—10g/只的蟹种中早熟蟹极...  相似文献   

16.
四种常见蟹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最常见的河蟹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水肿病、颤抖病。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在河蟹病害防治上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蟹已在大江南北广泛开展。养殖技术亦日趋成熟。但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经济,降本增效已是池塘养蟹共同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多年池塘养成蟹实践,认为只有抓住养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池塘条件 河蟹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是海水中生,淡水中长的底栖甲壳动物,有其特定的生存生长环境,池塘人工养殖时,必须符合这些特定的条件,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宏  杨万喜 《水产科学》2000,19(4):27-29
综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提出该病可能是由多病原引起,并展望了“颤抖病”的研究及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三疣梭子蟹亲蟹抱卵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对人工养殖及海洋捕捞成熟的未抱卵的梭子蟹进行了越冬及抱卵培育技术探索,使其成活率达80%以上,抱卵率达70%以上,从而为育苗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几年来的生产试验,笔者认为,提高三疣梭子蟹越冬成活率及抱卵率在技术措施及管理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亲蟹的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与其它几种同科蟹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无齿相手蟹、红螯相手蟹和字纹弓蟹等五种蟹的肌肉、肝进行了6种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五种蟹的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种间同工酶差异与它们的分类地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