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对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晓林  伍莉等 《内陆水产》2002,27(11):37-38
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犤1犦,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以及独特的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由于天然资源的极度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展黄鳝规模化养殖已势在必行。目前对于黄鳝的生物学犤2犦和繁殖犤3,4犦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消化生理方面的研究只见零星报道。笔者通过黄鳝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力的测定,对黄鳝的消化能力和消化特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黄鳝每尾平均重11.2~34.3…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烂颈病”的中华鳖颈部组织逐渐变硬、坏死,呈化脓性溃烂;从典型病鳖颈部病灶上分离、提纯培养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学鉴定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杆菌;该菌株对健康中华鳖进行人工感染,出现与自然病鳖基本一致的病理症状,接种健康鲫鱼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采取3g/m^3水体的漂白粉浓度全池泼洒及在饲料中添加丁胺卡那霉素15mg/kg鳖体重.d,连续用药5d后,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腐皮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红玲 《淡水渔业》2000,30(4):33-35
由于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病发生较多。近来农业展览馆水产馆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物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发现鳖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单胞菌引起的腐皮病 ,该病初期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等处的皮肤溃烂 ,皮肤组织变白 ,变黄 ;后期溃烂处皮肤脱落 ,深者见骨 ,流血 ,甚至失明。与此同时 ,对江苏、上海、温州、北京、辽宁及本市的该病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病鳖来自各地送检的病鳖 ,均具有典型的腐皮病症状 ,幼鳖由北京农展馆提供 ,鲫鱼购自秦皇岛 ,小鼠来自秦皇岛第二医院 ,兔购自昌黎…  相似文献   

4.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3):35-35
1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危害对象:草鱼、青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漂白粉浸浴;2)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克/米3漂白粉全池泼洒1次,或投喂磺胺胍药饵;3)大蒜治疗。大蒜按每千克鱼种投喂5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喂3~6天。2寄生性肠道疾病2.1球虫病病原体:艾美虫。危害对象:青鱼。症状:鳃部呈苍白色,肠管内壁形成许多灰白色“肿瘤”,病灶周围组织溃烂,产生白色脓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相似文献   

5.
绿毛龟常见疾病的防治绿毛龟因养殖容器较小,受人为影响大,水体的理化因子、生物因素变化大,故常出现疾病。现就防治方法等问题阐述如下:1.水霉病症状:绿毛龟身上附着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病龟食欲减退,消瘦无力,严重时病灶部位伤口充血或溃烂。病因:由...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温室甲鱼咽喉炎的发生和流行比较严重,对甲鱼养殖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甲鱼咽喉炎的具体症状:1.病鳖发病刚开始,表现为食量减少,在食台上精神不振;2.微呈喘气状;3.池中病鳖爬墙、打水或倒游;4.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5.腹甲呈纯白色的贪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金晟 《科学养鱼》2001,(5):46-46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 20%~ 30%,最高可达 60%。  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使用劣质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  鳖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1.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  2.解剖…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00,294(5)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症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甲鱼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的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5;发该病。甲血红柱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7,21(4):428-433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甲鱼腐皮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信云 《淡水渔业》2000,30(5):40-40
1 症状患腐皮病的病鳖外部表现为背腹甲块状充血发炎 ,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溃烂 ,解剖这种重危病鳖 ,就会看到内部器官都有病变 ,一般肝脏肿大 ,且有大量米粒状白色斑点 ,有的肝脏呈腐皮状 ,肾肿大 ,脾呈黑褐色 ,肠道无食物。2 治疗将病鳖捞起后放在装有浓度为 30mg 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盆里浸泡 1~ 2小时 ,然后将药液稀释到 3mg L的浓度继续浸洗 ,次日重复上述作法 ,根据病情轻重 ,一般处理 3~ 5次就可以移到隔离池去治疗。病鳖入池后先引食 1~ 2天 ,然后投喂药饵 ,第一天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 8克 ,第二天起药量减半 ,…  相似文献   

11.
一、水霉病 症状:患鱼身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鱼体发病初期,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遍布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病、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申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蔓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D腔粘膜弥散性出血占80%,胃肠粘膜出血占60%。患有该病的鳖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停在岸边,呈昏迷状态。红脖子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抱菌,属弧菌产气单抱菌属,镜俭为革兰氏阴性短菌,带菌鳖…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鳗养殖过程中,自1995年开始发现一种新的疾病,1996年呈暴发性漫延,病鳗起始不摄食,易吊挂于饵料台,体表及鳃部粘液分泌增加,池水由于鳗短粘液分泌增加、脱落而于水面聚积泡沫,随病情发展,水面泡沫量增加。悬挂于饵料台的病鳗于体表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粘液脱落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显浅蓝色,主要发现于躯干部。随病情发展,病灶处呈严重炎性反应,皮肤溃烂,病灶周缘呈红色,严重时,溃烂病灶深入肌肉组织。病鳃鳃丝水肿,顶端充血,有时鳃丝溃烂;肝脏、肾脏肿大,胆囊有时亦肿大;肠道无食物,有炎症或积水;臀鳍,胸鳍有时…  相似文献   

14.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军 《内陆水产》1997,22(4):25-25
鳖的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都是养鳖业中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二者以传染性强,感染快,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而著名,并且这两种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病因与治疗方法却不尽相同。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痫、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口胶粘膜弥散性出…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6.
鳝鱼病虫害的生态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鳝鱼养殖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鳝鱼鳞、鳃、鳍退化,外层屏障是粘液和皮肤,内层屏障是其免疫机能,因此鳝鱼发病的主要原因是:(1)应激反应使粘液脱落减少;(2)捕捉、运输、管理等引起皮肤受伤;(3)因寄生虫、水质不良或饲料不好等原因使鳝鱼免疫力下降。鳝鱼发病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性、并发性和继发性等三大特点。目前,在养殖生产中发现的鳝鱼病虫害有20余种犤1犦,常见的有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神经紊乱症,出血病,打印病(腐皮病),白皮病,隐藏新棘虫,毛细线虫病,水蛭,水霉病等,其病原物大多是条件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2,27(12):30-3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又有甲鱼癌症之称。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走访过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千余家养鳖场,经常碰到此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1白底板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白底板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200克左右的幼鳖。肠道出血,肝脏肿大,呈灰白色,有星状出血点,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腹腔积水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目前该病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主要流…  相似文献   

18.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症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甲鱼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的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甲鱼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鳖的预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油,严重时失明,舌尖、口…  相似文献   

19.
11月初,罗定当地有养殖户带着发病黄沙鳖到我检疫站求诊。病鳖多表现为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块,腹甲出现红斑甚至整个腹甲泛红,尾柄处大块表皮糜烂,病鳖的四肢、头颈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并形成溃疡,病鳖严重的出现溃烂,口、鼻发炎充血。我们初步诊断为鳖腐皮病、红底板及红脖子病。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及找到解...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4,(9):76-76
六、黑鳃病 [病原]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镰刀菌。 [症 状]发病初期,病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出现浅黄色或橘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色斑变为浅褐色;鳃丝上附着有较多的污物,严重时鳃呈黑色并发生溃烂,有时可见附肢上也有溃烂斑。病虾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最后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