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我国足刺(虫脩)属一新纪录种——富氏足刺(虫脩),并首次发现长臀华枝(虫脩)的雌性与平利短肛棒(虫脩)的雄性.文内附有虫体特征图4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云南省产叶(虫脩)科的一个新种,除详细描述独龙叶(虫脩)(Phyllium drunganum Yang)新种外,并绘制其全形与特征图,以利鉴别.同时简介了中国叶(虫脩)区系和云南省的种类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足刺(虫脩)属Phobaeticus Brunner隶属(虫脩)科,是一个较小的属.本文报导的是采于安徽岳西该属的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描述所用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采自浙江省莫干山,江西省大岗山,安徽省黄山和辽宁省的竹节虫目枝(虫脩)科,皮(虫脩)属四个新种,并分别与其近似种作了比较,绘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5.
<正> 长肛棒(虫脩)属Entoria为竹节虫目(虫脩)科中的一个小属,由Stl氏建立于1873年,模式种是E.denticornis Stl,目前已知17种,除少数种类分布日本与菲律宾外,大多数均产自我国台湾。1977年笔者将广西博白县采到的该属9头雌性标本鉴定为新种,命名为博白长肛棒(虫脩)Entoria bobaiensis Chen,但是当时未获得雄性标本,1989年7月笔者整理广西寄送的竹节虫标本中,发现两对博白长肛棒(虫脩),从而首次获得雄性。配模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中国产四种华枝(虫脩)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其分布。它们是:垂臀华枝(虫脩)(Sinophasma brevipenne Günther),克氏华枝(虫脩)(S.klapperichi Günther),异尾华枝(虫脩)(S.mirabile Günther),瓦腹华枝(虫脩)(S.hnei Günther)。并附有这四种华枝(虫脩)雄虫的检索表,最后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虫齿)科二新种,属(虫齿)目的(虫齿)科。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中国虱(虫齿)科虱(虫齿)属四新种:角虱(虫齿)Liposcelis antennatoides,饰红虱(虫齿)L.rufiornata,雕纹虱(虫齿)L.sculptilimacula 以及中华虱(虫齿)L.sinica。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外(虫齿)科 Ectopsocidae 一新种,即广东邻外(虫齿)Ectopsocopsis guangdongensissp.n.;记述了圆(虫齿)属 Psoquilla Hagen,并建立一新组合种 Psoquilla dispar(Verrill)。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海南(衤责)翅目3个属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中华爪(虫责)Cerconychia sinensis,双锥新(虫责)Neoperla bicornuta,海南新(虫责)N.hainanensis)。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室外的药效试验能找出防治效果最明显的农药为敌杀死和氧化乐果,最佳防治时期是垂臀华枝脩初孵幼虫高峰期,最佳防治方法是选择苦参碱烟剂、氧化乐果进行熏蒸和喷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山西虫生真菌资源的研究Ⅰ——虫生曲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虫生真菌资源调查 ,从大量采集的罹病昆虫或死虫上分离出曲霉菌 4 7株 ,共鉴定出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 4种 ,它们分别是黄曲霉 (A .flavusLink)、黑曲霉 (A .nigervanTieghem)、亮白曲霉 (A .can didusLink)和青霉状曲霉 (A .penicilloidesSpeg .) ,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有菌种均保藏于山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MHSAU)  相似文献   

13.
进行40%氯虫·噻虫嗪(福戈)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40%氯虫.噻虫嗪粒剂(福戈)120 g/hm2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持效性较长,可以大面积推广。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卵孵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并保持寸水3~5 d。  相似文献   

14.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15.
山西虫生真菌资源的研究Ⅲ——虫生镰刀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虫生真菌资源调查,从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54份罹病昆虫或死虫标本上分离出镰刀菌(Fusariumspp.)37株,共鉴定出6种,它们分别是尖孢镰孢(F.oxysporumSchlecht)、弯角镰孢(F.camptocerasWollenw.ExReink.)、节状镰孢(F.merismoidesCorda)、镰状镰孢(F.fusarioides(Frag.exCif.)Booth)、砖红镰孢(F.lateritiumNees)和半裸镰孢(F.semitectumBrek.ex.Rav.),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有菌种均保藏于山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U)。  相似文献   

16.
泰安地区虫霉目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两年对泰安地区蔬菜上虫霉流行情况的调查,鉴定出虫霉目真菌8种,分别隶属于2科4属,它们是: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毛蚊虫疠霉(Pandora bibionis)、块耳霉(Conidiobolus thromboides)、普朗肯虫生霉(Entomophthora planchomana)、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eae)、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蝽虫瘟霉(zoophthora pentatomis)。其中有5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种(标者)。同时,已分离纯化获得菌种4种。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中国一新纪录属和二新纪录种,即寄生在绿河鲀Tetraodon nigroviridis Marion de Procé,1822鳃上的囊鳃虫属Thylacicleidus Wheeler&Klassen,1988的异常囊鳃虫T.serendipitus Wheeler&Klassen,1988和宽钩囊鳃虫T.latus (R)ehulková&Gelnar,2005.所获标本与Wheeler&Klassen(1988)和(R)ehulková&Gelnar(2005)的描述基本一致,囊鳃虫属、异常囊鳃虫和宽钩囊鳃虫均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山西虫生真菌资源的研究(Ⅱ)——虫生青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从大量罹病昆虫或死虫上分离到的44株青霉菌进行鉴定,共鉴定出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5种,它们分别是扩张青霉(P.expansum(LK.)Thom)、紫变青霉(P.purpurogenum Stoll)、匐枝青霉(P.stoloniferumThom)、常现青霉(P.frequentans Westling)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有菌种均保藏于山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U)。  相似文献   

19.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和10%氯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常规药剂防效高,药效期长,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首选药剂,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还能有效兼治稻飞虱.  相似文献   

20.
额尔齐斯河鱼类双身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双身虫的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剖检鱼样标本3 000余尾,采集并鉴定双身虫,统计数据,分析感染率,感染强度等.[结果]共发现并鉴定双身虫三种,分别为: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1832)、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Achmerov,1974))及日本真双身虫(Eudiplozoon nipponicum(Goto,1891) Khotenovsky,1985),其在各自宿主上感染率及平均感染强度为: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1949),28.69;、5.46;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Dybowski)),1874),1.73;、2.33;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1758),4.78;、1.6.[结论]共检查到三种双身虫,均寄生于鲤科鱼类鳃部,东方欧鳊感染奇异双身虫的情况最严重,宿主鱼类体长分段后,发现体长段适中的鱼类及较大的鱼更易感染双身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