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一种新的企业化经营形式,并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经营形式及其对策,简明科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和OLE技术,以国产GIS通用软件Citystar和数据库管理VisualFoxpro为基本支撑系统进行了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期提高程序开发水平和系统的流化程度,并使系统易于在基层土地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山丘区土地开发经营股份合作制对景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经营股份合作制对山丘区土地的景观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应用MapGis软件对平邑县资邱乡开发区的景观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起源分类等,结果表明:受土地开发利用制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发区的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很低,均匀度很高,引进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分维数较小;斑块类型面积分布很不均匀,引进斑块的比例最大,廊道的比例和分布较合理,这些结论为未来的土地经营股份合作制的推广和土地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景观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耕地面积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的大趋势下,如何开发、利用荒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是当今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在对河北省南皮县的荒地农业开发中,吸取以往的教训,运用农业规模经营、尤其是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方法进行实践,初获成功。并发现,荒地开发既可充分发掘农村资源优势、又可减轻农村社会就业压力。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 土地开发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产物。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来说,改革既是一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经济效益的大竞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要求农业能够尽快地得到大发展。改革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国土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改革要获得全面成功,首先应紧紧抓住农业这个基础不放松。 在我区,人口的不断增长,非生产性建设不断占用耕地,致使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人常说:“家添一口,吃粮几斗”,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要吃饭、穿衣,就得开荒种地。如按我区现有生产水平,目前人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持续增长的原理出发,探索了城市土地和农用土地经营中的气象损益问题及其经济评价方法,对可再生资源的经济评价来说,这是初步性的尝试,而对土地的经营来说,这既是必要的补充又是一有个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西鹿寨县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妙君  卢伟  周寅康 《土壤》2004,36(4):430-433,445
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是科学开展土地开发工作的基础,影响土地开发潜力的因素众多,目前还没有公认比较成熟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本文结合广西鹿寨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开发地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等 3 方面的 13 个指标在内的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乡镇为分级单元,在科学地定量评价土地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对鹿寨县的土地开发潜力进行分级,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同时,文章对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合理开展鹿寨县的土地开发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片土地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成片土地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其因源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余杭新城的开发建设为例,对成片土地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营造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吕婧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90-292
以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相关标准,总结多年来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经验,界定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内涵、定位、特性、应用及指导意义,同时对《标准》与其他相关规范、规程的关系等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The increasing problem of landlessness in Ethiopia has put pressure on regional governments to redistribute land. In 1997 and 1998, a major land redistribution was undertaken in the Amhara Region, reducing landlessness where implemented. While the impacts of such redistributions have been hotly debated,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exists concerning the actual impacts of redistribution. We find that l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Amhara Region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land productivity, by increasing access to land for farmers who are more interested or able to use purchased inputs such as fertilizer and herbicides. Our results, however, do not show much effect of the recent land redistribution or expectations of future redistribution on land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Thus, to the extent that investments in land improvement are necessary for conservation purposes, it appears that policy change to stop land redistributions is unlikely to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reducing land degradation. Credit and extension programmes and improving land rental markets, however, present better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land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of Ethiopia.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匹配态势与利用程度决定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安全。为优化中国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该研究基于2000—2020年全国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评价中国农业水土匹配状况,提出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揭示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及配比程度,联合匹配特征与水土利用状况确定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类型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灌溉水与耕地分布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均值0.424),匹配情况变差;广义农业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均值为0.360),无显著变化趋势。地理区及省际间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匹配状况为“土多水少”,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匹配状况为“水多土少”,广东(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2.06)和云南(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1.02)匹配程度分别为各省市最低和最高,匹配状况均为“水多土少”;2)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明显,垦殖率东南高西北低,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北高南低;3)吉林、新疆、江苏水土资源配置情况变差(转为低匹配高开发区),北京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有所好转(转为高匹配低开发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家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对实现国家食物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Land Information Systems (LI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decision‐making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natural resource applications: agronomic,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public good. Typically, LIS constitute a computerized database repository holding geospatial components, ‘mapping unit’ geometry and related georeferenced material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predictions and scanned legacy mapping. Coupled with the geospatial data are associated property, semantic and metadata, representing a range of thematic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examples of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LIS, presenting applications for land resource capabilities and management. These focus on the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LandIS) for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World Soil Survey Archive and Catalogue’ (WOSSAC) and consider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in Wales, an Irish land and soi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 scheme to optimize land suitability for application of palm oil biofertilizers in Malaysia. L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upport purposeful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s, drawing on soil and related thematic data, offering insight into land properties, cap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examples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transfera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of techn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cross geographical contexts. This assessment identifies the value of legacy‐based natural resource inventories that can be interoperated with other contemporar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为实现区域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的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拓评价方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项目立项决策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评价结果是立项决策的依据。该文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区域和项目类型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并从初评合格的项目中抽取6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立项决策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的非农化区域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0):277-287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基于耕地价值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价值进行测算,通过定量刻画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并建立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构建提供创新性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保护价值地区差异明显,最高为北京市,达185.21万元/hm~(2),最低为青海省,为44.61万元/hm~(2),两者相差近4.2倍。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耕地保护价值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呈现出东北及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价值中西部区域较高,主要受人口、耕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根据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中央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主体之一,2012年需向各省(市、自治区)支付耕地社会稳定与生态服务价值26764.068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5.15%;上海、安徽、广东、广西、宁夏减少的耕地保护收益与耕地非农化补偿支付成本总额分别达10.907亿元、10.283亿元、74.680亿元、66.495亿元、8.529亿元。基于此理论模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耕地保护博弈过程中,耕地非农化成本收益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也是耕地资源保护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市场配置管理转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提高耕地质量是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在现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在项目尺度上对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当前土地整治研究与实践的迫切要求。该文从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入手,甄别敏感因素及稳定因素,在农用地分等基础上,补充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修正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以海南省陵水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项目区综合自然等别由4.7提升至4.2,综合利用等别由4-3提升至3.2,修正后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为O.86,高于修正前的O.82,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满足实践中耕地质量的变化评价的需要。该研究可为项目尺度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盼盼  宋戈  王越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258-264
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等问题,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工程(盂县段)项目为基础,进行微观案例分析,探索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准确定位被占耕地的数量及空间布局,经过计算和分析,确定被占耕地等级。2)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可以确定补充为耕地的土地利用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补划为基本农田的一般农田的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可以保证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划为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3)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当中,交易机制不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价格区域间差异甚大,在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问题的基础上,将补充耕地及基本农田补划的方法推广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中,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农用地质量分等更新工作中,现有的分等体系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等别的变化.该文探讨一种能反映出整治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质量等别差异分等更新方法.即:在原分等计算体系中,增加2级修正,选出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的分等因素(地形坡度、地表岩石出露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分等因素(田块规整度、田间道路、灌溉方式和排水方式),并以这些因素的变化确定建设后耕地利用水平修正系数.该文选取位于陆良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中的14个点对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14个监测点中,5个监测点自然质量提升了0.1等,其余9个点自然质量等未发生变化.14个监测点利用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5等,最高提升1.7等.14个监测点经济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4等,最高提升1.8等.从验证结果可看出:在农用地分等计算流程中增加耕地自然质量修正和利用水平修正系数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