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3个模块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自注射部位的吸收、从肾脏的排泄、在肝脏的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研究利用该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次肌内注射氟苯尼考(30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多次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且在注射部位浓度最高,消除最慢。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测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休药期,在前期建立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基础之上,加入了氟苯尼考胺生成及处置模块,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预测得到了肉鸡连续5次灌胃氟苯尼考(25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胺的浓度,最终以氟苯尼考胺为残留标示物计算得到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休药期为1 d,并且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胺在肉鸡肝脏和肾脏中残留浓度较高,在皮脂中残留浓度较低,但自皮脂中消除最慢,且存在一定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肉鸡的生理学、解剖学特点,设计了一个包含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两部分在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血流图。模拟肌内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等过程。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肉鸡体内PBPK模型的最终建立提供了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及玉米赤霉烯酮的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玉米赤霉烯酮经口多次(1 mg/d,连续7 d)暴露后,各组织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预测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经口暴露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脂肪和小肠中消除缓慢,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20±2)℃条件下,氟苯尼考以10 mg/kg单剂量腹注和口灌健康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采用HPLC-MS/MS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0.62μg/m L、8.36、22.57和4.76μg/g,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1.0、1.0和6.0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76、17.84、17.23和19.48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C_(max)分别为2.35μg/m L、1.45μg/g、4.06μg/g和1.73μg/g,T_(max)分别为2.69、1.5、1.5和4.0 h,t_(1/2β)分别为40.59、12.29、37.78和47.34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研究结果为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1],能够从机理上模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预测用药后动物各可食性组织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为兽药残留休药期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2]。虽较传统的房室模型具有显著优势[3],但PBPK模型中涉及到众多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多个复杂的微分方程,建模过程极为繁琐,不易掌握。早  相似文献   

7.
新型兽用纳米乳载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氟苯尼考纳米乳(FFNE)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本试验以氟苯尼考溶液(FFSol)为参比制剂,以30 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8、12、24、36、48、72 h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含量,利用DAS 2.0软件计算房室模型与非房室模型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两种给药方式下,FFNE与FFSol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0-∞)分别为1 085.047和2 176.490 mg/L·h,半衰期分别为10.566和13.687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7.4%。肌内注射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0-∞)分别为1 530.55和3 243.338 mg/L·h,半衰期分别为7.533和13.335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9%。结果表明,FFNE通过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灌胃相对肌内注射吸收差,消除快。将氟苯尼考制成纳米乳剂后促进了氟苯尼考的吸收,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氟苯尼考纳米乳(FFNE)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本试验以氟苯尼考溶液(FFSol)为参比制剂,以30 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8、12、24、36、48、72 h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含量,利用DAS 2.0软件计算房室模型与非房室模型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两种给药方式下,FFNE与FFSol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085.047和2 176.490 mg/L·h,半衰期分别为10.566和13.687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7.4%。肌内注射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530.55和3 243.338 mg/L·h,半衰期分别为7.533和13.335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9%。结果表明,FFNE通过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灌胃相对肌内注射吸收差,消除快。将氟苯尼考制成纳米乳剂后促进了氟苯尼考的吸收,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肉鸡在空腹和正常饮食条件下消化道各区段氟苯尼考的吸收情况,试验选取48只体质量(1.85±0.15)kg及雌雄兼有的肉鸡,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空腹组和正常饮食组,每组24只,通过在空腹和正常饮食条件下,肉鸡一次性单剂量口服30 mg/kg氟苯尼考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与正常饮食组相比,空腹组血药质量浓度曲线达峰时间(Tmax)和吸收半衰期T_(1/2(Ka))快于正常饮食组,差异极显著(P0.01);最大药物质量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差异显著(P0.05);空腹组总吸收量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和回肠,肉鸡不适宜空腹口服给药氟苯尼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亲鸽哺育乳鸽期间使用地美硝唑后亲鸽和乳鸽体内地美硝唑(DMZ)残留分布及代谢规律,制定适合肉鸽生产的休药期规范。本试验于亲鸽开始哺乳第1天以拌料和灌胃2种方式投喂DMZ,停药后不同时间采集亲鸽、乳鸽组织和鸽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DMZ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结果显示,亲鸽采用饲喂和灌胃2种方式投喂DMZ后第1天亲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DMZ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均达到峰值,灌胃方式给药后第1天皮脂中DMZ及其代谢物含量高达6 591.7μg/kg,随后各组织残留量逐渐下降;饲喂方式给药后亲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药物消除时间分别为16 d、19 d、19 d和19 d,灌胃方式下分别为22 d、22 d、19 d和19 d;乳鸽各组织中药物残留代谢规律与亲鸽基本类似,最高残留量是灌胃后乳鸽皮脂组织,为500.7μg/kg;饲喂方式给药后乳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药物消除时间分别为16 d、16 d、16 d和13 d,灌胃方式下分别为13 d、19 d、16 d和13 d; 2种给药方式下第10天鸽乳中均无药物检出。结果表明,亲鸽使用DMZ,饲喂方式给药建议亲鸽休药时间为1...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麻鸭单次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的药动学,给药剂量均为20 mg/kg体重。麻鸭给药后,定点采血,分离血浆,然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利用房室分析法计算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下氟苯尼考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静脉注射氟苯尼考表观分布容积(V_β)为(8 388.45±850.43)m L/kg,消除较缓慢,消除半衰期(t_(1/2β))为(6.61±0.83)h;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峰浓度(C_(max))为(1.42±0.16)μg/m L,达峰时间(t_(max))为(1.60±0.19)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1.59%。结果证实氟苯尼考在麻鸭体内具有优异的药动学特征,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缓慢,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且较完全。结合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菌及大肠杆菌的MIC数据,计算得出对如上3种细菌感染的治疗,静脉或肌内注射20 mg/kg氟苯尼考较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氟苯尼考是新一代氯霉素类抗菌素,可用于家蚕细菌病防治。针对全年各养蚕季节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不同养蚕季节的蚕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500μg/m L氟苯尼考药液浸渍后的桑叶给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家蚕5龄第5天幼虫添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添食药物后不同时间蚕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2.0分析显示:给药后蚕体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不断上升,30℃处理区与24℃处理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给药后3 h和4 h;添食3 h后停止给药,30℃处理区蚕体中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至停药1.5 h后低于24℃处理区。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下蚕体对药物的吸收快,但消除也快,故在夏秋蚕季高温环境下使用氟苯尼考防治家蚕细菌病,需要适当增加添食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选择40只32日龄健康AA肉鸡按1万IU/0.6ml基因重组鸡α-干扰素0.6ml肌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基因重组鸡α-干扰素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浓度,研究其在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_(1/2α))、消除半衰期(T_(1/2β))、药物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结果表明,肌肉注射1万单位基因重组鸡α-干扰素后肉鸡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吸收较完全,能在体内较快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02-2007
对麻鸭单次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灌胃多西环素后进行药动学研究,给药剂量均为20 mg/kg。麻鸭给药后定点采血,分离血浆,然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利用房室分析法计算3种不同给药途径下多西环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后,多西环素分布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V_d)为(768.50±119.61)m L·kg~(-1),且消除缓慢,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6.62±0.84)h;而灌胃和肌内注射后,多西环素均迅速吸收,峰浓度(C_(max))分别为(11.32±3.46),(19.70±2.79)mg·L~(-1),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51±0.23),(1.56±0.09)h,绝对生物利用度则分别为39.44%,77.67%。本研究结果证实多西环素在麻鸭体内具有优异的药动学特征,其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但同时灌胃后其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推荐多西环素在麻鸭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给药方案为灌胃或肌内注服给药,剂量均为20 mg·kg~(-1)·d~(-1),连用3 d。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甘草提取物对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和联用组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和甘草提取物(0.5 g/kg,qd×7 d),灌胃给予左氧沙氟星(20 mg/kg)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以及组织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表明,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的左氧氟沙星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t1/2、MRT_(0-36h)、MRT_(0-∞)均显著增大(P0.05);左氧氟沙星在各组织中浓度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特点,但分布特征没有改变。甘草提取物能减慢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度,促进其向组织中转运和分布,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腹腔注射和口灌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甲砜霉素单剂量10 mg/(kg· bw)分别腹注和口灌红笛鲷,给药后取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用HPLC-MS/MS测定,所得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2.39和4.51 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5.80和5.06 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25和50.09 h.腹注和口灌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max分别为2.504和2.678 μ g/g、4.612和4.393 μg/g、12.464和7.509 μg/g,tp分别为6.0和4.0h、2.0和4.0h、1.5和4.0h;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消除速度较慢,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37.168和33.519 h、22.499和33.649 h、19.672和8.673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  相似文献   

17.
氟苯尼考在哺乳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哺乳仔猪6头,按15mg/kg.bw肌内注射氟苯尼考,于给药后24h内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进行二次提取,高效液相色谱-DAD检测法测定药物浓度,得到氟苯尼考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药-时数据,PKS药动学软件分析得到药动学数据。结果哺乳仔猪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动学数据符合开放式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重要药动学数据如下:分布半衰期tl/2α=62.12min,消除半衰期t1/2β=284.84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75837μg·mL-·1h,tmax=100.00min,Cmax=118.96m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脱氢乙酸钠作为饲料防霉剂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为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监控及休药期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黄羽肉鸡连续饲喂200 mg/kg脱氢乙酸钠30 d后,于不同时间分别取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样品中脱氢乙酸钠含量。休药1 d时,鸡肾脏、肝脏、肌肉和皮脂中脱氢乙酸钠残留量分别为0.68、0.59、0.34和0.20 mg/kg。随着休药时间延长,各组织中脱氢乙酯钠的残留量逐渐降低,脱氢乙酸钠在肉鸡各组织中的残留水平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和皮脂。在组织中的残留消除半衰期分别为肾脏5.86 d、肝脏6.02 d、肌肉8.88 d及皮脂为10.38 d。若以0.2 mg/kg为临时最大残留限量(MRLs),则脱氢乙酸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休药期分别为肾脏12.37d、肌肉9.37 d、肝脏9.18 d、皮脂4.16 d。得出结论:200 mg/kg脱氢乙酸钠拌料饲喂肉鸡30 d,在肉鸡各组织中的残留水平较低,均低于0.7 mg/kg;残留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9.
长效制剂能够使药物在动物体内缓慢释放,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实现方便给药的目的,同时也克服常规制剂多次给药造成的波峰波谷现象,更好地发挥药效。氟苯尼考混悬剂和常规制剂按20mg/kg体重肌注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试验所得的血浆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距原理处理。氟苯尼考混悬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44.99μg/(mL.h),MRT=26.62h,t1/2β=16.5h;氟苯尼考常规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54.3μg/(mL.h),MRT=12.97h,t1/2β=11h。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剂在体内吸收缓慢,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喹乙醇在肉鸡体内的组织动力学与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喹乙醇在肉鸡体内的组织动力学过程及在组织中的残留。并对血药和组织药物浓度进行动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从组织中消除,药物在心、肝、肾、肌肉各组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6、2.89、3.11、1.77小时。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残留时间以肾脏最长、肌肉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