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为了研究冷藏时间对不同生长阶段屠宰的麒麟鸡肌肉的影响,并为合理选择冷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4周龄和8周龄的健康麒麟母鸡各100只进行屠宰,测定不同冷藏时间胸肌和腿肌肉质指标、营养指标及肌苷酸(inosinic acid, IMP)含量。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保存的肌肉,与冷藏45分钟比较,冷藏4小时时胸肌和腿肌pH值均降低,12小时较4小时均上升,12~24 h内pH值差异不显著(P>0.05)且pH值相对稳定。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分别在冷藏0~72 h和0~60 h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2~36 h内各冷藏时间点的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且相对稳定,60,72小时滴水损失显著高于0,12小时(P<0.05)。4周龄麒麟鸡胸肌的剪切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冷藏36小时时达到最低值;腿肌的剪切力在冷藏24小时时达到最低值,36小时后的变化规律和胸肌一致;8周龄麒麟鸡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变化规律不明显,分别在24,36小时及12,24,48小时较低。4周龄屠宰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胸肌和腿肌a*值逐渐升高,72小时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
将42只1日龄健康雁鹅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饲养至8周龄时,A组置于(22±1)℃作为对照,B、C、D、E、F组分别实施2、4、6、8h和10h(40±1)℃的急性热应激,热应激后立即屠宰,G组热应激10h后恢复12h再进行屠宰,以测定急性热应激对雁鹅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肌pHi和pHu分别从宰前热应激6h和8h开始显著降低(P0.05),而腿肌pHi无显著变化,pHu也仅在热应激10h后才开始显著降低(P0.05);宰前热应激2h后胸肌剪切力开始显著升高(P0.05),4h后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此后除了烹饪损失在热应激达10h时又表现出显著升高外,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胸肌的剪切力、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并无显著变化;10h热应激后恢复12h,pH、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和剪切力等仍未能恢复正常。腿肌的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和剪切力变化规律与胸肌基本相同,但烹饪损失和剪切力的变化均略滞后于胸肌;本试验条件下,宰前热应激对肉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牦牛肉剪切力、PH值和失水率指标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肃南牦牛肉肉品质特性、成熟机理和排酸嫩化等指标。[方法]选取在肃南县天然放牧、年龄在3~4岁健康无病、发育正常的阉割牦牛的10头和同龄健康、发育正常的当地补饲+放牧的阉割西杂黄牛8头为试验动物。[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牦牛肉成熟速度比黄牛肉提前1d,嫩度好;牦牛肉的pH值在宰后24h降到最低点5.52,而黄牛肉则在第3d降到最低点5.6。pH值下降速度快,成熟时间短,排酸过程快;牦牛肉宰后第2d急速上升至最高点,第3d起逐渐下降;比黄牛肉宰后提前1d达到最高点,表明牦牛肉保水性好,品质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9):1-5
通过分别测定不同饥饿时间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以及肌肉品质指标,分析饥饿应激对宰后AMPK活性及藏系绵羊肉品品质的影响,初步探明饥饿应激与AMPK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肉品品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短期的饥饿应激(不超过24h)对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以及肌肉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而长期的饥饿应激(超过48 h)可以使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升高,ACC和GS活性下降,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升高,pH值下降,熟肉率和滴水损失下降,剪切力上升。结果提示长时间的饥饿应激(超过48 h)可以通过提高AMPK活性,加快糖酵解的速度,使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升高,pH值降低,而较低的pH值,对藏系绵羊的肌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20只AA肉仔鸡不同肌肉部位的pH值,乳酸和肌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腿肌宰后24小时pH值、乳酸和肌酸含量分别为5.54、3.850和2.171,小胸肌分别为5.04、5.641和2.473,胸肌为5.11、4.618和2.379;小胸肌酸度最大,其次是胸肌,然后是腿肌,宰后24小时pH值与乳酸、肌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肌肉pH值变化在肉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肉 pH 值的变化反映了肉品质量的变化,许多国家已把测量可疑胴体的 pH 值作为常规程序,应用于肉品检验。正常猪肉在宰后45分钟的 pH 值约为6.3左右,经5—12小时缓慢下降至5.5,下降的原因是肌糖原分解为乳酸。刚宰的牛肉其 pH 值平均为6.5~6.8,有时达7.2,呈微酸或微碱反应,但以后迅速下降,在宰后48小时达最低水平5.6~5.8,以后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这段时间的长短依赖于胴体是否冷却、细菌污染程度和贮藏条件。随后,由于自溶和细菌生长,pH 值缓慢上升。当 pH 达到6.4时就有初期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探讨含酵母日粮的体外瘤胃动力学及瘤胃消化动力学.1.5 g/kg酵母添加到日粮(玉米秸秆50%+混合精料50%)中,在体外混合来于荷斯坦牛瘤胃液和磷酸缓冲液(1∶2)共90 mL,在39℃分别厌氧培养2、4、8、12、18和24 h.结果表明:1)瘤胃动力学:瘤胃pH随时间呈线性下降,其中8~12 h下降幅度最大;氨态氮质量浓度在4~18 h显著下降;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量在前8 h有增加的趋势,12 h较8 h显著提高,12 h后TVFA没有显著提高;乙酸随时问有下降的趋势;丙酸4 h后显著上升;丁酸4 h后显著下降;异丁酸18 h后显著下降;戊酸12 h后显著上升;异戊酸随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2)瘤胃消化动力学:产气量发酵后6 h增速较快,10 h达到高峰,14 h后以较快速度下降.日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消化率前8 h增速缓慢,8~12 h期间有较大的增速,但酸性洗涤纤维和纤维素消化率在12 h后开始表现出较大的增速.考虑到体外发酵技术和体内真实发酵有滞后时间,1.5 g/kg酵母日粮进入瘤胃6~10 h后有较大的降解速率,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在瘤胃降解主要集中在10 h后.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43日龄快长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080只,根据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处理1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维生素A含量为208 IU/kg,处理2、3、4、5、6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750、1 500、3 000、6 000、12 000 IU/kg维生素A,其他营养成分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 500、3 000、6 000、12 000 IU/kg维生素A均显著提高了试鸡63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升高,试鸡血浆、肝脏维生素A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3 000、6 000、12 000 IU/kg维生素A组血清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6 000、12 000 IU/kg维生素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添加12 000 IU/kg维生素A组又显著高于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组(P<0.05)。3)饲粮添加3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试鸡血清、肝脏和胸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4)饲粮添加750~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试鸡宰后45 min胸肌肉色亮度(L*)值(P<0.05),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试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及宰后45 min、24 h胸肌肉色红度(a*)值和pH(P<0.05),添加3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试鸡宰后45 min、24 h胸肌失水率(P<0.05),添加1 500~12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试鸡胸肌剪切力值(P<0.05),而对宰后24 h胸肌肉色L*值及宰后45 min、24 h胸肌肉色黄度(b*)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可知,饲粮分别添加1 500、3 000 IU/kg和3 000~6 000 IU/kg维生素A,试鸡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加上基础饲粮中的维生素A含量208 IU/kg,则相应的饲粮维生素A适宜水平分别为1 908、3 208 IU/kg和3 208~6 208 IU/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宰后猪肌肉糖酵解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北京黑猪对其肉质性状[宰后24 h的pH值、肉色L~*值、72 h滴水损失(DL值)]以及糖酵解指标[宰后6 h及24 h的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酮酸(PA)、乳酸(L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及糖酵解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4 h pH值为5.94,24 h L~*值为50.61,72 h DL值为1.41;24 h pH值与24 h L~*值、72 h D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4 h L~*值与72 h D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后24 h的PK、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宰后6 h(P0.01);宰后6 h LDH活性与宰后6 h、24 h L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6 h LA含量以及LDH活性与72 h D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24 h 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分别与24 h L~*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说明LDH活性对于宰后肌肉糖酵解具有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与LA的含量及肉质性状密切相关,LDH活性与LA含量可作为肉质性状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分别取淘汰奶牛的左侧背最长肌,在2℃冷却24h作为对照组;右侧背最长肌在2℃冷却3h,15℃冷却6h,然后在2℃冷却15h(三段冷却方式),作为处理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肌肉中心温度宰后10h时已降至4.1℃,处理组肌肉中心温度在宰后39h维持在(16±0.5)℃范围内,到宰后13.5h降到4℃。处理组宰后8和24h的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宰后8h处理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宰后4h开始处理组的肌糖原分解速度快于对照组,从而加快宰后处理组pH值的降低速度。处理组宰后8,24,48h的肌节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宰后1和3d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淘汰奶牛宰后在2℃持续冷却,可能导致背最长肌的严重冷收缩,从而对嫩度产生负面影响,三段冷却方式可以改善淘汰奶牛宰后嫩度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羽。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值;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肉鸡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0-8周龄每周屠宰狄高肉鸡12只(公母各半),测定其腹脂重、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并用乙醚抽提法测定腿肌和胸肌的含脂率.得到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肉鸡腹脂出现大约在2周龄左右,皮下脂肪组织的出现在1周龄左右,但腹脂的增长要比皮下脂肪快;肉鸡脂肪组织的绝对重随周龄而增加,腹脂相对重7周龄前呈上升趋势,而到7周龄后趋于下降;肉鸡的腿肌含脂率比胸肌高,且腿肌和胸肌含脂率随周龄均呈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夏枯草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模拟酸胁迫环境,研究不同梯度pH营养液(pH 4.5、4.0、3.5、3.0)对夏枯草抗氧化能力、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pH值降低,夏枯草叶片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pH值为3.5~4.5范围内,夏枯草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因素引起;在pH 3.0处理下,夏枯草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由此可见,夏枯草可以通过提高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酸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5.
选用8周龄农安仔鹅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a0.6%),其余3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将钙含量分别提高到0.9%、1.2%和1.5%。预饲期7d,试验期28d。分别于试验期的第7、14、21、28d进行屠宰,研究不同钙水平日粮对鹅胸肌和腿肌的肉色、pH值、失水率和剪切力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水平日粮及不同屠宰时间对肉色、pH值、失水率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屠宰时间对胸肌、腿肌剪切力值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钙水平日粮对鹅胸肌、腿肌剪切力值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随钙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0~18周龄狮头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狮头鹅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茶多酚,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13~18周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24 h红度(a*)值、腿肌45 min a*值均显著提高(P<0.05),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腿肌pH45 min和pH24 h显著提高(P<0.05),腿肌24 h亮度(L*)值和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和腿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和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  相似文献   

17.
宰前免疫应激对肉鸡抗氧化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宰前免疫应激对肉鸡抗氧化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24只体重相近的39 d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 两个试验组分别在39 d、40 d和41 d腹部皮下注射LPS生理盐水稀释液(1 000和2 000 μg/kg BW),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胸肌pH24h极显著下降(P<0.01),失水率极显著增高(P<0.01),4 ℃保存3 d b*值和6 d的L*值显著升高(P<0.05);腿肌pH45min及pH24h均极显著下降(P<0.01),4 ℃保存3 d b*值显著升高(P<0.05);血浆、胸肌和腿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T AOC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表明宰前免疫应激会引起肉鸡机体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机能下降,进而导致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下降,而且这些负面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应激强度。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豆粕不同储存时间对蛋鸡蛋品质、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384只280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于20℃下储存0(对照组)、10、20、30 d后的豆粕日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蛋鸡采食储存20、30 d的豆粕后,试验第20、40天的鸡蛋哈夫单位降低(P0.05),胸肌24 h滴水损失升高(P0.05),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摄入不同储存时间豆粕均降低蛋鸡第40天鸡蛋蛋白高度(P0.05),降低胸肌24 h pH值(P0.05),增加胸肌丙二醛(MDA)含量(P0.05),但对蛋鸡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影响(P0.05)。结果提示,豆粕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尤其超过20 d,其对蛋鸡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胸肌24 h pH、滴水损失及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TPM1和TPM3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分别采集出壳当天(1 d)、2周龄、4周龄、6周龄和8周龄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组织,提取总RNA,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PM1和TPM3基因在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PM1基因在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TPM3基因在出壳当天北京鸭和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2周龄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6周龄和8周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4周龄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出壳当天到8周龄时,TPM3基因在北京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淮南麻鸭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相比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