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项研究是在对191例人工感染和自然发病的马传贫病例进行观察之后,从中筛出选22个典型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对各型马传贫的病理形态学及其发病机理作了精细而深刻地描述。论文27万字,插曲267幅,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珍断奠定了病理形态学基础,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应用该成果检查“疑似马传贫”病马,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马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贫血和黄疸等症状。发病严重的马会出现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发病风险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分析,归纳防治方法,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马传染性贫血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综合防制措施,以期切实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  相似文献   

4.
在马传染性贫血血清学反应的研究工作中,以补体结合反应为最多,包括传贫病马的各种病理材料(肝、脾、红血球等)用无水乙醇、甲醇和食盐水等制成的浸出液作为抗原,和Altara 氏抗原,但结果都不够满意,因为所制的抗原并不能排除特异的反应性。近年来随着传贫病毒的提纯或精制工作的进展,对用精制病毒作抗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木与志雄等用生化方法从传贫病马脾脏中提取了铁蛋白(Ferritin)作补体结合反应,对13例人工感染传贫马试验结果全部呈阳性反应;在49例含铁细胞阳性马中,有47例为阳性。此外,用通过动物休及组织培养方法所获得了病毒,也为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通过虻、蚊、蠓等其他传播媒介的一种传染病。其中,马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症状以发热、贫血、黄疸、出血、浮肿、心脏衰热、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并出现吞铁细胞。病变主要为全身败血症、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及铁代谢障碍。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尚无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通过虻、蚊、蠓等其他传播媒介的一种传染病。其中,马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症状以发热、贫血、黄疸、出血、浮肿、心脏衰热、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并出现吞铁细胞。病变主要为全身败血症、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及铁代谢障碍。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尚无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下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前曾认为这种疾病不能产生抗体反应,但自1966年以来,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马传贫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各国先后进行了补体结合试验(Kono,1966),中和试验(Tokui,1968),补体结合抑制试验(McGuire,1971),琼脂扩散试验(Coggins.1970),直接免疫萤光技术(Crawford,1971)。间接免疫萤光技术(Ushimi,1969,1972),琼脂微量免疫扩散试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马匹的主要疫病之一。为有效防治此病,必须进一步阐明此病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贫血的发生机制。虽然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并积累有一定价值的资料,但贫血机制问题尚未得到完整的解决,而且存在着分岐。部分学者如Клае、Нагао、Finzi、Zweig等认为贫血是因溶血所致,Лактинов、Арханвльский、小原甚三等指出红血球的脆性增高及肝肺对  相似文献   

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种马、骡、驴的传染病。传染媒介为吸血昆虫。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或间歇热,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急性暴发期往往造成大批死亡。目前为止,除中国外,各国防治马传贫的办法,只是采取血清学诊断,对检出的病马大批追杀深埋。该疫苗是由马传贫强毒株,经驴白细胞培养驯化后,获得了对马、驴的毒力明显减弱,且保持了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用此弱毒制造的疫苗对马、驴安全、稳定。疫苗接种的马、驴,经过长期(6~39个月)观察不出马传贫症状;疫苗接种马、驴后,用不同时间采取  相似文献   

10.
宿县地区马属动物进行马传贫血清调查,结果全呈阴性。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传染病,以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病理反应及临床反复发作为特征,出现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此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一般在7~9月发生较多,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致死率较高。一、马传染性贫血防控概况1.存栏与预防情况2004年以来,兵团第14师马属动物存栏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猪只对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病毒感受性的研究,迄今未获得肯定性的结论。据Habersang 氏报导,猪体可带马传贫病毒达34天;氏报导能带毒30—192天。但关于猪只对马传贫病毒是否具有感受性的问题却报导不一。许多学者认为猪只对马传贫病毒有感受性或可能有感受性,如:等,城并,Lührs,de Kock 等氏。Oppermann 等氏报导,马传贫病毒在部分幼龄猪  相似文献   

13.
间接血凝反应是使细菌或病毒的抗原,吸附于红血球的表面,从而使红血球带有所吸附抗原的特性,此种用抗原敏化的血球在相应抗体的作用下可发生凝集。此种方法已试用于某些物质的分析和传染病的诊断工作中。目前认为此种试验敏感性强,操作方法也简单易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传贫的血清学诊断的研究工作中,文献中报导最多的是补体结合反应和血球凝集反应,但都未能证明病毒对红血球有特异性的作  相似文献   

14.
59年4月份于武威某农场流行一种原因不明而具有稽留性高热的疾病,诊断结果,初步确定为传染性贫血。现将有关此病的临床—流行病学材料及防治心得叙述于下,以供参考,不当之处,希予指教。发病经过 1958年春,该农场种公马“摩尔干”发生反复性便秘、疝痛、脾脏肿大后移、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一的结节。58年10月10日该马复发疝痛,再次呈现脾脏肿大。当时经综合检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为我国马匹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马匹健康,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为消除此病的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必须阐明此病的一些主要问题,其中包括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文献中虽然有部分马传贫物质代谢的某些研究报导,但尚缺乏完整而全面的材料。据此,本项研究工作的任务在于进一步较全面地研究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为阐明马传贫的发病机制和进行有效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材料仅为此项研究工作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的5月和11月黑龙江农垦总局分别对所辖9个管理局范围内进行了马传贫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马传染性贫血病在以上调查区域发病感染率为0。为了解黑龙江农垦地区马传贫的流行情况,进而为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鸡传染性的诊断及防控办法。搜集鸡传染性贫血的相关资料,总结诊断办法及防控措施。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主要包括初步诊断、剖检、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等措施;免疫接种,饲养管理,加强检疫是防控鸡传染性贫血的有效手段。鸡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结合多种手段进行确诊,并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漾濞县1981年检出马传染性贫血阳性马1匹,划为大理州3个历史疫区县之一.经农业农村部门和疫区群众36年的不懈努力,1990年达稳定控制标准,2016年达消灭标准验收.防治成果明显,但仍然存在疫情反复的可能,本文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防止疫情反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在日本发离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P337-V70实验感染了1匹健康马,经2次感染后,这匹实验感染并未呈现临床症状。从这匹马的外周和肝组织获得了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gp90基因主要中和抗原功能区(PND)的前病毒序列。通过对这些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一些序列在PND功能区含有核苷酸的插入变异。  相似文献   

20.
补体结合反应(简称补反)在马传贫的特异诊断上有很大价值,尤其对那些没有临床症状的隐性型病马的检出更有其特殊意义,对一个疫场的净化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补反在马传贫检疫中已正式列入规程内。但补反术式仍显得繁琐、需进一步简化和改进。我们在去年研究补反术式摘拨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又对抗原、抗体和补体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适宜的用量和稀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