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创新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1传统施肥方法与弊端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应用时间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  相似文献   

2.
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新创技术.它是以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适用量为核心技术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适应于水浇条件和肥力条件较好的麦田。  相似文献   

4.
一、优质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适宜于地力较高的壤土地块。通过减少底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春季追氮时期后移,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淮北地区以烟农19、皖麦52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追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追氮时期的推迟,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均在拔节期追氮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春季进行小麦不同追氮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可增加小麦株高,影响茎蘖动态,提高产量,尤其是拔节肥+孕穗肥施氮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平邑县是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34万亩以上。为解决小麦高产田因传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平邑县在高产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中筋小麦豫麦 5 6号为材料 ,在黄淮地区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总施氮量为 1 8kg/ 667m2 ,基追比为 5∶ 5的条件下 ,追氮时期对豫麦 5 6号茎蘖动态、分蘖成穗率、株高及基部节间的发育、植株倒伏、产量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特别是在拔节期追氮尤其有利于优化该品种群体质量 ,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最适安全追氮期。  相似文献   

9.
追氮时期对中筋小麦群体质量及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专用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0号为材料,在淮南地区高产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为15kg/667m^2、基追比为5:5的条件下,追氮时期对扬麦10号茎蘖动态、分蘖成穗率、株高及耩部节间的发育、植株倒伏、产量、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磨粉品质以及面粉和面条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追氮时期在4叶期或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模式下易实现中筋专用小麦的品质要求,且追氮时期适度后移有利于品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拔节期追氮尤其有利于优化该品种群体质量和面条品质,产量也最高,是实现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安全追氮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试材,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地块666.7m2总施氮量14kg、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条件下,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生长有显著影响,拔节期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质地及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不同土壤质地和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土壤质地,中壤土明显优于沙壤土,中壤土更宜栽培强筋小麦;追氮方式,中壤土和沙壤土均以拔节期追N 30%+孕穗期追N 10%的效果最好。追肥可后移到孕穗期,但要采取2次追肥,孕穗期追肥数量一般为施氮肥总量的10%。1次追肥应选择返青期追施40%N。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优质高产小麦烟农19在稻茬麦田里的产量表现和品质指标,探讨了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培肥地力是基础;培育壮苗是关键;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推广改单施N肥为平衡施肥,改重施底N为底追并重,改早春追N为春N后移的“3改”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及杂草危害;改变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可控制试验和大田示范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优质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综合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施氮量为 1 80~ 2 4 0kg/hm2 ,底追比例为底肥 ( 3)∶起身—拔节肥 ( 5 )∶孕穗肥 ( 2 )。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与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纹枯病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4年,通过田间定点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密度(112.5 kg/hm~2、150 kg/hm~2、187.5 kg/hm~2和225 kg/hm~2)与氮肥底追不同比例(3∶5、1∶1、5∶3和3∶1)对小麦纹枯病的调控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条件下,氮肥底追比例5∶3处理在小麦各生长时期均对纹枯病表现出较好的调控作用,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密度越低,纹枯病发生程度越轻。不同密度与氮肥底追不同比例组合对小麦穗粒数没有明显影响;密度相同时,氮肥底追不同比例处理间的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密度为187.5 kg/hm~2条件下,氮肥底追比例5∶3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 110.5 kg/hm~2;其次是氮肥底追比例1∶1处理,产量为7 041.8 kg/hm~2。综合考虑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和产量,初步筛选出密度为187.5 kg/hm~2、氮肥底追比例为5∶3时对小麦纹枯病的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在不同追氮量下的具体表现,从而确定适宜的追氮量,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以河南省内乡县周麦18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基础氮肥为165.0 kg/hm2,拔节期追肥,试验组设3个追氮水平,即34.5 kg/hm2(T1)、51.8 kg/hm2(T2)、69.0 kg/hm2(T3),对照组不追施氮肥,分析不同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2的小麦产量最高,较CK高57.5%;T2的小麦籽粒氮含量最高,较CK提升52.9%;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T1—T3分别较CK提高8.7%、34.7%、14.7%;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T1—T3分别较CK提高12%、48%、16%。综合来看,基础氮肥为165.0 k...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麦倒伏与干热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降低基本苗、深耕、春季肥水后移、起身期喷状丰安能有效预防小麦倒伏;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和栽培技术、化学药剂防治是防御干热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0)、34.5(N1)、51.8(N2)和69.0(N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 N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 N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 N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 ,追氮时期和方法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明显调节效应 ,在相同的施氮量条件下 ,推迟追肥时期和灌浆期喷施氮素可以增强生育后期的氮素代谢转化能力 ,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豫麦66号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及追氮时期对大穗型小麦旗叶和子粒碳氮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下降,导致标志源端供应能力的可溶性糖(WSC)减少.推迟追氮时期可使SPS活性及WSC含量增加.密度增大导致子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降低,推迟追氮时期则使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提高.密度及追氮时期对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增加种植密度可使单位面积成穗数有所提高,但密度过高穗数的增益难以抵偿穗粒数和粒重下降的损失.适当增加密度,配合后期追氮是大穗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烟农19以中密度、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产量最高,兰考矮早8以高密度、氮肥基追比例7:3处理产量最高。根据密度、氮肥基追比例组合与产量结果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烟农19的氮肥基追比例5:5最佳,优化密度为328.4×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8 725.3 kg.hm-2,兰考矮早8的氮肥基追比例7:3最佳,优化密度为421.2×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7 441.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