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现代化应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都必须按照现代化科学与技术进行管理和配置,应该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决不能理解为只是农业的生产领域具有现代的装备和手段即可。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面貌依旧,生产领域的真正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分析及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志林 《北京农业》2011,(15):210-211
一个地区应重点发展和采用何种节水灌溉项目,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与社会等因素。在这些众多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中,有些因素可以定量化,而有些因素难以定量表示,某些难以定量表示的定性因素甚至对工程方案的优化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手段,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成为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在分析制约中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基础上,从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支出预期、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及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流通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农业市场化初期的一个突出矛盾。本文通过阐述新时期农产品流通的作用和现状,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确保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属于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还算不上是粮食生产强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限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发展。对广大的产粮区,农业的机械化科技水平制约着粮食的产量,而产量又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本文以河北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总结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之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不断提升,使农业方面信息流通不再落后,同时使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促进增长,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十分可观。虽然农业经济管理技术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本文主要对目前农业经济主要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切实的解决对策,希望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反映农业生产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入手,编制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分配,设计出综合评价模型,以京、津两市的农业生产现状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地位举足轻重。买方市场是市场矛盾的主要方面,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实现程度。只有现代化的流通才能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流通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流通不畅、市场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农机化发展的动力和速度.指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生产需要.决定农机化发展速度—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增长过快、资金和能源不足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发展农机化应采取螺旋式迂回渐进的策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实现“低耗持续农业”目标的农机系统和经营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系统形成综合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以3R原则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消费因素纳入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绿色农产品消费5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993—2012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消费水平不高、资源减量投入不理想和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浙江省198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农业生产总值与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等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分别从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变量的一次方和二次方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变量对农业生产总值变量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二次方变量也具有正向的数量关系,当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水平较低时,商贸流通对农业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促进农业生产效果非常显著。研究还发现,农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生产总值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引起相关产业成本的降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带动相关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滚动效应,使得相关产业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效益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成本中物质资料消耗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料的质量和价值水平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农业经济效益受许多因素影响,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地位和作用?四川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和争议?政府部门应如何发挥管理引导作用?作为一个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社会各界对于如何发展休闲农业还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这份调研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回答。  相似文献   

15.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研究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发展特点,以及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全面分析了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相应战略对策。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中国除外)和北部非洲当为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农业相对落后于中国的大洋洲、前苏联12国和中南美洲也可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在农业走出去的地区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目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粮食消费变化,生产状况和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地位和作用?四川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和争议?政府部门应如何发挥管理引导作用?作为一个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社会各界对于如何发展休闲农业还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这份调研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回答。  相似文献   

17.
1 农业信息产业定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等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过程.其相关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科学技术、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生活消费等环节所构成的产业,就是农业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研究中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棉花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及结构优化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率是制约长江与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政策含义: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力度消除制约中国棉花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转型期中国棉花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稳定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产效率,改善长江流域棉花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消除黄河流域棉花低效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9.
围绕市场办农业产销两旺经济兴农业走向市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农业即通过市场信号的波动,自下而上地引导农业资源的流动与配置,从而引导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的运行、自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这种资源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从秦安县农业生产现状入手,重点介绍了农业机械在小麦、玉米、马铃薯和果园生产中应用及所取得的效益,分析了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1自然现状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落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卖了土地,转移到了城市务工,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我们通过机械化的普及,提高劳动效率,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