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栽培类型;通过茶叶生化组分测试和感官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单株),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四川茶叶的起源,食用及栽培历史,茶树品种种类型及解放以后新育成的优良茶树品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及无机成含量,制茶工艺流程和制茶技术,茶叶品质的分析标准,供茶叶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5.
湖南塑料大棚栽培茶树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大棚栽培茶树促进茶芽早发,使茶叶早上市,同时能减少公害污染,提高茶叶品质…,能为生产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很多地区,没能全面掌握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导致亏损或经济效益不高。本试验立足于湖南生态条件的特殊性,观测了塑料大棚栽培茶树和露天栽培茶树的品质内含成分和百芽重的不同,为湖南名优茶的开发提供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6.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的亚热带红黄壤山区,是古老的大叶茶产地,境内有不少大茶树,50年代初,国内首次报道了在西双版纳南糯山发现茶树王,最近又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现一巨大古茶树——邦崴大茶树,它与南糯茶树王一起,成为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的象征和茶树原产我国的新证据。1991年3~11月,云南思茅地区茶叶学会、地区外贸局和地区农牧局联合组织茶叶科技工作者,对邦崴大茶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茶叶品质与施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谓施肥,就包括化肥养分的调配、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肥方法、数量、时期等等。目前关于茶园施肥技术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它对土壤的影响,对茶叶产量的效果以及养分流失、茶树营养等方面。对于品质方面影响的研究,也有一些零星报导,但不系统。我们知道,要提高茶叶质量,除了茶树品种这个内在因素外,不外乎有三条途径,即从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和经营管理入手。在这三个方面,栽培上的意义更大,把握鲜叶质量关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但从栽培而言,与品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茶树的土壤营养。目前,补充和调节茶树营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9.
光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温、湿、风、光"等重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光调控对茶树代谢、茶叶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LED光在茶树栽培育种及茶叶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LED光调控技术在未来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茶树的人工栽培,是茶叶生产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飞跃。如果说茶树的栽培是由于茶被人们用作饮料以后的事情,那末,茶之成为一种普遍的饮料和专业生产,则是茶树为人们栽培以后历史发展的结果。采集野生茶叶,受到野生茶树分布和资源的严格限制,栽培茶树以后,人们就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把茶树引种到一切适于种茶的任何地  相似文献   

11.
皖南屯绿茶区是优质茶叶产地,在该地区存在着多种植茶方式的茶园,如普通纯茶园、密植速成茶园和茶林复合园,后者以茶树—乌桕树复合园最有代表性。有人认为这种复合园是屯绿内质优良的保证,为此笔者于1987年在黄山市休宁县洪里乡作了不同种植类型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欲为改进茶树栽培体系,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谈谈茶园土壤有机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的一种孑遗植物,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的组分之一,后经各种途径传播,演变成为现在的栽培作物。虽经历史长河的进化演替,但至今仍保留着其沮先喜好森林土壤的特征。例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及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我省现有茶园200来万亩,由于主要分布在丘陵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低,是这些茶园土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区茶叶品质优异,名优茶品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大别山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与安庆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对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对岳西县优良类型茶树品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作一初步分析。一、品种资源调查岳西县是皖西重点产茶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主产区属《茶经》中所载的“寿州”和“舒州”。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中生物碱以咖啡为主,其含量占干物重的2%~5%。咖啡碱味苦,与茶叶品质特别是与茶汤滋味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品质也好,其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达0.645。咖啡碱在茶树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茶树实生苗中99%以上的咖啡碱存在于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以幼嫩叶片中的最高,随叶片的老化而减少;茶花、茶果与  相似文献   

15.
《茶叶科学技术》2008,(4):59-59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  相似文献   

16.
姚国坤  吴洵 《茶叶》1991,17(3):3-5
1990年10月,农业部有关部门在广东潮州市召开会议,交流茶叶优质、高产、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经验。而施肥在众多茶树栽培措施中与茶叶品质、产量、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从茶树栽培角度出发,探讨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茶园生产力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饮茶相传始于中国的神农氏时期,茶叶栽培作为中国传统古老的农业生产行业之一,公元六世纪时传入日本,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茶树种植生产已经遍布全球。茶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发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其中,华南展非常悠久,即华南茶区、茶区茶叶生产在茶叶出口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地方茶树品种非常丰富,选育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因此,有必要对华南茶区茶树品种特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抗寒性与叶组织解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茶树的抗逆性对于茶叶生产和品种早期鉴定是非常重要的。茶树品种的抗寒性又是构成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栽培区内栽种适应本地气候、能抗寒的茶树品种,又是构成产量、品质的前提。茶树的抗寒性由诸多因素构成:种源、系统发育环境;长期历史栽培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生理代谢、解剖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硒在茶树体内的分布规律、茶树累积硒的动态分布以及硒对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影响,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决定富硒茶的主要因子和茶叶富硒的不同途径的研究成果,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富硒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学技术》2008,(1):37-37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