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峡水库175m蓄水前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调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2011-2015年)库区干流5个江段(秭归、巫山、云阳、涪陵、江津)的鱼类资源,对库区干流四大家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三峡库区四大家鱼受上游水电开发以及库区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旨在为三峡库区四大家鱼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从2011年的3.52%下降到2015年的1.86%,而重量百分比则先从2011年的13.47%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8.06%,然后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24.30%,其中鲢、鳙、草鱼均在数量百分比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在重量百分比上则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年间,四大家鱼的主要分布区域逐渐从涪陵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其中鲢、鳙、草鱼的主要分布区域均从云阳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三峡库区四大家鱼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对其产卵活动的影响以及库区普遍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干流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三峡库区干流现有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2013-2015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涪陵、云阳、巫山和秭归4个江段开展渔获物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84种,隶属于5目、13科,以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其中包括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类种类数没有显著变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为标准,三峡库区鱼类群落优势种共15种,其中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鱼(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优势度最高。渔获物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日平均单船产量为8.93kg;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基于本调查结果,提出了栖息地恢复、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等措施,以保护三峡库区干流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对库区江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调查江段为位于库首的秭归、巫山江段,位于库中的万州、云阳江段,位于库尾的涪陵江段,位于库区回水末端的江津江段;每个江段设左、中、右3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密度为30.99×104个/L,其中原生动物占9.28%、轮虫占90.33%、枝角类占0.24%、桡足类占0.15%。江津、涪陵、万州江段水体为超富营养水平,云阳、巫山、秭归江段水体为富营养水平。低水位期的夏季和水位下降期的春季浮游动物密度较高,高水位期的冬季和蓄水期的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较低;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三峡干流浮游动物优势种共16种,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万州调查江段均最低,总体均呈现库首至回水末端降低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叶绿素a、总磷、铜、汞、挥发酚、石油类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冬季江段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宽鳍(Zacco platypus)为主要优势种。在对3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后,发现河流生境改变对大宁河下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库区最主要渔获对象,数量现已剧减;鲇、鲤(Cyprinus carpio)及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等在渔获物中比重相对上升;不同采样点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 km,回波数据分成1 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江段密度最高,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2597.06±154.08)尾/dam3.从坝前到丰都,干流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支流资源量要比干流高.目标强度在-60~-50 dB的鱼体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50dB鱼体的平均目标强度在巴东-巫山江段最高,巫山-奉节江段及抱龙河次之.小型鱼体的大小在各江段没有统计学差异,中型和大型鱼体在巴东-巫山江段鱼体个体相对最大,万州-忠县江段以及小江、长滩河等水域鱼类个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2012年长江上游宜宾和江津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个体大小,阐述长江上游干流渔获物结构现状。结果显示,鱼类样本共计673.32 kg,分属4目9科47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比最大,为61.70%,其次是鲿科,为10.64%,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3.40%。主要捕捞渔获对象多为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对宜宾和江津两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种类、物种相似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宜宾江段鱼类39种(含特有鱼类8种),分属4目8科,江津江段鱼类40种(含特有鱼类11种),分属4目9科;江津江段渔获种类和特有鱼类数量均高于宜宾江段,宜宾和江津两个江段三层流刺网的鱼类物种相似度为81.01%;宜宾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1,略高于江津江段的2.76,但两江段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分析向家坝等水电站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渔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km,回波数据分成1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 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江段密度最高,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2597.06±154.08)尾/dam3。从坝前到丰都,干流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支流资源量要比干流高。目标强度在-60~-50dB的鱼体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50dB鱼体的平均目标强度在巴东-巫山江段最高,巫山-奉节江段及抱龙河次之。小型鱼体的大小在各江段没有统计学差异,中型和大型鱼体在巴东-巫山江段鱼体个体相对最大,万州-忠县江段以及小江、长滩河等水域鱼类个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2017年3月对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性,冬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少,夏季、秋季、春季浮游动物物种数较多,密度以夏季和春季较高(96340.5 ind.L-1 和101605 ind.L-1),以秋季和冬季较低(54884 ind.L-1 和57035 ind.L-1);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时间方面以秋季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空间方面,除万州调查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库首的秭归、巫山调查江段和库中的云阳调查江段〉库尾的涪陵调查江段〉回水末端的江津调查江段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叶绿素a、总磷、溶解氧、铜、汞、挥发酚、石油类是与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三峡库区及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制定库区及上游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11月,在三峡库区上游合江江段和江津江段以及库区巴南江段和长寿江段采集21个沉积物样品,通过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Cu、Pb、Cr、Cd、As、Hg总量及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及上游研究江段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Cr> Pb> Cu>As> Cd> Hg,其中Cu、Pb和Cd的含量高于长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库区长寿江段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形态占比具有明显差异,研究江段Pb的铁锰结合态占比高达34.99%~43.17%,Cd的离子交换态含量最高,其在合江、江津、巴南和长寿江段沉积物重金属形态总和中的占比分别为17.41%、16.65%、20.56%和18.88%,而As、Hg、Cu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其中Hg和Cr的残渣态占比分别超过了80%和88%;研究江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PLI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分别为0.90~1.61和112.49~245.03,其中库区长寿和巴南江段指数值较高。综合结果表明,三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8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冬季(1月)采集三峡库区中段万州、涪陵、忠县流域表层水样,分析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PCR扩增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三峡库区中段水体中的优势菌,不同菌门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夏季。夏、秋、冬三季中,变形菌门是第一优势菌,占细菌群落的42.63%~92.90%,春季放线菌门的含量相对丰富,占细菌群落的16.65%~42.25%,蓝细菌门在春冬季的含量相对较高,占细菌群落的6.50%~13.50%,夏秋季的含量较低。PCoA和层级聚类分析显示,夏季和秋季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冬季和春季的相似度高,且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DA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研究磨刀溪回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可为三峡库区重要生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的4-6月,在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回水区江段(新津乡-龙角镇)开展鱼类资源监测,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7种产粘沉性卵鱼类的鱼苗中,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主;密度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磨刀溪新津口至龙角镇江段共分布有鲤、鲫集中产卵场4处。冗余分析(RDA)表明,饵料丰度、溶解氧和pH是影响鱼苗分布的主要因素。磨刀溪变动回水区江段是粘沉性鱼类产卵场的分布区域,三峡水库4-6月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导致鲤、鲫等产粘沉性卵鱼类资源的损失。建议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减小水位日变幅或在回水区放置人工鱼巢、恢复水生植被来减缓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1-2022年6-7月和11-12月在大宁河巫溪段开展了逐年渔获物调查,对该河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年际变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该河段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结果显示:10年间共采集到鱼类72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的Jaccard指数值在0.85-1.00之间,种类组成在各年间差异不显著。巫溪段鱼类的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值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在年际间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则呈现先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巫溪段共分布有优势种7种,包括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宽口光唇鱼Leptospira latifolia),以及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鳞白甲鱼)。鱼类群落结构在2016年和2018年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流水性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或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减少,以及广适性的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明显增加,是导致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动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在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议通过实施就地保护、生态景观修复、非土著鱼类控制等方式,加强对巫溪江段特有及重要鱼类种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鲢鳙在长寿湖水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长寿湖鲢、鳙在水体生态系统氮(N)磷(P)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测定了季节性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进行了原位鲢、鳙排泄率的测定。通过N、P排泄对比分析了鲢、鳙对水体N、P的贡献率。通过长寿湖鲢、鳙鱼体N、P含量测定,估算水体中N、P去除量。结果显示:鲢、鳙N、P排泄率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季节性温度变化对其排泄率有一定影响;2016—2017在长寿湖平均水温为19.88℃条件下,鲢的N、P排泄率分别为0.973 1μg L-1d-1和0.242 2μg L-1d-1;鳙的N、P排泄率分别为0.642 5μg L-1d-1和0.174 9μg L-1d-1,鲢、鳙N、P排泄量分别占长寿湖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含量的1.19%和0.79%,P含量的9.57%和6.91%;2016—2017长寿湖通过捕捞鲢、鳙产品带走的N、P含量分别为60.61 t和23.31 t。结果表明,长寿湖开展生态养殖对水体N、P贡献较小,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5.
西泉眼水库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至11月对西泉眼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鱼类3095尾,鉴定出鱼类种类30种,分别隶属于6目11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21种,占全部种类的70%。并利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Weaver多样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三种分析方法,对水库鱼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西泉眼水库鱼类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得出,中小型鱼类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蛇(Saurogobio dabryi);放养鱼类优势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H′)值在0.1373~0.2129之间,Pielou指数(J′)值在0.0404~0.0626之间。总体来说,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偏低,稳定性不高。最后提出了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