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蚜小蜂科的扁蚜小蜂属Aphelosoma Nikol’skaja在我国首次发现。本文记述了该属的属征、生物学及其分布,并对中国新记录种竹蚧扁蚜小蜂Aphelosoma plana Nikol’skaja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AphytistestaceusTshum-akova)。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Diaspidiotusalma-atensisBorchs.)。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安簇毛蚜小蜂(Proaphelinoides anomalus Hayat).描述了安簇毛蚜小蜂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其重要鉴别特征的照片以及中国簇毛蚜小蜂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Howard的13种,含2种中国新记录和4种新种,提出中国短索蚜小蜂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6.
对蚜茧蜂科Aphidiidae蚜外茧蜂亚科Prainae蚜外茧蜂属PraonHaliday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湖北省神农架的一新种-湖北蚜外茧蜂PraonhubeiensisChen&Sh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蚜小蜂属(Aphelinus Dalman)2个中国新记录种:黄体黑盾蚜小蜂(A.japonicas Ashmead),采自陕西省宁陕县和福建省武夷山市;黄头黑胸蚜小蜂(A.humilis Mercet),采自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详细描述了2种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并附有形态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的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长索蚜小蜂(Aphelinus annulipes(Walker)),详细记述了其雄性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研究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对蚜茧蜂科 Aphidiidae 蚜外茧蜂亚科 Prainae 蚜外茧蜂属 Praon Haliday 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湖北省神农架的一新种—湖北蚜外茧蜂 Praon hubeiensis Chen & Sh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异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树上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 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蜂,广东省自1986年以来从日本冲绳引进以防治松突圆蚧.在引进的材料中还获得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的1新种.笔者对这2种蚜小蜂作了描述,新种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2.
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阜康县的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云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 ghesquieri Yasnosh),详细记述了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中国花翅蚜小蜂属已知4个种类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东北地区小产的两新种。1.杨圆蚧黄蚜小蜂Aphvtis quadraspidioti新种,该种具有典型的mvtilaspidis种团的特征,与A.mvtilaspidis较相近,但本新种;(1)产卵器及产卵器鞘较长;(2)前翅三角区内刚毛明显多(92-140根);(3)并胸腹节长约为后胸背板的3.20-3.87倍。雄性未知。正模:♀.副模;8♀♀。黑龙江(海伦).1986-06-15;副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 Howard的4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云南蚜茧蜂科(Aphididae)2新种:昆明前突蚜茧蜂Lysaphiduskunmingensissp.nov.和马龙少毛蚜茧蜂Pauesiamalong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自新疆克拉玛依市杨圆蚧(Di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meck))上的花角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杨圆蚧花角蚜小蜂(Ablerus atomon (Walker)),详细记述了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 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 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相似文献   

18.
七星瓢虫对萝卜蚜和桃蚜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七星瓢虫(Coccinellseptempunctata)是山东十字花科菜田捕食菜蚜(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和桃蚜Myzuspersicae)的天敌优势种,其捕食能力强、发生盛期较莱蚜早,对莱蚜发生具较强的自然控制能力.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萝卜蚜和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对萝卜蚜和桃蚜均具较大的捕食潜力;1、2龄幼虫捕食量较小,且差异不大,而3龄后捕食量迅速上升,至产卵前成虫达高峰,同样条件下七星瓢虫对桃好的捕食量大于对萝卜好的捕食量;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与丽蚜小蜂(E. formosa)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寄主植物,温室白粉虱为寄主昆虫,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以10 : 0、8 : 2、5 : 5、2 : 8及0 : 10进行混合释放,每20 d抽样1次,调查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及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2种寄生蜂以不同比例混合释放60 d后,丽蚜小蜂在寄生蜂中的百分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不同比例混合释放或单独释放,均能将粉虱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5 ES﹕5 EF混合释放后,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的百分率始终高于83%,对温室白粉虱表现出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在温室白粉虱作为重要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并不能竞争取代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没有干扰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论述了墨管蚜蝇属Mesembrius的分类概况,属的分类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讨论了墨管蚜蝇属的分布特点。记录中国墨管蚜蝇10种,并根据对标本的检验,列出了各种的分布范围。对墨管蚜蝇属昆虫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