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旨在以脱毒为目的的甘蔗茎尖培养技术进行了探讨,茎尖长约2mm,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酚的污染,采用液体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物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中,能成功地防止酚的污染,并使茎尖成苗率达50%以上。促根率达80%以上,结果还表明,细胞分裂素是茎尖成苗所必需的激素,而萘乙酸则不是;侧茎茎尖比主茎茎尖易成苗;适当提高蔗糖的浓度及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均有利于茎尖苗发根,文中还对防止酚污的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和快繁上应用发展很快,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如美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日本等,利用这一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花卉、瓜果、蔬菜等,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有较大的发展,但工厂化生产试管苗,尚未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成本较高,以及在多次转移培养中,易导致大量污染、影响成苗  相似文献   

3.
采用厌氧培养技术,从贵阳青岩沼气池和花溪荷花池的渔塘污泥中分离产甲烷细菌,同时对产甲烷细菌的培养基及分离方法进行优化。经过初步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获得了3株产甲烷细菌。在培养基中同时加入营养基质甲酸钠、乙酸钠、甲醇以及注入氢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使以各种生长基质为底物的产甲烷细菌在一种培养基比较容易被分离出来。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模拟水浴锅的分离方法使分离产甲烷细菌的过程更简单、更容易操作,且整个过程不易被氧污染。并且初步筛选获得的3株产甲烷细菌在优化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离体培养筛选植物抗病突变体与常规育种相比所具有的优点,筛选的工作程序,国内外取得的成就,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所用的诱变因子、方法及原始材料做了概述,并对离体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啤酒酵母富铁培养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啤酒酵母菌生长特性以及不同pH和培养基起始铁浓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驯化菌株的耐铁能力,筛选培养基的最佳起始铁浓度,确定富铁酵母生产的适宜参数。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适应起始pH值为5~7,偏酸性;培养时间为48 h;确定培养基铁浓度为800 mg/L时开始驯化菌株以制备耐铁酵母菌。利用驯化后的酵母菌,在起始pH值为6.0,铁添加量为800 mg/L的条件下,150 r/min,30℃振荡培养48 h,酵母菌的生长量为12.9 g/L,菌体铁的含量可达23.94 mg/g风干菌体,有机化程度为98.14%。  相似文献   

6.
微藻油含量高,环境适应性强,净碳值几乎为零,因此利用含油微藻作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是生物燃料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选择之一。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产油微藻的筛选、培养以及微藻培养反应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微藻产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几种发菜培养体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5种培养体系,加入不同激素,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观察发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BG11培养基中的发菜生长情况好于其他培养途径中的发莱,加入1mg/L。NAA对发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NAA+6-BA对发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云芝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速度,筛选出最适合云芝菌丝生长的营养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云芝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牛肉粉和MgSO4.  相似文献   

9.
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菇的液体培养可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菌丝体以及发酵产物。选取珍稀食用菌茶树菇为研究材料,对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计数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活菌计数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酸化的MRS培养基的试管法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数;采用MRS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MRS培养基的试管法可对嗜热链球菌进行选择性计数;采用改进的MRS和西MRS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试管法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活菌总数进行混合计数。  相似文献   

11.
以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叶片、茎段以及根茎作为外殖体,采用不同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添加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分析其最适的初代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灭菌方法为75%乙醇处理10 s配合0.1%升汞处理7 min,其污染率为13.3%。根茎作为外殖体有较高的诱导率,达到90.0%;在培养中,最适宜初代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其诱导率为86.7%;最适宜根茎分化的生长调节剂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其次为MS+1.0 mg/L 6-BA+0.5 mg/L IAA,其分化率分别为80%和62%。  相似文献   

12.
13.
油松胚培养芽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油松胚培养芽增殖分化培养基的筛选试验表明:适于油松胚芽增殖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适宜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2.0 mg/L 6-BA+0.03 mg/L IBA;适宜的蔗糖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蛹虫草种子液培养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 H值、摇床转速等指标进行考察,筛选利于蛹虫草种子液菌丝体生长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蛹虫草种子液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初始p H为6. 0,最适摇床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温度为26℃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酶基因的筛选方法,对瘤胃、土壤及其他环境中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酶基因的筛选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就宏基因组技术在未培养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选用了从荷兰引进的早熟品种Vict,为了探讨Vict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了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周期、温度以及取材部位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Vict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以MS基础培养基+10%蔗糖+0.1%活性炭的诱导效果最好;黑暗光照周期交替培养对Vict试管薯的诱导效果最佳;温度在(17±1)℃有利于Vict试管薯的形成与膨大;取材试管苗基部茎段易于结薯,且薯块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枯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枯萎病菌的培养对枯萎病抗性鉴定至关重要。针对5个不同来源(河北曲周、鸡泽、保定、乌鲁木齐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别命名为QF、JF、BF、WF、PF)的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设置了8种培养基及2个培养温度处理,研究菌的生长速率、产孢数及孢子的致病力,以筛选适宜的枯萎病菌及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枯萎病菌BF产孢量最大,棉花枯萎病感病品种冀棉11接菌QF、JF、BF以及WF 35 d后仍未发病或者发病不明显,PF致病力最强且使冀棉11在接菌后25~30 d出现枯萎病症状;Czapek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菌落生长速率为1.29 cm·d-1,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PSA-200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枯萎病菌产孢量显著高于PSA-75和Czapek,PSA-200总产孢量最大,Czapek总产孢量最小;Czapek液体培养基产孢数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且培养4 d为宜,但培养温度25和30 ℃之间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为棉花枯萎病菌筛选及其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灯盏花的发根培养体系,用C58C1发根农杆菌空菌株和携带目的基因的菌株转化灯盏花叶片获得发根,测定发根的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因素对发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菌株成功从灯盏花中诱导出了发根,并建立了灯盏花发根最优的培养体系,其诱导的最佳农杆菌菌液浓度为OD_(600)=0.6,最佳浸染时间为10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 d,在此条件下诱导率高达60%。经PCR鉴定证明Ri质粒的T-DNA已成功转化灯盏花的发根。  相似文献   

19.
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从45个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bacteria)菌株中筛选出具有较强反硝化作用能力的菌株,并对目的菌株的最适培养基、生长温度及好气性进行了测定,以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Giltay液体培养基中的含氮量,测定了菌株的反硝化作用能力。结果表明,在45个供试菌株中,B88和B237菌株能够较好地降解培养基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产气早,速度快,3~4d产气达到高峰,含氮量明显降低,表明其反硝化作用能力较强。B88和B237菌株是好气性的,生长受氧气供应量的限制,CO2含量(20%)的提高,对菌株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牛肉浸膏蛋白胨培养基、反硝化细菌培养基、YB培养基等培养基中,YB培养基最适合B88和B237菌株生长。B88和B237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YB培养基中生长的最高浓度:B88为6.1×108个·mL-1;B237为1.54×108个·mL-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红汁乳菇菌丝体的液态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红汁乳菇菌丝体的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菌龄3 d,接种量6%,培养温度27℃,摇瓶装液量为60 mL,摇床转数在140 r/min时,菌丝体干重达到最大值,其理论值为0.813 3 g/100 mL,比单纯用优化培养基的理论预测值(0.763 3 g/100 m)提高了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